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2022-11-26万知鑫李跃飞

人人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曲度根型椎间盘

万知鑫 李跃飞

(1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长春 130021)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在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根据历年相关文献报道称其发病率占颈椎病总发病率的55%~65%,CSR 的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逐渐成为骨科医生以及患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经研究,CSR 的发病机制[1]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中的髓核突出、关节骨刺增生等原因导致颈脊神经根长期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发生炎性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与受刺激或压迫的颈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以及放射性疼痛等,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1 非手术治疗

大部分CSR 患者在经过非手术治疗后都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临床常用的方法包括西医药物治疗、中药内服、牵引、正骨手法、针灸、颈椎制动、综合治疗等。单一使用某种方法疗效不佳且远期疗效评价低,临床实践上多采用2 种或多种非手术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1.1 西药治疗

临床较为常用的药物有激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及神经营养类药物等,项勇等[2]采用塞来昔布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急性加重期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大大降低了患者根性疼痛,从而改善颈椎生理功能障碍。吴春生认为甘露醇能够较大程度缓解水肿、瘀血以达到减轻神经根压迫状态,从而缓解疼痛,但甘露醇脱水对电解影响极大,因此具有局限性。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缓解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上有着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大大降低,是临床上优先考虑使用的药物之一。

1.2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有中药内服法和外治法,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原则,因此在临床上辩证的准确与否决定着治疗疗效好坏。中药价格低廉、携带方便、经济适用性强等特点深受颈椎病患者青眯。王素利等,应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研究显示临床疗效满意,桂枝加葛根汤在药理方面有消炎、止痛等作用。中药外治法包括外敷、熏洗、烫熨、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刘敏娟等,采用温针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0 例,总有效率为94.5%,总结出中药离子导入是一种无创性治疗方法并能降低全身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闫松[3]运用外敷龙血竭粉联合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中,其总有效率为92.77%,并提出单靠正骨手法缓解颈椎病临床症状局限性较大,联合中药外敷能够刺激血流和神经功能以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1.3 针刺治疗

中医针灸种类繁多,主要有毫针、电针、艾灸、穴位注射、小针刀、腕躁针、眼针等等,其机理从整体方面来讲主要是通过刺激机体经络、穴位以得阳气、生气血、舒经络,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周娅妮等采用分经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 例,总有效率为93.3%,总结出分经辩证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颇佳。赵晓东等[4]采用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炎性指标水平,缓解疼痛。

1.4 手法治疗

推拿正骨手法主要是通过运用手法作用于颈肩部经络、穴位、激痛点等部位来调节颈椎内源性与外源性稳定[5],改善颈椎生物力学系统的紊乱,颈部经筋受阳气温养而起到“骨正筋肉、束骨而利关节”的作用。各家手法不尽相同,但都是以缓解临床症状为首要目的。以中医五体辩证理论为依据,创立了理筋通脉调神法,避免反复使用药物导致的副作用,提高椎动脉血流速度,临床疗效满意。

1.5 牵引治疗

牵引疗法是目前骨科临床上治疗颈椎病较为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其机理主要是通过拉开颈椎椎体间距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从而减轻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等的受压程度以达到缓解临床疼痛症状的目的。采用自重颈椎牵引装置治疗颈椎病交感症状,不仅能起到颈椎牵引的作用,同时能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疗效显著。对18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牵引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此外,临床上应当重点关注牵引的角度、牵引的重量以及牵引的时间。

牵引角度有前屈、中立、后伸3 种角度,主要目的是希望牵引的最大应力全部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取得充分疗效。在研究中发现牵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恢复其颈椎内外生理平衡,而不是用于纠正颈椎生理曲度。因此,生理曲度的改变与牵引的角度并无相关线性联系,应该结合患者的影像学,综合分析之后再选择较为合适的牵引位置。

目前颈椎牵引时间临床大多为20~30 分钟,牵引时间过短疗效不佳,牵引时间过长容易加重病情,因此掌握好最佳牵引时间十分重要。梁英等[6]通过间歇牵引对比持续牵引的研究中发现,间歇牵引对颈椎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持续牵引。

1.6 颈椎制动

颈托固定,以枕颈部三点为支撑点,穿戴安装简单,在初期急性期可作首选方法使用,症状缓解或消失后则必须停止使用以防止颈部肌肉萎缩,配合其他牵引、物理治疗等效果显著。

1.7 综合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有超声波、射频脉冲、紫外线照射、水疗等,能够降低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水平和水肿程度,改善颈部血液微循环及神经功能,缓解颈部肌肉疼痛、痉挛。目前临床上常用于辅助联合其他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2 手术治疗

临床上一般都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案,若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指征的患者则需要手术介入。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其基本原则为:(1)消除颈神经根压迫状态;(2)恢复颈椎椎体正常生理曲度;(3)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2.1 微创治疗

与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治疗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势,但可能存在减压不彻底、硬脊膜撕裂、远期疗效不确切等情况。近年来微创治疗发展迅速,主要如下。

2.1.1 颈椎间盘内窥镜术。

颈椎间盘内窥镜术分为颈前路椎间盘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与颈后路椎间盘内窥镜椎间孔切开减压术,运用椎间孔镜技术切开椎间孔,取得了非常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患者恢复较以往开放手术更快,创伤更小。在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研究中发现,用患者自体带三面有骨皮质的髂骨作植骨融合临床疗效更佳。

2.1.2 经皮椎间盘激光消融术联合臭氧气体注射术。

采用激光气化联合臭氧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 例,总有效率为96.6%,可迅速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消除炎性反应,此方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且经济、便捷,较单独使用臭氧气体注射术疗效更佳。

2.1.3 单极靶点射频热凝术。

射频治疗是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椎间盘微创介入方法之一,主要机理是通过射频针在椎间盘内形成电场,发出的射频能量汽化部分髓核,使髓核的体积缩小从而减轻椎间盘内的压力,其热凝效应还能消除炎症、水肿程度。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35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患者主观满意优良度为94.3%,疗效显著。

2.2 传统开放手术

手术治疗具体分为前路术式、后路术式,以及前后联合入路术式。前路术式主要为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间盘置换等颈椎动态稳定系统手术;后路术式可分为椎板切除术、椎板成形术。但无论是哪种入路方式,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随机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依据来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优劣,对于选择哪种手术方式一直处于争论中。 临床上常见有相邻两个节段病变、椎间隙减压困难、颈椎椎体稳定性较差、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情况颇为复杂,选用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研究中发现,增加颈椎的生理曲度可以使颈椎的峰体感觉诱发电位振幅不断增加,这有利于其神经信号的传导,从而减轻患者临床疼痛症状。传统开放手术是临床常用手术方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疼痛症状。但因其感染率高、颈椎稳定性较差、加速上下节段椎间盘退变、椎体曲度变直等一系列因素,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

3 小结

随着社会医学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变得多种多样, 治疗方法主要是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必须建立在明确诊断和清晰的手术指征的条件下进行,不能因为经济效益而主观扩大手术指征,一味地选择手术治疗,这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颈椎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作为一名中医医学生,不论是遇到什么样的颈椎病患者,都应当以“保守治疗为第一选择,手术治疗为第二选择”为原则。中医保守治疗方法治疗颈椎病具有安全性高、便捷性好、经济性强、疗效性稳定等优势,这不仅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医疗特色,也是中国传统医疗展示在世界医疗之林的一面光辉旗帜,应该被广泛推广应用。如古话说“摒百家之短,融百家之长”,由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中医综合治疗为治疗本病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进一步研究,有待对其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曲度根型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颈椎不宜太直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