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2022-11-26赖泳名
赖泳名
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 北海 536000
翼状胬肉是全球范围内高发的眼科疾病,该疾病主要指外部刺激所导致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因病变的形状与昆虫翅膀而得名[1]。该疾病发病原因及机制为外部环境刺激引起纤维组织发生慢性炎症,主要刺激因素有阳光、干燥气候、沙尘等,临床数据显示多数翼状胬肉患者为长期接触粉尘及户外劳动者,另外有研究发现遗传是引发该疾病的另一重要因素,有翼状胬肉家族史患者患病率相对较高[2]。该疾病的主要症状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异物感强、眼干、眼睛发红等,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会引发角膜炎、视野缩小等严重的眼科疾病并发症,故对于该疾病需始终秉持着早发现、早治疗原则,谨防疾病恶化给患者带来更大损伤。目前临床对于胬肉体积较小者一般不建议采取手术治疗,常采取药物治疗;对于进行进行期翼状胬肉、胬肉体积较大者一般建议手术切除胬肉,但术后多数患者胬肉易复发,仍需接受长期、不间歇的药物及物理治疗干预。本文就目前我国临床对于翼状胬肉施行治疗情况作以下综述,现报道如下:
1、药物治疗
1.1 人工泪液
早期的翼状胬肉如果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变化的话,可以用一些人工泪液缓解减轻患者异物感,如果有充血的现象可以去医院检查之后给予相应的滴眼液对症治疗。人工泪液的主要成分基本与人体的眼泪一致,是代替眼泪的一类眼药水,主要成分包括水层、脂质、缓和剂、电解质等,它具有润眼睛的作用,主要用于干眼症、眼睛异物感强的患者。多数进行期翼状胬肉患者在经手术治疗后一般均会采取人工泪液治疗,以缓解患者解眼睛干涩、异物感、眼痒等症状[3]。代表药物有玻璃酸钠、卡波姆、羟甲基纤维素等。针对翼状胬肉术后易复发的情况,临床一般建议使用不包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眼药水。有研究对40例翼状胬肉术后患者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辅助治疗,用药期间随访患者,结果发现患者临床基本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不良反应较少[4]。
1.2 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数据发现翼状胬肉是一种复发率极高的眼科疾病,针对该疾病药物治疗干预一直的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药物有类激素固醇类滴眼液、抗代谢类药物、抑肽酶类药物等[5]。其中的类固醇类滴眼液的代表药物有氟米龙滴眼液、地塞米松滴眼液等,该类药物均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在翼状胬肉术后运用能抑制手术创伤部位毛细血管生成及成纤维细胞增长,同时在减少术后反应,抑制肉芽组织生成方面也发挥了重要效果,有研究对比了氟米龙滴眼液、地塞米松滴眼液在翼状胬肉术后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发现氟米龙滴眼液角膜穿透力相对较低,但用药不良反应相对较少[6]。抗代谢类药物主要采用注射治疗,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杀灭翼状胬肉生成的异常细胞因子。抑肽酶类药物的主要作用为抑制翼状胬肉的生长因子,减缓其生长速度。
综上,翼状胬肉的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疾病情况而定,将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联合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复发率的重要形式。
2、物理治疗技术
2.1 激光治疗
随着近年来激光技术在眼科治疗中广泛用,该技术为翼状胬肉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领域,该技术主要运用激光的热效应,将翼状胬肉的滋养血管阻断,最终达到使翼状胬肉失去营养、萎缩的目的,该技术具有操作便捷、治疗效率高、恢复周期短等优势[7]。有研究选取了70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激光治疗,结果发现超96%的患者预后良好且术后反复率相对降低。综上所述,激光治疗翼状胬肉具有良好疗效且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较好,但激光治疗手术费用相对较高,目前无法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8]。
2.2 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是较早开展的翼状胬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该治疗主要运用零下40℃的冷冻头接触胬肉头部及颈部,破坏其新生血管并使之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治疗主要适用于体积较小、较薄的翼状胬肉,针对体积较大的胬肉或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及对疾病研究的深入,临床工作者发现冷冻治疗在实际应用中局限性相对较大且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故目前该治疗在临床的应用率相对较低[9]。
3、手术治疗
3.1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巩膜暴露术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是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后将翼状胬肉与结膜和巩膜进行分离,去除一部分结膜下的组织,将翼状胬肉的头部进行剪除,同时为预防翼状胬肉复发一般将角膜附近的小范围巩膜暴露[10]。有研究发现该术后胬肉的复发率仍然相对较高,研究选取了40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巩膜暴露术治疗,结果发现超过30%患者均出现明显的胬肉复发迹象,故临床在术后一般会立即联合药物治疗干预,抑制胬肉生长因子增长[11]。同时伴随着现代医疗设备的不断精进,手术显微镜开始大规模应用于翼状胬肉的治疗中,在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自体球膜移植术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是翼状胬肉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但术后疾病复发的问题仍是临床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临床开始将将该手术与自体球膜移植术联合运用,为患者提供更具效力的手术治疗干预。该手术主要指在胬肉单纯切除术后在角膜边缘取一部分带有干细胞的结膜进行自体移植,该技术能完善角膜缘的干细胞的功能,防范结膜缘性组织向角膜上生长,保证、提升视功能。有研究选取60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实验组采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自体球膜移植术治疗,结果发现术后实验组患者视力恢复更好、胬肉复发率更低,结果提示将两种眼科治疗技术联合运用能显著提升治疗效力[12]。
3.3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羊膜移植术
羊膜移植术是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将羊膜组织覆盖于角膜面,游离缘置于球结膜下,沿角膜缘间断缝合固定,该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加速角膜的结膜上皮化。该手术属于眼表的月汇总小手术,术后不会发生排斥反应,只会发生羊膜溶解直至吸收,若术后角膜溃疡仍未愈合,可以进行重复性手术。该手术一般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术后进行,具有加快角膜上皮化生长、刺激杯状细胞增生分化的作用,将以上两种技术联合运用能有效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13]。
3.4 翼状胬肉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及术后注意事项
伴随临床手术治疗经验的积累,目前将术后并发症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若术中存在过度分离胬肉的情况时,大概率会会触及内直肌,内直肌出现损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斜视、复视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故手术过程中需强调对内直肌的保护;其次手术过程中剥离胬肉时,可能会损伤患者角膜,使角膜表面出现严重的不平整;再次若手术过程可能会损伤患者泪阜,最终导致术后患者出现眼部粘连的情况;最后部分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还会出现感染症状,例如感染性角膜炎等,这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预后,故术前、术后正确使用抗菌素至关重要。术前应对每一例患者都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必要时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14]。对有慢性泪囊炎或有结膜炎的患者,应进行彻底治疗后再施行翼状胬肉手术后。一旦发生细菌性角膜炎,则应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手术完成后需嘱咐患者定期进行预防,预防胬肉再次复发;术后需按照医嘱使用眼药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宜过长;在强烈阳光下需佩戴偏光镜;手术完成的三天内尽可能避免眼睛触水。
4、小结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进步及医疗设备的更新,翼状胬肉的治疗越发成熟,有多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方式可针对该疾病,但综合其治疗效果来看手术治疗仍是该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针对翼状胬肉复发的情况需将各项治疗的优势综合,其中以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为主,要求术后尽快给予药物治疗干预,保证治疗效果的维持,后续研究仍需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并进一步深入探讨,将各项治疗进行优势互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