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农村客运经营方式 助力乡村振兴

2022-11-26赵永飞

关键词:客运旅客运输

赵永飞

(辽宁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3)

作为农村社会交通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客运关系到农民出行权利的保障。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国农村道路客运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农村道路客运所到达的纵深程度不断提高,国家为了维持农村道路客运行业平稳发展,对农村道路客运车辆所需的成品油采取价格补贴政策,降低了乡村班线车辆的运营成本。但是,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村地区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农民出行困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一、农村道路客运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推行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加快了农村公路发展,为农村旅客运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十三五”期间,路网不断完善,公路质量提高,到2020年“十三五”期末,辽宁省农村公路达到10.89万公里,其中县道8667公里、乡道29986公里、村道70254公里,所有行政村都通公路,并且是水泥或沥青硬化路面〔1〕。“十三五”期末辽宁省拥有农村客运班车8193辆、199866个客位,开通客运班线4044条,平均日发班次27726个,年运送旅客31812万人、106亿人公里,所有的建制乡镇和建制村通班车〔2〕。辽宁省农村经济经济状况和地理区位差异较大,各地区班车班线密度和发出班次差别较大。邻近城区的城郊、地理位置处于核心区域的乡镇和经济发达临近国家和省级干线公路的乡村,班线密度大,过往班次多,百姓乘行较便捷。但是,客运经营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经营分散、服务能力弱,存在经营行为不规范、抢客、争客等乱象。山区、丘陵地带和边远乡村,班线密度小,过往班次少,百姓乘行难。班车经营主体结构复杂,公司化经营车辆、个人承包车辆、个体车混杂,经营秩序混乱,服务质量差别大。客源不稳定,节假日、集市日和农闲季节出行旅客多、客流量大,其他时间段客流量小。私家车、三轮车、摩托车等非法营运车辆参与运营,危险因素加大,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二、农村道路客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模式单一,边远山区班次少,百姓出行难

农村百姓出行主要途径是乘坐公路客运班车,班车客运运营模式是经许可的客运车辆,按照固定的运行线路,固定发车时间,固定停靠站点运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交通便捷性、舒适度和通达深度、广度等服务品质不断提高,农村道路客运的服务定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单一的运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百姓便捷乘车,尽快到达的出行需求。经过多年脱贫攻坚的努力,辽宁所有的行政村都通硬化公路,道路通行条件优良,但农村客运经营模式依然没有改变。一些不临国省干线公路的行政村、自然村屯,一天只发出和到达一两个班次,边远山区百姓出行难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

(二)营运车辆老化,车型不适应市场需求

在从事农村道路客运的运营车辆中,大型客车超过95%,客运班车90%以上没有更新车型,车辆老旧,单车客位大,农村客运班车单车平均客位为30多个。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客运业采用大型客车是经济发展的需求,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许可开通营运线路时,根据市场需求,要求经营主体固定运营车辆型号。农村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百姓的乘车方式、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当前车型单一不更新,导致客位利用率低,运营成本增加,经营者收益降低。

(三)经营主体复杂,经营不规范

农村客运线路经营主体复杂,运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差别大。车主为争夺客源,运营不规范甚至违规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降低了运输效率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农村客运经营主体包括;公司化运营模式的企业,个人承包客运公司车辆经营,个体车主经营自有车辆,个体车辆租赁给他人经营。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体经营从业人员基本由农民及城镇无业人员构成,缺乏服务意识,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岗前培训,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往往只注重经营效益,轻视安全运营和规范服务,违反交通法规,随意停靠、兜客,疲劳驾驶、超载超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隐患〔3〕。

(四)客源不稳定,客运经营者缺乏积极性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流向分散,客源不稳定。节假日、集市日和农闲季节出行旅客多、客流量大,超过班线客车运输能力。其他季节和时间段客流量小,客位利用率低,出行淡季时,经营者只能亏损运营。旅客乘车行程短、票价低、效益差,经营者普遍反映运输成本压力较大。由于农村道路运输的特点以及自身造血机能缺乏,更使农村客运发展举步维艰,客运经营者缺乏积极性。

(五)非法营运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安全隐患大

由于农村客运班线发车时间间隔长,固定行车线路,难以满足部分农村居民赶时间、即来即走的出行需求,导致没有获得经营许可的私家车、农用车等非法运营车辆乘机进行非法载客,侵害了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严重扰乱了当地的客运市场,同时也为道路交通运输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也给“黑车”的存在留下了空间。

三、农村道路客运发展对策

(一)转变传统经营管理组织方式

农村客运经营发展,应以巩固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服务方向,从顶层设计着手,制定引领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彻底转变农村客运的传统经营管理方式。交通运输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的意见,为农村旅客运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运输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创新农村客运运营组织模式,建立农村客运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转变长期以来农村道路旅客运输管理方式粗放、整体运输效率低、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扭转经营服务形式单一,严重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局面。农村地域广,地理区位和居住环境千差万别,简单粗放式管理和运营不能满足百姓多样性出行需求,改变这种现象,就应从政策措施和管理方式入手,引导行业发展,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为导向,深入调研,摸清市场变化,精准识别农村客运运营和百姓出行特点,根据山区、丘陵与平原的差别,居住地距国省公路干线远近的差别,分类施策。打破传统线路经营模式,根据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居住特点,实行区域差别经营,延伸通达深度、广度,实行预约经营。

(二)整合经营主体资源,更新升级运营车辆

整合现有的农村客运经营主体,将在同一条国省公路,重复里程多的客运线路上运营车辆整合为一个经营主体。如从县城A发往C、B、D、F四个乡镇,乡镇C、B、D、F同在公路干线S周边,对这类经营主体进行整合。改变运营经营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经营分散、服务能力弱的现状,避免经营行为不规范、抢客、争客乱象。更新换代运营车辆,降低运营成本。新能源客车具有节能、低碳环保、舒适、运营成本低等优点,应逐步将传统汽油、柴油汽车更换为新能源车辆,购置CNG、LNG或纯电动客车。根据不同客运线路特点,配备不同类型的车辆,车型上大中、小结合,高中低档结合,避免单一采用大型客车导致的车辆客位利用率低,浪费资源现象。整合经营主体,调整车辆类型结构,可以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实行公车公营和定制客运结合的运营模式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拓展道路客运服务能力和服务形式,对地处不同区位的乡村客运的发展,分类确定运营模式。对临近国省干道,延同一条公路的村、镇经营主体进行整合,成立线路公司,公司化经营。全面推行公车公营,实行统一标志、统一调度、统一排班。公司统一经营,可以满足农村客流波动需求,根据客源情况增减运力投放,节假日、集市日和农闲季节客流量大时,增加运力、加密班次,避免高峰季节运力不足而导致的超载。客流量减少时减少运力投放,降低运营成本。在实行公车公营,统一经营线路的同时,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延伸经营、预约经营等定制客运,有效整合零散、碎片化旅客出行需求,提高出行供给能力,有效解决“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难题,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模式。对于居住偏远山区百姓出行,实行小型车往返于村到镇的短途定制客运,集疏乘客到班次密集公路干线候车站点〔5〕。

(四)推行道路客运公交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实施农村班车客运公交化运营和道路客运公交一体化。依据区域运营的特点,立足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行农村班车客运公交化运营和道路客运公交一体化。重组、合并城市周边乡镇的农村客运班线和城市公交。对现有的农村客运班线、客运车辆与城市公交进行集约化整合,形成城郊、乡镇、村区域经营一体网络。建立城乡客运监控平台,推广使用手机微信支付、一卡通等服务,为百姓提供便捷、智能化的出行选择及购票服务。提供基于位置的及时、准确服务。在满足智能监控管理需要的同时公布车辆运行信息,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智能化水平,共同打造交通信息服务产业链,以智慧客运实现农村客运向便捷化、信息化升级,将公路建设及附属设施与客流有效衔接,按照效率与效益最大化的运营原则,把农村道路旅客运输服务向纵深推进,让交通运输的发展成果惠及农村百姓〔6〕。

四、结语

农村客运事业是一项民心工程,农村道路旅客运输与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出行最普遍的方式。农村道路旅客运输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改善。目前农村道路旅客运输现状和管理方法亟须完善和改进,对道路旅客运输行业的发展和长远规划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要求,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使道路客运事业适应市场的变化节奏,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经营模式和组织体系,适应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解决好农村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是农村客运发展的使命,只有通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客运交通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行业的不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客运旅客运输
云南:铁路圆满完成端午节旅客运输 发送旅客超96万人次
候车大厅的旅客
我是人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金旅客车
综合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