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农民写作”的文学思考
——以赵树理创作为例

2022-11-26

关键词:小二黑赵树理文学创作

李 霞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运城 044000)

赵树理作为现代文学作家,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赵树理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生和成长的,他的乡村生活经历,使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迎合农民喜好创作乡土文学作品,其小说作品开创了新的文学风尚,是解放区文学创作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与其他农民作家相比,赵树理在文学创作中始终坚定“为农民写作”的立场,创造了赵树理独一无二的写作模式。

一、“为农民写作”的文学立场

立场实质上是个体对待事物的基本态度,以此形成的评判依据。立场对于人的生存感受和姿态具有直接的影响,然而对于作家而言,写作则是其立场的表现形式,是作家在开展文学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态度、文化选择、文化操守和价值定位,亦指作家写作中的自我定位,作家的立场对于其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启蒙的代表人物,他站在知识分子精英立场,在其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关于乡土叙事,大多是体现文化启蒙精神,突出自我存在的价值,呼唤自我独立和解放。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对农民通常是采取审视的态度,在其作品中通常隐藏着西方和都市的现代文明背景作参照。“为农民写作”的文学立场,看似朴实甚至低下,但却不然,用更广阔的视角通过文学创作将农民的真实生活体现出来,作者本身扮演的是启蒙者和教育者的角色。“为农民写作”,实质上就是农民自己的写作,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进行倾诉和讲述,而非站在作家的角度上对待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赵树理正是“为农民写作”的文学代表,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打破了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的时空距离,人物之间更向往平等。并且赵树理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农民居高临下的悲悯情怀,也并非自说自话,而是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自己的作家视角转化为农民视角,对故事进行全方位的呈现,继而形成了具有赵树理特色的“为农民写作”的文学创作模式。

二、赵树理“为农民写作”的文学立场成因

(一)家庭出身和社会经历所致

赵树理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他的祖父曾是私塾的教师,在赵树理6岁时,祖父便开始教他学习《三字经》。他的父亲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同时也精通医术、拳术,时常带领他参加农村的“八音会”,使得他对农民艺术很了解,并且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十分喜爱民间文艺。赵树理在青少年时期,干过许多农活,十分了解北方的农村生活,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世态风俗与习惯,所以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对于描写乡村百姓的生活和语言非常自信。正因他出身农村并生长在农村的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为农民写作”的立场。1925年,赵树理顺利地考上了师范学校,开始了对新文学的了解和学习,并深深地陶醉和喜爱。后因为参加学生驱逐校长的运动,再也无法在学校中立足,逐渐过上了漂泊的生活,这期间他创作了多篇小说,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地引入了民间艺术,其文学形式及内容也不断地发生转变,将视角转向了“为农民写作”。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并非从一开始,就站在农民立场,而是在经历了社会生活过后,坚定地选择了“为农民写作”的文学立场。

(二)传统文学观念和预设的特定读者群

作家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艺术表现方法,通常在内心中对于读者因素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究其原因,是每个作家均希望自身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能够获得读者的认可并扩大作品的影响力。因此,在文学创作初期均会形成一个理想读者,明确读者的要求和喜好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和前提,读者的态度和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艺术家的创作形式。赵树理曾表示,自己的文学创作大多是想写给农村中识字的人,并且想通过这些人,将作品讲解给更多不识字的人听。在那个时代,文学创作大多以文艺为大众服务为主要创作方向,而将农民作为特定读者的作家十分少见。因此,基于新闻学审美视角下审视赵树理的小说,均很难产生审美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直至今日,也仍然有诸多人对赵树理的文学作品价值秉持不认可的态度,然而这并不影响赵树理的文学作品受到广泛欢迎。特别是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创作的作品,体现出特定政治环境下的农村生活,许多人认为这是政治宣传品,但其中所体现出的对农民的感情,无论如何都不带有虚伪的色彩。除此之外,赵树理所秉持的传统文学观,也是他“为农民写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赵树理秉持着一个革命者所具有的责任感和政治热情,以及自身设定的农民读者群,使其“为农民写作”的文学立场更加坚定。

三、赵树理“为农民写作”的艺术创作特点

(一)完整的故事情节

在中国古老的文学创作中,十分注重作品的故事性和完整性,赵树理的文学创作继承了这一创作模式,且特别擅长讲故事,结合农民的阅读习惯和欣赏视角,进行故事的叙述。在赵树理的小说中,故事通常均有非常完整的情节,即有头有尾。例如,在小说《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作为一个杰出的农村青年,和一个漂亮姑娘小芹相知相爱,然而二人的感情却受到了封建势力的阻挠,三仙姑和二诸葛为拆散二人用尽招数。二诸葛给小二黑找来一个年仅九岁的童养媳,而三仙姑也为小芹另找婆家,据说是退职军官,老婆刚刚去世。小二黑和小芹均不愿意向封建势力低头,二人开始奋起反抗。此时乡村恶霸势力金旺和兴旺,也参与到阻挠二人的婚事当中,最终二人被这些人捆着送到了区上。最后由区长主持化解了矛盾,小二黑和小芹顺利圆满地喜结连理,乡村恶霸势力金旺和兴旺被抓进监狱。整个故事的情节连贯,从开始到高潮,再到大结局,呈现出清晰完整的逻辑线索,体现出故事的完整性。农民在赵树理的文学创作中,看到了才子佳人的乡村故事。

(二)圆满的故事结局

在旧中国的小说作品中,官府和民间始终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分别处于支配和被支配的角色,若官府清明,必然民众平安;若官府昏暗,那么民众必然充满怨言。在旧社会的乡村中,乡绅通常是政权的把持者,若缺少官府的制约,并且二者之间形成狼狈为奸的关系,那么必然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悲剧。通常悲剧的化解,是官府中公正的青天大老爷,这是我国常见的传奇话本故事。在赵树理的小说作品中,通常十分常见。例如,在《小二黑结婚》中,是才子佳人最终喜结连理的圆满故事,但同时也是解放区代表人民利益的新政权惩治恶霸势力的故事,最终金旺和兴旺入狱,二人无恶不作的罪行受到惩罚。再如《李有才板话》中,闫恒元长期以来把握闫家山政权,村民们无法反抗,只能任其宰割。在老杨的工作开展下,逐渐推翻了闫恒元所构建的王朝。这一故事情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与剥削阶级进行坚决斗争,农民翻身得解放的现实情况,老百姓拍手叫好、感激涕零。这样的故事结局设定十分圆满,且满足了农民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期待。

(三)接地气的语言形态

赵树理出生和成长在我国农村地区,又从事农村工作,对农村的民间语言十分熟悉,并且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赵树理始终坚定“为农民写作”这一立场,格外关注读者对文学语言的接受能力,所以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赵树理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且非常通俗易懂,这体现出小说土味十足的语言特点。赵树理曾上过师范学校,然而他在语言方面体现出的造诣,并非完全是因为受到正规教育和作家文学的影响,而与民间文艺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少年时期赵树理始终生活在乡村,同时受民间戏曲等乡村艺术形式的耳濡目染,使他的文学语言中也沾染了农民语言的幽默风趣、朴实明快。特别是“上党梆子”,赵树理可谓十分喜爱,在参加工作后的开会中,也时常为大家进行表演,自己伴奏和演唱,却也为此而深深陶醉,甚至忘记了他人的反应。在长期的的农村工作中,频繁地接触民间艺术,使其彻底地摒弃了创作初期的欧化文体和语言,运用充满乡土气息、接地气的语言来创作小说。虽然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中接地气的语言较多,但是经过加工处理,并不会体现出粗俗的意味,往往让人感受到充满活力和韵味。例如,在《李有才板话》中,则运用了编快板的形式,讲述张得贵和恒元的事情,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饱满,且语言形式诙谐幽默,具有讽刺意味。这些语言的描写,均体现出赵树理对民间语言的把握和运用,具有极深的艺术功底和表现能力。

(四)主题和人物塑造

赵树理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小说主题,抑或是人物塑造,均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风格。孙犁在对赵树理评价时说“他的小说突破了此前一致很难解决的文学大众化的难关”。而赵树理之所以能够在文学创作中突破这一难关,其根本在于“为农民写作”的坚定文学立场,正因如此,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为其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但同时也给其文学创作带来了局限性和不足。例如,在赵树理的小说故事情节中,大多均为了达到圆满的大结局效果,进而导致诸多矛盾和冲突所运用的解决方法过于简单,很难真正地掀起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例如,在赵树理经典的小说作品《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小芹与三仙姑、二诸葛的矛盾,这些问题通过村公所和区上十分轻松地化解,导致读者所感受到的人物性格发生了突然的转变,这些故事情节中具有刻意性的安排,反而使文学的真实性相对较差。也有研究者在阅读赵树理的小说后,认为故事情节的安排相对较为松散,特别是对风景的描写十分粗疏,刻画的人物不够饱满。这些对赵树理文学的评价看似有道理,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否定赵树理的文学成就,从客观角度上来说,正是因为赵树理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站在“为农民写作”的立场,使其文学作品呈现出一些局限和不足,但更让读者感受到了文学创作的别样色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乡土小说始终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内容,赵树理以乡土文学为题材的文学创作,使其作品属于乡村题材作品范畴内。事实上,赵树理的文学创作中描绘的乡土世界,其中涵盖了对乡村的热爱、对农民的尊重,以及对变化着的现实乡村社会的密切关注。特别是关于解放区的文学作品中,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三里湾》等作品,深受当时百姓的认可和喜爱。符合当时社会大众口味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赵树理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通过解读赵树理“为农民写作”的文学立场,能够发现新的视角,也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小二黑赵树理文学创作
邻居家的“小二黑”
《小二黑结婚》的接受史:从经典走向平凡
赵树理传经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赵树理传经
聚力文学创作 服务武功大局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革命精神与悲剧人物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