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方法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究

2022-11-2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作业探究

吴 娟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山东济南 250100)

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和重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在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之中,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创新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元方法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然而,在传统课程教学思维的作用和影响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是有不少的问题存在。其一,教师早已习惯了被动式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期间,往往强调的是学生对一些基础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至于良好学习氛围的构筑则很少去关注并予以重视,也很少尝试去寻求和探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起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导致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气氛一直比较的低迷,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其二,则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一些学生本能的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有着一定的抵触和畏惧心理,不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师所组织举办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面对此种情况,本文从六个方面来进行举例和论述:

一、更迭教学思维,引发学生的地理学习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起一定的地理学习意识,其不仅能够从思想上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充分意识到学习和探究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认同感,并愿意积极配合教师展开一系列的学科教学工作。鉴于此,教师在课程教学期间,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从引发学生的地理学习意识入手,将其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例如,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课的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便利用课堂设疑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黄河的主要病因是什么?”“黄土高原景观反映出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的质疑,引导学生试着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从而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初步建立起一定的地理学习意识。随后,教师则借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件优势,为学生直观呈现和展示了“黄土高原景观图”,并让学生试着对所呈现和展示的“黄土高原景观图”进行观看,并结合前面学习的情况,试着说一说自己对于黄土高原的印象。比如,黄土满地、千沟万壑。最后,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就教材内容,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了一次具体的“探究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以及整治措施”的实践探究活动。在此次实践探究活动当中,在教师的领导和组织下,学生需要试着对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展开调查,并将所调查得出的答案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调查的过程中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基本情况,懂得该如何去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其地理课堂学习的效果[1]。

二、增添教学手段,激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

多元方法尤为强调对学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方式来进行授课。然而,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和作用下,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缺乏深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就需要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方法进行丰富,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来进行授课[2]。

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课的教学之中,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究欲望,教师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了一次具体的“快乐问答”的活动。在此次“快乐问答”活动当中,教师依照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了“倘若某个地区发生了地震,在此次地震发生之后,横波和纵波都传播到地面,那么人的感觉是否会有所差异,其原因是什么?”“地震之所以有着严重的破坏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地震波对地面的冲击所造成的,那么,你认为横波所引发的地震破坏力大还是纵波所引发的地震破坏力大,其具体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试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地理课堂上的所学来进行回答,从而在答题的过程中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则继续将教学内容进行趣味化处理,为学生设计了“归纳整合教材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此次“归纳整合教材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学生需要以比赛的方式来试着利用思维导图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从而在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比如,通过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地球的内部圈层名称及其划分界面”等内容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学生更加直观的明晰自己在地理课堂上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哪个环节是自己学习上的弱项,从而在接下来的地理课堂上进行强化性学习[3]。

三、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的直观感受

依照地理教材内容来为学生创设一些学习情境活动,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为真实的学习体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走错路”,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成了可能。鉴于此,在课程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关注和重视起来。

例如,在“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一课的教学之中,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对一些自然灾害避防的措施和手段的了解程度,教师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课件优势,为学生直观呈现和展示了“四川陈家坝泥石流治理都坝河小流域”的情境示意图,并引导学生试着去所呈现的情境示意图进行阅读,试着在阅读之后,试着说一说材料当中所展开的工程在防灾、减灾和避灾中突出哪个环节,从而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自然灾害避防的措施和手段。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感受,教师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了“各种灾害有效防治探讨”的交流情境。在此次“各种灾害有效防治探讨”的交流情境当中,教师相机为学生提出了“地震灾害如何避防?”“滑坡灾害如何避防?”“泥石流灾害如何避防?”“旱灾灾害如何避防?”“台风灾害如何避防?”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随机选择一个方向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和讨论,从而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明确该如何进行自然灾害的避防。比如,在遭遇泥石流灾害时,不仅需要观察自己周边的环境,要向泥石流来袭路径的两侧横向跑等等。

四、小组合作探究,降低学生课堂学习的难度

从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入手,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利用学习小组来集中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其不仅有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实现了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尤其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合作去攻克一些地理问题,更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养成了一定的合作思维。鉴于此,在课程教学期间,为了让多元方法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还需要教师关注和重视学习小组的成立[4]。

例如,在“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一课的教学之中,一方面,为了活跃地理课堂的氛围,教师利用图片导入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和展示了“历史上上海电影院对周边的辐射作用”的信息材料,并引导学生试着去材料进行阅读,思考并回答“伤害对南京电影院的辐射影响具体有哪些方面?”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上海电影院对周边的辐射作用。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学生地理课堂学习的难度,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来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探究。在此期间,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着重为学生提出了“上海大都市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具体什么是大都市?”“什么是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构成具体是什么样子的?”的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试着在学习小组内集中对这些问题展开交流和探究,从而在合作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对于教材内容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学习和记忆[5]。

五、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其课堂所学

为学生设计和布置一些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后作业,其不仅有效满足了双减教育政策对于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扎实和巩固了其地理课堂所学。同时也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提升了继续学习的自信心。鉴于此,在课程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重视起来。

例如,在“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一课的教学之中,一方面,为了帮助学生扎实和巩固其课堂所学,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回顾所学知识,做好随堂笔记”的课后作业。在此次课后作业的完成当中,学生需要对课堂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并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加以呈现和展示,从而在整理随堂笔记的过程中提高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和记忆程度。另一方面,为了帮助学生熟悉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教师还为学生设计和布置了“了解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的实践探究作业。学生需要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来对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进行调查和了解,着重进行相关信息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并将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以此来提高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真正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

六、课后进行反思,发挥多元方法的教学价值

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想要让多元方法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其不仅需要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一定的创新,同时还需要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结束之后,趁着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内容记忆比较深刻的时候,对整个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化的反思和回顾,从而在反复和回顾的过程中找出教学上的缺陷,并及时地对多元方法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

例如,在“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记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一方面,教师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微课优势,将整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以视频录像的方式进行了录制,并将所录制和保存下来的视频在课下进行了反复地观看和研究,从而在反复观看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并找出了教学上的缺陷和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学习和探究本节课知识内容的过程中,难以对“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进行观察,从图中分析得出大气分层的结构、各层气温的变化等。因此,在接下来的地理课堂上,需要教师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教育,重点带领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每课一评、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的方式来评价自己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情况,从而在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接下来的高中地理课堂上进行强化性学习。

总的来说,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之中,创新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选择更加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其不仅改变了部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存在的刻板印象,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为接下来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对此,在课程教学期间,既需要教师从降低学生课堂学习的难度入手,多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又要关注和重视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通过为学生设计和布置一些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后作业,从而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与提升。此外,教师还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多元方法的优势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作业探究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作业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