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实审视与路径选择①

2022-11-26李小玲

关键词:协同职业院校政策

李小玲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关键过渡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工作机制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平稳过渡做出了明确指导,为巩固发展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作为具有鲜明“地方性”特征、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宗旨的职业院校,要回答好“我是谁”和“怎么做”两个方面的问题,必须明确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主动承担起对乡村地区发展对象、主体、产业及文化的常态化帮扶责任,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筑牢根基。然而,当前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仍面临着治理主体不协同、帮扶对象不全面、政策体系不健全、教育供需不平衡等现实问题,因此,有必要立足常态化帮扶视角,探索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技能人才“蓄水池”与“加油站”的功能,持续提高其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率与质量。

一、乡村振兴的现实审视

职业教育不仅是释放乡村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还是培育乡村生态文明与乡风文明的有效途径,是助力农民增收的关键变量与实现乡村善治的动力源泉。然而,从常态化帮扶视角来看,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与效果。

(一)治理主体不协同,服务理念滞后

在计划经济时代,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推动,治理主体主要由政府部门统一领导。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主体逐步由单一走向多元,除了政府部门以外,还涉及职业院校、市场与社会多方力量。从常态化帮扶视角来看,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的服务效能,关键是要打破各主体“单打独斗”的局面,使之由独立走向协同,凝聚合力。然而,面对农村帮扶对象基础薄弱、内生动力不足的现状,职业院校尚未形成政府主导、多主体协同共育的办学之路,一方面,主体间系统性缺乏,对人才输送与牵引不到位,另一方面,校企利益分配机制缺失,无法做到步调统一、同心同力。此外,很多院校无论在自身发展还是服务乡村振兴实践方面均存在观念障碍,“轻农、去农、离农”现象严重,无法及时回应乡村振兴的时代需要〔1〕。

(二)帮扶对象不全面,服务能力孱弱

常态化帮扶主要聚焦于帮扶对象,在脱贫攻坚阶段,需要重点帮扶“特殊”对象,以帮助特困群众脱贫,该阶段职业院校接收的多为“造血式”扶贫的适龄劳动力贫困人口,帮助其培训就业技能与知识,使之稳定就业并摆脱贫困,而在乡村振兴阶段,为了激发全员建设乡村的动力,需要将帮扶对象聚焦于农民整体,职业院校也要及时回应人才培养诉求,培育具备知识技能又能牢牢扎根乡村的精英人才,并带动全民推进乡村振兴。然而,当前职业院校的帮扶对象并不全面,特困脱贫群体、老龄化人口、“三农”新人等仍面临着持续培育和发展问题,不仅如此,很多职业院校由于投入机制单一、办学内容存在结构性缺陷、培养模式面临功能性不足,导致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不足、对乡村发展的贡献度不高。

(三)政策体系不健全,服务动力匮乏

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黏合剂,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理应是整体系统的,然而,当前相关政策碎片化、离散化问题严重,这导致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动力不足。一方面,受传统城乡二元化、城市中心化思维的影响,职业教育政策设计存在较为严重的制度惯性,更多关注的是城镇发展趋势而非乡村发展需要;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政策价值多聚焦于“经济建设”层面,强调工具理性及技术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乡村振兴不仅强调技能塑造,更关注乡风文明、法治意识等的培养,这导致政策价值定向出现偏差。此外,政策行动体系统整性与协调性差、共商共建共享机制缺乏等直接导致内外资源配置低效,无法满足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内在要求〔2〕。

(四)教育供需不平衡,产教配置错位

乡村振兴阶段,常态化帮扶要求产业要素由打包走向分解,这无疑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重构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在把握乡土特色的基础上,搭载产业优化科技资源,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然而,当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无法及时将文化资本转换为产业所需的职业技能、难以将适龄人群培育为产业急需的劳动力等情况,这导致职业教育供给端难以有效匹配需求变化,出现职业教育供需不平衡、产教配置错位等问题。

二、常态化帮扶视角下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一)秉持服务思维,协同多元主体共创

针对治理主体不协同、服务理念滞后等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聚焦“三农”需求,突出问题导向,以精准的服务理念、科学的战略思维协同多元主体共创,引领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树立精准服务理念,转变传统“满灌式”“输血式”外源供给发展模式,全面面向农村新情况、农业新业态、农民新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滴灌式”和“造血式”的精准供给,同时要立足宏观谋划,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职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与全局性作用,全面统筹协调教育、政策、资金、制度等多元要素,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与乡村振兴各要素的精准对接;另一方面,要打破职业教育与社会技能培训的界限,协同多元主体共创,凝聚发展合力,在此过程中,职业院校要主动作为,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政府部门的牵头下,全面深化“校企共建”发展模式,协调各部门、各主体统筹推进,明确各方的权、责、利,同时要打破空间局限,构建城乡职业院校协同育人机制,转变城乡院校各自招生与独自培养等“单打独斗”的状态,实现资源共享与人才共育〔3〕。

(二)注重按需培养,推进服务能力建设

面对帮扶对象不全面,服务能力孱弱等现状,要加快适应过渡阶段帮扶对象的变化问题,面向不同帮扶对象的诉求进行精准分类、按需培养,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一方面,职业院校要重点锁定易返贫、老龄化及“三农”新人这三大群体,针对易返贫群体要调整教育培训内容,以农业生产、生态及技术等模块帮助其建立个人成长机制,在多级教学网络与多方创业导师的支持下,使每位学员都能学有所长、业有所精,提升此类群体的自适应与风险应对能力。针对老龄化群体要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建设养老服务实训基地,鼓励其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并通过在线教学、集中面授教学的有机结合,形成职业院校服务老年群体的双向互动模式。针对“三农”新人要全面建立公费支持“定向生”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孵化“脱贫致富领头人”“电商创业合伙人”“基层组织接班人”等复合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加快探索职业教育横纵贯通机制,形成人才培养闭合系统,强化职教与普教的无缝衔接,还要构建质量认证体系,重塑课程、课堂、师资、教材、基地、产业等关键环节与流程,满足乡村振兴对各层次、各类型人才的需求,实现“土专家”“田秀才”与专业涉农人才的良性互动〔4〕。

(三)立足顶层设计,健全政策制度体系

对于政策碎片化,服务动力匮乏等问题,必须立足顶层设计,对接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具体要求,建立以提升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为目标的政策体系。从政策目标来看,要转变职业院校在服务乡村发展上思考不足、行动不够等问题,立足乡村振兴总要求,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职业院校能力建设与内涵建设,从人才培育、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为乡村发展提供全面支持;从政策内容来看,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与社会培训费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从产业发展到技术进步、从基层组织到农村规划、从人才培育到职业培训,为乡村发展的各环节、各领域提供综合服务;从政策体系来看,要构建“1+N”政策体系,其中,“1”是职业院校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这需要国家层面出台对应的指导政策,“N”是各部门协同共促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专项政策,这要求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农业部及扶贫办等部门全面参与,共建包括职业教育扶贫攻坚、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职业生免费资助制、东西部协同教育计划、职业农民培训制等在内的完善、系统的政策体系〔5〕。

(四)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升产教适配度

针对教育供需不平衡,产教配置错位等问题,关键是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升产教适配度。具体而言,一方面,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出发,既要充分挖掘乡村教育资源,鼓励乡村学校参与服务,以缓解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不足的问题,又要提高职业院校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通过市场机制的参与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开发“教育券”和“培训券”等教育产品,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乡村契合性,还要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实际,改革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使之所学能够有效应用于生产实际中并生成较高的收益;另一方面,要依托产业特色构建“电视+夜校+钉钉+服务热线”的职教培训模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诉求,还要面向产业绿色发展需求,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技术支持,通过持续调整和拓展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布局与社会服务功能,使供给侧与需求侧各要素全方位对接与融合,全面贯通乡村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破解职业教育服务供需不平衡难题〔6〕。

三、结语

综上,作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乡村振兴人才供给的“主渠道”、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生力军”,还是乡村产业培育与企业成长的“助推器”、乡风文明传承创新的“能量场”。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过渡阶段,职业院校要全面提高角色认知,主动落实对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化帮扶,明确常态化帮扶中因治理主体不协同、帮扶对象不全面、政策体系不健全、教育供需不平衡所引发的服务理念滞后、服务能力孱弱、服务动力匮乏、产教配置错位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协同多元主体共创、推进服务能力建设、健全政策制度体系、以供给侧改革提升产教适配度等多措并举,更好地支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质量兴农的战略要求,全面激发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与活力。

猜你喜欢

协同职业院校政策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政策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政策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助企政策
政策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