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用药有哪些

2022-11-26王亚楠山东国欣颐养集团莱芜中心医院

人人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耳炎抗病毒病毒性

■王亚楠(山东国欣颐养集团莱芜中心医院)

关于上呼吸道感染,其是咽部、鼻腔或是喉部出现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其中占据70%~80%比例的疾病都是因病毒感染所引发的,另外20%~30%比例的疾病都是因细菌感染所引发,其中溶血性链球菌是比较常见的细菌感染类型,流感嗜血杆菌次之。大多数的病毒性感染都是自限性疾病,即便无法予以特殊治疗方法,患儿在一周中也可以自行痊愈,而儿科用药主要是因为患儿身体的特殊性以及家属的期望,希望借助药物的使用减轻患儿的相关症状,缓解患儿所承受的痛苦。因此,实际治疗中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与抗感染中成药联合的治疗方法,另外也可应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

1 上呼吸道感染病原学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门诊和住院人数中占据第一位。该病并不具有季节性特点,每个季节都会发生,其中冬季时节是疾病发生率最高的时间。上呼吸道通常指的是鼻咽喉会厌和周围的鼻窦等相关组织,可以进行干扰素、表面活性物质和溶菌酶等相关物质的分泌,起到黏膜屏障的效果,针对外来物质存在比较良好的防御机制。另外,位于上呼吸道的粒细胞、巨噬细胞,借助于介导机体的相应免疫应答,发挥了抑制致病菌的效果。在上呼吸道出现损伤的情况下,病毒、细菌等侵入到人体呼吸道,会引发存在损伤的呼吸道出现感染的问题。其中的大部分都是病毒性感染,主要包含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对于不足6 月的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与鼻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对于6月~3 岁的儿童,腺病毒与鼻病毒是检出率最高的病毒。部分患儿是细菌性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链球菌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另外,混合性感染亦是上呼吸致病的重要原因,例如细菌、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和病毒等。病原体通常会对患儿的鼻咽扁桃体和喉部位置进行侵犯,引发炎症问题,如果炎症限制在某一局部位置,便根据这一部位炎症命名如急性扁桃体炎,若是向下蔓延会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或是肺炎,所以急性扁桃体、急性鼻咽炎等诊断名词是比较常用的,也可以统一称作是上呼吸道感染。

2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

2.1 中耳炎

对于中耳炎,可以分成急性或是渗出性中耳炎。关于急性中耳炎,耳痛、容易激惹和发热等都是其相关的临床症状表现。关于渗出性中耳炎,中耳积液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中耳炎一般并发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是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患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是中耳炎病毒,引发中耳炎的细菌主要包含非典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等。患儿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指征如下:近期急性发作的中耳炎与渗出的症状表现,活动性较差,患儿鼓膜出现肿胀或是较为明显的红斑,耳痛情况比较严重导致患儿的平日活动或是睡眠受到一定影响。渗出性中耳炎只是存在中耳积液,但没有相关急性感染症状的患者无需应用抗生素。抗生素一线治疗药物是大剂量的阿莫西林,其它可供选择的药物主要包含头孢泊肟、头孢地尼等,对于青霉素存在比较严重过敏情况的患儿可以使用克拉霉素或者是阿奇霉素。

2.2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对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其中继发副鼻窦的细菌性感染占据5%~13%。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病原和急性中耳炎的病原相同。发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问题以后,患儿会流鼻涕或是日间咳嗽10 日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伴有流脓涕、面部疼痛和发热等相关症状表现,若是上述症状在5~7 日后变得更加严重或是10 日以后没有得到有效缓解,需要考虑并发细菌性鼻窦炎的问题。诊断时需要包含如下症状或是体征:鼻腔充血、鼻后滴注、发热、乏力、鼻腔分泌物、鼻腔充血等。临床治疗中通常使用一线抗生素药物包含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等。对于青霉素存在过敏情况的患儿,可以使用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予以替代。抗生素药物治疗的疗程为10 日,如果使用抗生素72 小时依然没有收获良好效果,应予以更换,可以使用纤维内窥镜或是鼻窦穿刺取分泌物的方式进行培养,对抗生素的实际应用加以指导。

2.3 感染后咳嗽

上呼吸道感染是促使小儿出现慢性或是反复性咳嗽的重要因素,一般会持续1~3 周的时间,占据10%比例的患儿可能时间会超出4 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后会持续3~8 周的时间,但X 线胸片显示结果无异常,可以诊断是感染后咳嗽。感染后咳嗽当前并未认定是一种独立性的疾病,然而对于其发病原因的相关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已经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主流的观点是,认为和患儿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后,气道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受到一定破坏,黏膜下神经末梢得以暴露,对于各种不同的刺激包含冷空气延误刺激相应的敏感性会显著升高,或是由于气道炎症出现持续性感染以后存在暂时性的气道高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都是因病毒性感染所导致,部分是细菌性或是支原体感染所造成。其中病毒性感染与起到高反应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这样便会促使感冒后咳嗽发生迁移的情况,在不愈急性期过后,引发咳嗽问题的相关病原体已被清除,因此不需要继续对抗生素予以应用。此时,如果对于气道高反应采用相关处理措施便会获取较为良好的效果,孟鲁司特钠是特异性的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利用白三烯和对应受体之间的结合,而对众多过敏性炎症加以抑制,缓解炎症细胞浸润的情况,降低相关炎症介质的实际释放量,减小了血管所具有的通透性,使得气道高反应性得到一定的缓解,被普遍应用在支气管哮喘和变异性咳嗽的治疗中。

3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年龄实际分布情况

相关分析结果中显示,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的年龄分布中,小于6 岁的儿童占据74.5%,超过6 岁的儿童占据25.5%,充分说明上呼吸道感染在幼儿阶段具有较高的疾病发生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许是由于小儿机体免疫功能较差,各相关器官组织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每个人每年中都会出现几次疾病发生的情况。

4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用药

4.1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单一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早期阶段针对患儿采用对症治疗或是抗病毒治疗方法便可以使其获取痊愈。利巴韦林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抗病毒药物,是比较强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能够对12 种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与10 种核糖核酸病毒起到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更昔洛韦也是较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根据更昔洛韦的说明书,该种药物主要应用在视觉的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免疫缺陷患者,或是预防和治疗生命受到危及的患者,及其预防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存在一定关联的器官移植患者。在很多医院中,更昔洛韦的使用仅仅次于利巴韦林,同样是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药物,并且其中的大部分都是超说明书用量。然而也有文献中指出,应用于小儿咽结膜热疾病的治疗中,相较于利巴韦林而言,更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明显更好,同时也不会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的情况,所以更昔洛韦这种药物在儿科中应用的安全性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考证。

4.2 抗菌药物的使用

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作出这样的规定,综合医院门诊患者中抗菌药物相关处方所占据的比例应小于20%,急诊患者中的使用应小于40%。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言,其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社区获得性感染问题,其中70%~80%的疾病都是因病毒所引发的,流感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等是其中主要包含的病毒类型。因病毒所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在早期阶段应用抗病毒药物可以获取比较好的效果,如果没有并发有细菌感染的情况,通常无需应用抗菌药物,因为应用抗菌药物不但会加大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有可能会导致二重感染和细菌耐药等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相关研究人员在小儿急诊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中表示:细菌与病毒两种不同感染方式患儿在早期阶段的临床表现比较相近,临床中的一些医师通常为了能够做到“双保险”,而对预防性用药方式加以强调,但事实上采用这种用药方式,有可能会导致菌群失调或是细菌耐药性等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所以药物的联合应用需要严加掌握相应的适应证,以避免出现感染药物滥用的情况,导致患儿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情况与相关医疗资源的浪费。

4.3 中成药的使用

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四季抗病毒合剂、健儿清解液和喜炎平注射液等相关中成药都是比较常用的药物。中成药不但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同时具有抗炎和解热等诸多方面的作用。中成药对于病毒所导致的感染问题也存在多重的作用,例如,可以实现对炎症扩散的有效控制、利于炎症的吸收和减短患者发热的时间等。一些药物同时还兼具加强患儿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对病毒进入到相关细胞组织中加以阻止。特别是喜炎平注射液对于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药物制剂稳定且可靠,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疾病治疗的疗程,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比较适合应用。

4.4 抗感冒复方制剂的使用

复方酚咖伪麻胶囊、酚氨加敏片和复方甘草合剂等药物是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比较常用的复方制剂,针对存在鼻塞、咳嗽、发热等相关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小儿的治疗,通常建议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应用抗感冒复方制剂。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如下:镇咳药、祛痰药物、抗组胺药物以及减充血剂等,采用复方制剂治疗的方法存在减少药物使用数量而成分不会减少的优势特点,是很多患儿及其家属都比较青睐的口服制剂。

4.5 药物给药途径

大部分医院对于儿科和急诊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通常都是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轻的患儿,通常并不建议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主要是因为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同时还会导致相关医疗资源的浪费,加大患者所承受的经济负担。口服药品颗粒剂、喷雾剂和混悬液等具有便于操作和口感较好的特点,是儿科用药中比较理想的剂型。

总而言之,对于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通常都是以抗病毒药物为主,除却使用利巴韦林以外,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门诊病原学送检率相对较低,治疗医师通常习惯通过经验对患儿进行治疗,加上患儿家属心情比较急迫,这种情况下抗菌药物的应用便会出现预防过度等问题,为了有效规避抗菌药物所引发的耐药性问题,应予以充分重视。

猜你喜欢

中耳炎抗病毒病毒性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