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从关注语文听说读写开始
2022-11-26王志芳
王志芳
(合肥市安庆路第三小学大杨分校 安徽合肥 230031)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双减”政策,是新时代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举措。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对于刚走上讲台不久的年轻教师来说,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做到的,但“双减”工作时不我待,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教学实效呢?
所谓“教学”,教师的“教”是一方面,学生的“学”更为重要,教师要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让学习行为落到实处。学生学不到,学不懂,教师教再多都没用,所以学生的“学”是定位教师“教”的好不好的重要指标。学生学得好未必是教师教得好,但教师教得好的一条重要检验指标肯定是学生学得好,没有其他。
小学语文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周课时量在所有学科中占比最大。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就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关注教的技巧方法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的状态。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学习好语文的基础,更是学生受用终生的能力。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一、关注学生的听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听谁说呢?语文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会听老师说,听同伴说,听视频材料说,听自己说,听课堂上那些需要听的内容和发言。
怎么听呢?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不做小动作,不东张西望。低年级课堂教师可以用侧耳倾听的姿势和专注的眼神引导学生用心聆听,可以在听之前做好仪式准备:一只手放在耳朵边,眼睛盯着说话的人或物,用这样的仪式感促进学生集中精力听,使其养成用心听的习惯。
听些什么呢?可以听老师讲述,然后说出关键的词句;听准任务,复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课堂上老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讲。”或者这样评价学生:“你真是个会听的孩子,了不起!”
拿低年级段语文拼音教学举例。很多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学过拼音,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发音往往不够规范,要让学生掌握标准的拼音发音,就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先听老师讲解字母的发音技巧,如复韵母“ou”发音时,先发“o”的音,嘴唇渐渐收拢,舌根抬高再发“u”的音,口型是由大圆逐渐到小圆。拼读技巧的口诀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9个复韵母的教学,每次教学都要让学生注意倾听老师关于发音技巧的讲述,接着仔细倾听老师的发音,倾听录音磁带的发音,在倾听中边听边模仿,每次发音前把发音要领和发音口诀复述一遍。这样,学生就会慢慢掌握正确规范的汉语拼音发音,为后面的词语学习和课文学习等奠定坚实的普通话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说
第一要教会学生说完整的话,接下来才是说通顺的话,说规范的话,说精彩的话。说是知识掌握的外显形式,怎么说,说什么,什么时候说,一个人说还是多个人说,分角色说还是自言自语,都需要教师依据教材提前预设,甚至依据课堂实际顺势而为。无论哪种情况的说,先关注说明白,再关注说规范,最后关注说精彩。
比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一课中,理解了古诗文的意思,对全诗进行总体把握领会时,老师问学生:“李白站在山脚下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一个学生说:“他看到了庐山的瀑布。”表面看,这样说没毛病啊,但是作为语文课堂,这样讲不够规范,更不够精彩。这时老师就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甚至亲自示范:李白站在庐山脚下,看到了从高高的山川上奔涌而下的浩浩荡荡的庐山瀑布,就好像银河从天上飞流而下一样壮观、震撼!接下来就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表达,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直到在原有的基础有较大的提升为止。好的表达、好的语言就是通过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引导、示范、要求而形成的。
再比如教学部编版高年级段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让学生谈谈对马鞭的“虚”与“实”的理解。有学生说:“马鞭不是真的马鞭,是用道具做的,这就是虚,用虚的马鞭表演真实生活中的场景,这就是实。”可以说这个学生理解很理性、很准确,但是缺少语文该有的语言美和艺术美。教师相机引导:“能结合具体的场景说说虚实是如何结合表现的吗?”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一个学生说:“演员手执一根马鞭,不同颜色的马鞭代表不同颜色的骏马,比如关羽的枣红马,马鞭是红色的;张飞骑的乌骓马,马鞭就是黑色的,用不同颜色的马鞭代替生活中真实的马匹,这就是京剧艺术的虚和实。马鞭上下摆晃,做出的姿态便给人以骑马前行的感觉,比如骑马吃草散步就是慢慢悠悠的摇晃,一夜疾行万里就是快马加鞭的张扬,失败而归的马匹就是马鞭低垂的沮丧,凯旋的战马就是马鞭高高飞扬。这些看似虚的东西和动作却演绎着真实生活中的种种场景,让人浮想联翩,这就是京剧艺术的虚实结合。若是真的将一匹马牵到台上,岂不弄巧成拙。这样一来,真是真了,却扼杀了观众的想象,过于实在,诱发不出观众的联想与想象,又何来艺术的美感享受?”
学生由说明白到说精彩是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的,随着词汇量的增加,语文教师要把说清楚、说正确、说规范逐渐引入到说精彩上来,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与追求。
三、关注学生的读
读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事,英语要读,数学也要读,甚至科学、音乐、美术等都要读。读文章,读诗词,读单词,读句型,读定律,读公式,读歌词,读资料,等等,要读的东西不胜枚举。
为什么要强调读呢?因为只有读了才能消化,读了才有吸收,读了才能反刍,读了才有顿悟。故古人开蒙启智前总是摇头晃脑地读读背背,等到熟读成诵,先生才开始破蒙讲解。现实也证明只有读通了读熟了才是永久的,才能量变形成质变,才能积淀成终生所要的积累。读的方式多样,可以分男女读,开火车轮读,分组读,师生接读,生生合作读,全班一起读,分角色读,表演读,圈点勾画读……总之怎么有趣怎么读,怎么有效怎么读,怎么适合自己怎么读,其目的只有一个——养成读的习惯。
还是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为例,理解诗意的基础是学生先把古诗读通读顺。在课堂上我先指名读,接着男女读,小组赛读;让学生了解古诗的“二二三”节奏,让学生拍手读,击打桌面读;让学生发现每行最后一个字押韵,借助手势和身体姿势把韵脚平声字声音拉长读来感受诗的平长仄短,进而体会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魅力。等学生读好了,读出味道了,读出感觉了,再走进古诗,引导学生表达从这首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样的感受等。这样的课堂才流畅、自然且高效。
到了高年级段的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会读,还要读出一定的速度,读出长文中的重点,读出文章背后的深意。只有读的能力培养好了,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时才不会产生理解上的困扰。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所谓的学困生,不是脑子笨、基础差,而是在阅读面、阅读理解上存在障碍。只有读的问题解决了,学习才能高效。
四、关注学生的写
写是所有学习成果最终的输出方式之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握笔姿势,可以把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编成一首可以一步步对照落实的儿歌:大指二指捏住,三指中间托住,笔杆靠到虎口,四指五指圈住。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身体要坐端正,两脚要放平整。每次写字前,让学生一边念儿歌,一边对照检查,时间一长,学生就能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了。
除了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外,还要能写一手规范的字,写出对字词句篇的理解与看法,写出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感受与思考等,数学写出问题的答案,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英语写出流利的字母、单词、句型、短文等。无论小升初,还是中高考,或者社会上的各类笔试,都是以写为重要的输出表现的。写得好字、好文章、好见解,在古代是走上仕途的通途,而在今天依然是能力的体现。
语文课堂上要少讲多练,要把任务当堂内化,如生字教学,容易写的字写一两遍即可,难写的字先重点书空,再根据学生的自我界定写四五遍。词语教学结合口头造句、说话等理解后进行当堂听写过关。每篇课文及语文园地后面的问题、练习等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准备一个错题本,收集整理学生学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每过一段时间反刍写小结,让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课堂有效地写,减轻学生在家的课业负担。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建议低段语文老师把拼音、生字词、听写等融到课堂,中高段把小练笔的续写、仿写、扩写等融入课堂当堂完成。数学要求每个知识点教授完,务必把书上的练习全部在课堂上完成,不把课堂任务带到课下甚至带回家。要求英语老师每节课务必留十分钟以上,把本节课所授的字母、单词、句型等写在本子上,做到当堂作业当堂了。其他学科跟英语要求一样,留有充分的课堂练习时间,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完成大部分的书写任务,为“双减”政策落实提供保障。
以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为例,让学生学会默读课文是课后的第一个任务,用这样的读书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学一类字和二类字,重点关注“觉得”“值日”“害怕”“艰难”“炎热”“从此”这几个重点词语。让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自己说说该如何记住这些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进行当堂听写。听写完后让学生试着用这些词语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把课后的第三题也当堂完成了。在讲到“害怕”一词时,让学生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读,然后仿照“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仿写一个句子“李明杰,跑进了教室。”完成语文园地八“字词句运用”里的练习。如此一来,生字教学、词语教学、说话训练、文章概述、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大部分需要学生掌握的语文任务基本在课堂上都解决了。学生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搜集整理一些神话传说,或者开展神话故事亲子阅读等,这给拓展阅读兴趣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总而言之,听说读写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实则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大事。要知道,没有一座高楼是平地而起的,没有一棵大树是一夜长成的,更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是一蹴而就的,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量变引起质变。孩子的能力正是从一句句地听,一句句地说,一句句地读,一句句地写中提升的,这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职责之所在。好老师正是把这些点滴小事化在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点点滴滴中,潜移默化,春风化雨。
落实“双减”政策,从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做起。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老师要学会训练自己的通能,在听一个学生发言时,更要看看有哪些学生不在听、不会听;书写讲解结束后,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关注是否每个孩子都能掌握。对待这些习惯的养成,老师要有耐心,时时讲,事事讲,不厌其烦,还要灵活教学,让学生乐于接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训练好学生的听说读写,“双减”任务的落实才有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