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运用
2022-11-26何艺斐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何艺斐(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舞蹈表演是肢体语言与情感的双重表达,舞蹈表演本身就蕴含十分丰富的情感元素。恰当地情感表达有助于增强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彰显艺术性和独特性,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具体可通过情感假设、情感捕捉、情感借鉴、内心独白与自我审视等方法,增强舞蹈表演过程中情感表达的穿透力,实现身体与情感之间的同频共振。
舞蹈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传递情感。舞蹈表演既是肢体语言美的传递,更是情感表达。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在与音乐结合过程中能够将中心思想和情感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带给人们美感的同时,也有助于陶冶情操。舞蹈表演是舞蹈与舞者之间的结合,在舞蹈表演过程,既要对表演者给予充分的尊重,也要为舞蹈表演提供广阔的舞台。
舞蹈表演本身就是情感表达和沟通的一种方式,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台上表演者与台下观众会通过情感表达,实现心灵层面的沟通。舞蹈表演涉及肢体语言、音乐、节奏、舞蹈内容等多个元素。只有实现多个元素的融洽共处,才能够将真实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力量,也要注重情感表达,进一步提升舞蹈表演的感染力、情绪力和表现力。而合理利用舞蹈表演,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舞蹈表演立体式的形体活动以及夸张、象征性的艺术手法,能够抓住人心最核心的部分。通过娴熟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肢体表情能够将舞蹈表演背后蕴含的情感因素表达出来,进而达到传递感情,沟通感情的目的。在舞蹈表演中,即使是重复的舞蹈动作,观众也能够从中获得审美情趣,并看到舞蹈表演者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肢体动作是舞蹈表演最基础、最外在的形式,但可以通过动作之间的衔接顺序和章法生动形象地传递情感。对于观众而言,欣赏舞蹈不仅是欣赏舞蹈的肢体优美,更是希望通过舞蹈表演,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因此,舞蹈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舞蹈动作之外,更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拉近舞蹈表演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一)舞蹈表演中恰当的情感表达有助于增强感染力
舞蹈表演需要以情感作为灵魂。舞蹈表演如果失去了情感则会变成机械的肢体动作,难以走进观众的内心深处。对于舞蹈表演者而言,需要有高超的舞蹈技艺,同时也要塑造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人物性格,尽可能地在舞台上表达出人物形象和情感部分。舞蹈者在舞台上情感表达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形象的塑造。对于舞蹈者而言,在舞台表演之前会经过一系列的舞蹈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既要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和高超的舞蹈技艺,同时也要在舞蹈过程中不断输出情感。需要舞蹈者在舞台上用眼睛与观赏者交流,用肢体动作表达自身的情感和角色。恰如其分的情感表达能够提升舞蹈表演的张力,增强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因此舞蹈者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将情感表达作为重要方面,通过丰富情感更好地诠释角色。
舞蹈表演本身就是一门非常强的综合性艺术,而艺术性表达更多是通过情感表达的方式来传递。舞蹈表演的艺术性包含造型艺术、抒情艺术、律动艺术等多个方面,但其核心却是情感表达,舞蹈者如何处理好情感,根据不同舞蹈类型和角色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是对舞蹈者能否担当角色重任的基本标准。要求舞蹈者在表演过程中要将自身与舞蹈角色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在舞台上更好地诠释角色的形象。因此,对于舞蹈学习者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与观众沟通,在舞蹈过程中要将自己的情感与形象结合,通过音乐节奏与自己的语言结合,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舞蹈表演的艺术性。
(二)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有助于增强舞蹈的艺术性和独特性
从舞蹈的历史渊源看,舞蹈最初产生于先民对天地的祭拜祈福。而随着舞蹈的不断发展,由原来的祭拜祈福逐渐发展成为全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先人们的努力,也有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推动。舞蹈表演行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打牢基础,更加契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而情感表达正是舞蹈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无论是表达方式的创新,还是舞蹈方法的创新,都需要以情感表达作为根本来开展。如果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缺少情感表达这一关键因素,即使舞蹈表演动作经过了精心编排和设计,却没有围绕群众的情感需求来展开,那么它所传递的思想和表达的情感就很难与群众的需求相契合,群众对于舞蹈表演的认可度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对于舞蹈表演而言,必须从舞蹈本身出发,进一步增强舞蹈的艺术性和独特性,与观众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让观众看到舞蹈蕴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在舞蹈的情感氛围中感受舞蹈的魅力,实现舞蹈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心灵沟通。
二、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方法
舞蹈表演既需要表演者的真情流露,也需要在情感表达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法。表演者要学会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将舞蹈编排与自身的情感表达进行融合,将情感与自身的肢体动作、眼神、形态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将情感传递给观众,让观众真实感受到舞蹈所传递的情感。
(一)情感假设
情感假设是舞蹈表演情绪表达的常用方式之一。舞蹈编者在理解舞蹈作品的基础之上,将自己想象成为人物本身,并设身处地的研究舞蹈动作应该表达的情绪和情感。通过情感假设的方式实现角色互换,进而揣摩角色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并将其运用到舞蹈表演之中。例如,舞剧《兰花花》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首先要把自己想设成为兰花花,自己虽然深爱着杨五娃,但被逼无奈却要嫁给小地主。因此在角色揣摩的基础上,通过舞蹈表演形式能够将兰花花复杂的情绪表现出来,使整个角色变得更加饱满,也提升了舞蹈的感染力。梅兰芳先生在给后辈讲解《贵妃醉酒》时,有的学员指出:“您三次指月亮的身段和方位都不同,是月亮变化了,还是什么情况?”梅先生说,月亮只在你的心中,你想让它在哪里就可以指哪里。通过梅先生的话语可以理解,只有内心存在着假设的月亮,所作出的形体才更加真实。只有内心充满情,在舞台表演才能够将情绪传递给观众。因此,对于舞蹈艺术形式而言,演艺人员的形象既要符合角色的本身,也要从角色中揣摩细节,将角色与生活有机结合,看到角色的身世和生活背景,并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素材,在特定的舞台上进行构思,这样情感表达才更为真切,才能够让人物立体饱满、栩栩如生。
(二)情感捕捉与情感借鉴
情感捕捉是舞蹈演员将自身日常生活对相同情感的捕捉和运用。情感捕捉是情感无意义发生之后舞蹈者有意识的对情感进行捕获。对于演员而言,在了解舞蹈内容的基础之上,还必须具备情感捕获的基本能力。舞蹈演员要对情感有高敏感性,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才能够不自觉地闪现同样的情感和意识,才能够在表演过程中不断地捕捉情感,揣摩情感进而将情感运用到舞蹈表演之中,通过情感释放,进而传递出情感所要表达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内容。而情绪借鉴则是对其他人员情感经历的一种借鉴。例如,在舞蹈《新婚别》中,沈培艺饰演的新娘就没有结婚经验,因而难以把握其中的情感,所以只能够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情感来诠释这一角色。许多舞蹈演员在情感表达和情感积累方面需要借鉴他人的经历和经验,深入了解角色所具备的心情和情绪,进而更好地诠释饰演的角色。
(三)内心独白与自我审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早提出内心独白概念,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内心独白既是内部创作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将特定情景中的人物情绪表达出来。舞蹈表演艺术应借鉴内心独白的创作方法和手段,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进一步厘清舞蹈作品的情感基调和情景中应该表达的舞蹈情绪。例如,在表演蒙古族舞蹈《嘎鲁》,舞蹈者的内心独白应该是面对广阔的草原,自己应成为一只大雁,飞过草原的河流山川,飞过草原的蓝天白云,看到广阔的草原,自己的心情清澈坦荡,应将这种情绪通过舞蹈的形式传递给观众。自我审视是从编导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作品,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应以客观的态度来评价自身舞蹈的优点和缺点,思考如何通过自身的情感表达更好地诠释人物性格特点。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应具备两个人格,一是作为演员表达舞蹈本身所需要具备的人格,二是从观众的角度理性的来看待自己表演的人格,唯有如此,才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舞台表演经验,增强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好地把握情感表达的具体方式方法,进而不断地积累舞蹈情感表达经验,使舞蹈表演更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三、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注意事项
舞蹈表演就是通过肢体动作、眼神、表情等多种方式,实现内心情感的外化。舞蹈传情实际上是舞蹈表演过程中情感表达的具体体现,舞蹈表演必须先有情感,才有动作,这样传递出来的感情才更为真切,才能够打动观众。因此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要对情感表达问题进行详细研究,掌握必要的方式方法,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
(一)保持身体与情感之间的同频共振
与体育运动不同,舞蹈除了外部的身体动作协调配合之外,还需要注重内部的情感释放和情感表达。当前在舞蹈变化过程中,很多舞蹈表演者都受到了西方现代舞纯肢体的艺术路线影响,盲目地将身体作为舞蹈艺术展现的形式,忽略了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出现了“两条腿走路一长一短”的问题。舞蹈表演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于从业者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无论是台上表演还是台下训练,首先要解决好自身的身体表现问题,也就是情感表达问题。有些编者在舞蹈编导过程中只注重了情感的表述,而不注重身体动作的运用,即使用内心丰富的情感,却无法通过外部的形体表现出来,出现了身体与情感不协调的问题。有些舞蹈表演者身体条件优越,但在训练过程中并没有将情感表达作为重要方面,导致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情绪不够饱满,内心感情表达得不够充分,出现身体与情感脱节的问题,难以打动观众。为此,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要将身体与情感协调共振作为重要的训练方向,既要情绪饱满,也要动作上协调一致。
(二)舞蹈表演的整体呈现与有机结合
第一,注重身体劲力的运用。舞蹈者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发力方式有很多种,有持续的,有逐渐加强的,有逐渐减弱的,有短促的。不同的发力方式表现出的内心情感是不同的,因此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要对身体的尽力进行控制,更加契合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当我们表现离别时,内心情感应是不舍、依恋,而这种情绪是随着时间不断增强的,因而在身体劲力运用方面也应该是随着情绪不断增强而不断增强的。而如果在离别时表达的是黯然失落的,则舞蹈表演人的内心情感则是由强变弱的,相应身体的劲力也应该是由强变弱的。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身体劲力的不同方式来表达舞蹈者内心的情感,并围绕着作品仔细打磨所需要的情感基调。
第二,灵活运用气息来表达情感。从生理层面看呼吸只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存,但从舞蹈表演的层面看舞蹈中的气息是为了表达,如果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没有气息的交相呼应,情感表达就会失色。舞蹈者通过气息强弱的运用能够对舞蹈情感的表达起到增强和完善的作用。舞蹈者的情绪起伏会带动气息的起伏,而气息的起伏又会增强舞蹈者的情绪起伏,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例如表演者在悲伤情感下呼吸会连续短促,甚至会略有抽泣,通过这种气息的运用,使舞蹈更加生动自然,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
第三,灵活运用节奏处理来表达情感。节奏处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舞蹈表演的效果,可以说节奏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相当于语言的标点符号。节奏处理能够让舞蹈者在舞台特定的时间下将每一个阶段的情感情绪分隔开来,通过节奏处理可以帮助我们将舞蹈情感表达得更加丰富多彩,使舞蹈表演形式更为圆满。
舞蹈表演既要有形体动作,也要有情绪内容。可以说,情绪表达在舞蹈表演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于舞蹈表演者而言,既要对舞蹈内容进行理解和二次创作,也要设身处地的揣摩所扮演角色的内心情感。只有设身处地的实现角色对话,才能够看到所要表演对象所处的时空背景,更加灵活多变的运用情感表达来处理舞蹈表演中的情绪,提升舞蹈表现的感染力,发挥舞蹈的艺术价值。概言之,在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实现表演者与观众的互动和共鸣,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表达方法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