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二黑结婚》的接受史:从经典走向平凡

2020-11-17王娟娟

鸭绿江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小二黑仙姑赵树理

王娟娟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要在读者阅读中实现,而实现过程即是作品获得生命力和最后完成的过程。一些文学作品会在读者的阅读中从平凡走向经典,而另一些文学作品则可能在经历文化淘洗后,从经典走向平凡。而赵树理的代表作品《小二黑结婚》是从经典走向平凡这一现象的典型例子。

一、作品特色

1.接受者的自我介入填补未定点:《小二黑结婚》描写了小二黑和小芹勇于打破封建传统观念,挣脱落后家长的束缚,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它的透明度虽然较大,但还是给读者留下了很多空白点,比如三仙姑的灵魂为什么会变得扭曲、二诸葛为什么不自觉地毁灭儿子的幸福等,这些都有待于接受者的再创造。

2.多层次的主体结构形式:《小二黑结婚》中涉及到了当时乡村社会问题,比如婚姻自由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这些都是当时的读者普遍关心的,赵树理迎合了读者的需求,并将深刻的社会意义寓于文本之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了共鸣,实现了一种契合。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小说中蕴含的家族结构、惰性、奴性等文化意蕴,完成了对文本的整体建构。

3.符合劳动人民特有的语言书写。在《小二黑结婚》这篇文章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口语。二诸葛说话有二诸葛的特点,三仙姑说话有三仙姑的特点。

二、分期:

1.20 世纪40 年代:政治赋魅

20 世纪40 年代,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发表并受到普遍好评。其实在发表之初,太行新华书店负责人并不支持该小说出版,彭德怀比较支持小说的出版,并挥毫为《小二黑结婚》题词:“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作品还不多见。”后来《小二黑结婚》顺利地发行了。刚一问便引起了很大反响。在太行一个区就销行达三四万册,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但是,反对《小二黑结婚》这部小说的势力也异常强大。有人认为那只不过是“通俗文艺”,还有人冷嘲热讽说是“海派文艺”。直到1946 年8 月26 日,周扬才写了肯定性的评论为“小二黑”正名。

1947 年,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向赵树理方向迈进”的口号。自然而然,《小二黑结婚》这部作品也随着“赵树理方向”的确立成为了文学经典。

2.20 世纪50 年代:经典铸成

随着“赵树理”方向的确立,赵树理的名声越来越大,改编《小二黑结婚》的热潮扩大,《小二黑结婚》以歌剧,戏剧,电影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1950 年4 月由曹克英改编的评剧《小二黑结婚》上演,具有时代性的特点。豫剧和歌剧版《小二黑结婚》也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传播,《小二黑结婚》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剧目。

3.20 世纪60-70 年代:经典褪色

《人民日报》《文艺报》等主流杂志登载的批判赵树理的文章,使得赵树理在全国的影响减弱,也使得他的作品影响力减弱。1964 年9 月开始,《文艺报》开始批判邵荃麟的“写中间人物”论和“现实主义深化”论。1965 年批判升级,由于邵荃麟、沐阳等人对赵树理小说中“中间人物”的推崇,无意中也将赵树理推向了风口浪尖。后来,随着赵树理的离世,《小二黑结婚》的传播出现断层,逐渐在人们的视野里销声匿迹。

三.80-90 年代至今:时代回响

文革后,文艺界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小二黑结婚》以连环画和续本的形式重回于大众面前。1959 年,著名连环画家贺友直创作了一套年画版的《小二黑结婚》;1984 年,国画家杨力舟和王迎春合作创作了连环画《小二黑结婚》,并获得1986 年全国第三届连环画二等奖。

90 年代以来,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者从现代性视角来重新解读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如张建辉的《现代欣赏趣味下的〈小二黑结婚〉情节解读》等,都是从现代视角对《小二黑结婚》进行再解读。

纵观当今的文坛,像《小二黑结婚》这样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是难觅其踪。时代呼唤多出一些像《小二黑结婚》这样寓教于乐,又具思想启蒙的大众化、平民化的文艺作品。

猜你喜欢

小二黑仙姑赵树理
贺友直连环画创作的民生情怀——以《小二黑结婚》为例
何仙姑避嫌
邻居家的“小二黑”
仙姑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传经
小二黑结婚(节选)
纪念赵树理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革命精神与悲剧人物塑造
还她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