APP下载

高考英语科目实行“一年两考”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1-26刘慧霞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考试英语教育

刘慧霞

(宁夏师范学院 宁夏固原 756000)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一年两考,就是学生可以在一年内参加两次考试,选择最好的成绩计入总分,其直接目的是分散语言考试对学生的压力,其优势是很明显的。然而,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高考英语“一年两考”政策,也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如当今在“双减”政策下,高中学生的减负也是一大趋势,而该政策是否有助于学生减负还值得深究。此外,很多人也认为这是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先行政策。因此,本文章通过对文献的搜索与整理,从我国英语考试现状、高考英语一年两考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最后对高考英语“一年两考”改革模式提出建议。最后表明,英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高考英语科目实行“一年两考”模式也是未来一大趋势。

一、我国英语考试制度的现状分析

1.认识误区,囿于应试

我国当今英语考试形式多应试少交际。自从官办学校的英语教育诞生以来,我们就一直强调“急用为先”,到如今,我们的实用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因此,对教师来说,基本上都以考试为风向标,就造成了“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他们花大量时间钻研高考真题并找寻所谓的应试技巧,完全忽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虽然我国英语高考设有口试,但并不是强制性参加的,因此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所以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而对学生来说,很多人学习英语的原因是这是进入大学的一道门槛,因此学生也仅仅有外部动机,只为能多做对题,结果就是孤立的学习外语,把大量精力放在背单词、学语法上,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2.取消听力,弊多利少

很多人提出要取消听力,以此来保障社会公平。然而,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取消听力考试,而是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若要取消听力,无异于使我们的英语学习退回到“哑巴英语”的时代。姚迎霞提出,“英语课堂可以实行分层教学,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进步,另一方面课堂上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1]而语言学习的基本目的就是与外界进行无障碍的交流,那么取消听力无疑与英语学习的初衷背道而驰。

3.费时低效,症结何在

首先,费时低效这一现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从三年级或初中就开始学习英语,十几年过去了,他们依然难以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时,英语依然是他们的一大障碍;此外,他们也不能彻底看懂英美两国所出版的原版读物。另一方面:我国在英语教学方面的精力、资金等投入量很大,而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英语教学功利性明显,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试。第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2],刘青、张艳认为这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很多人存在厌学情绪。第三,教学方法滞后,很多课堂依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这造成了学生精力、师资和学下资源的浪费;此外,有些教师也盲目采用国外教学理念,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造成“水土不服”。第四,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化倾向明显。社会上很多人认为,英语教师是一个“无专业的专业”,然而,我们现如今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却没有从英语教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方面提出要求。总之,我国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基于这些方面的原因,我国提出了要实行高考“一年两考”,以突破应试的认识、实现教学反驳作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分散语言考试对学生的压力。但针对这一政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二、高考英语“一年两考”的利与弊

综合各个学者对高考英语“一年两考”政策的探讨,对其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是否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缓解他们的考试压力;2)对正常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学秩序以及教学方式可能会带来的影响;3)对学校管理可能带来的影响;4)是否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1.是否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缓解他们的考试压力

首先,王蔷充分肯定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指出“英语社会化考试可以降低集中高考的压力,减轻公众、家长和考生的巨大心理负担,避免学生命运被一锤定音”[3]。调查显示,高考英语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3.43%的学生认为学英语是为了高考取得好成绩和上大学,50.45%的学生认为高考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9.55%的学生认为高考影响了正常的学习”[4]。而实行高考英语“一年两考”制度,学生如果第一次考得比较理想,他们就可以不用参加第二次英语考试,从而能够节约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其他科目的考试。”若第一次发挥失常,他们可以选择参加第二次考试,这样可以降低学生成绩的“偶然性”,最大程度的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这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一剂良方。第二,由于我国的英语学习没有充足的语言环境,学生只有外部动机,而高考英语改为“一年两考”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时间,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安排自己的英语学习时间,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内部动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

但是,随着这一政策的出现,很多专家认为这纯属换汤不换药,非但并没有改变应试教育的本质,为学生“减负”,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一年两考”会导致学生“逢考必考”,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更加突出,多数学生在参加完第一次考试后,仍期待自己在第二次考试中能考得更好,那么他们就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准备第二次考试,学生也一直处于备考状态,为学生增加了负担。此外,这一政策也将压力转移至初三或大学。因此第一次考试时间提前,那么相应的,复习时间也会提前,可能从初三开始就强调高考英语的内容;而对于那些不准备参加第二次考试的学生来说,它们会在上大学前很长一段时间不接触外语,但是外语学习需要持续性和反复性,这样就会造成他们上大学后的外语学习很吃力,面对日后的四六级考试,他们需要浪费更多的时间来弥补。

2.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在我国,“反拨效应”专指在教育领域中测试对教学的影响或反作用[5]。包括对材料、教师和学习者的影响。

首先,对教学材料有重要的反拨作用。目前来说,北京地区实行听力“一年两考”,其实加强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不再单纯的拘泥于教材,因此,教学材料的设置需要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且能促进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贯彻实施。其次,对教师的反拨作用体现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教学目标与评价方式相辅相成,曾经的高考过分重视学生的语法水平而轻视写作能力,但高考“一年两考”其实从评价方式的角度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转变,导致教师不得不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高考英语“一年两考”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对学习者来说,他们可以从第一次考试的各个方面得到反馈信息,比如考试氛围、做题的感觉以及知识点掌握的薄弱环节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下一次的考试。

实行“一年两考”的初衷是很好的,但在具体实施中,又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一年两考,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方面,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次考试提前,教师需要加快教学进程,提前进入复习阶段,同时又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也需要能力更高的教师。其次,由于第一次考试时间提前,学生的课业压力也相应提前,这就造成了学生备考时间延长,压力增大。再次,高考录取率对师生情感态度也存在负面反拨作用。因为高考录取率与教师的绩效直接挂钩,这就很可能造成教师更加重视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使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更加明显。最后,学英语与用英语是两码事。英语高考“一年两考”并没有改变高考应试的特点,所以在教学目标、方法、手段等方面依旧是围绕的高考,并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增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3.对学校管理可能带来的影响

新的考试模式的出现,无疑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由于英语科目的“一年两考”,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高中学校实行以课程为中心的“走班制”是大势所趋。那么,学校就需要进一步解决“走班制”所产生的问题,如怎样进行分层,教师如何配备,班主任如何监控每个学生的情况等,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随着“走班制”的逐渐成熟,学校如何“分班”、教师如何“坐班”以及学生如何“选班”的问题都逐步得到解决,促进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4.是否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虽然义务教育有了全面发展,但是城乡教育不均衡的现象依然突出,尤其是在英语教育方面。在设备、师资、学情以及家庭观念等方方面面,农村与城市的英语教育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城乡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起跑线不同,也就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但是英语改为“一年两考”后,农村学生可以利用考试的反拨作用,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二次的成绩,从而缩小英语方面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此外,根据语言学家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可知,“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考英语“一年两考”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更有利于学生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参加考试,从而减少发挥失常的情况,或为发挥失常的人多提供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不至于因此一次考试发挥失常而影响一生。

但很多学者认为这一政策可能会引发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的问题。首先,两次考试势必会加大学生的经济负担,包括考试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农村地区学生可能因为这些经济负担而选择只参加一次考试,而城市的学生没有经济方面的顾虑,从这一点来看,城市学生可能会比农村学生多一次考试机会,造成教育不公平。其次,城乡的教育水平不均衡,在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后,由于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相比有较好的教育资源,他们第二次考试成绩的上升幅度也会相对较大,这在无形之中进一步引发了城乡教育不平等的问题。最后,学者文秋芳也对多次考试的信度提出疑问,她认为如果学生多次参加英语考试,但几次考试的试卷难度不一致,学生的成绩就不能等值,因此,他们的成绩是否具有可比性还值得商榷,而对那些考题难的考生来说就有失公平。

三、对高考英语“一年两考”改革模式的建议

1.限制考试次数,实行等级制

针对这一政策是否能真正减压的观点集中在“一年两考”是否改变了“应试教育”的本质。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实行等级制来限制学生的考试次数,传统教育通常会出现差一分而错失理想的大学的情况,通过等级制来对学生英语成绩进行划分,可以减少一大部分人为了几分之差而盲目刷分、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情况。

2.因材施教,促进正向反拨

教师首先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的安排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此外,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英语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且永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教师专业发展。

3.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有步骤地开展管理工作

首先,学校要保证学生学习、教师的配备、教学大纲等相关资源的配备,这是实施“一年两考”政策的首要条件,其次,还要借鉴国外和试点地区的管理经验,学习其运行机制。最后,不能忽略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搬照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

4.相比于“考几次”,“怎么考”才是问题的关键

当前条件下,高考依然能“一考定终身”,但是我们不能还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应试教育的培训,而是要参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考试命题要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此外,针对这一政策引发的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城乡发展差异和考试命题两方面。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费、师资等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对于学生几次考试成绩成绩是否能等值的问题,就对考试命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语

总之,“一年两考”是对“一考定音”的重大突破,其意义不言而喻。高考英语“一年两考”的方向是对的,但难免会遇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否认这一政策,而是要协调多方面的力量积极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考试英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读英语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