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输配电价改革的设备资产管理体系优化及数字化路径探索

2022-11-26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康平霞寇明泽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定西供电公司马浩杰

电力设备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备品备件台账电网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 康平霞 寇明泽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定西供电公司 马浩杰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酒泉供电公司 谭任远

外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内部组织构造也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电网企业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司应将资产管理水平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标志。2014年在深圳启动的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从根本上改变了电网的传统盈利模式,建立了基于有效资产核定准许收入的电价回报机制,现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核定的需要,为解决企业弱管控下的资产管理痛点、难点问题,必须转变管理思路,整合各部门资产管理职能,实现设备资产管理体系优化。

本文基于当前电网企业设备资产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满足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核定的需要,提出在此基础上优化组织结构,整合部门职能设立设备资产管理事业部,并通过不断积累数据实现数据的共享与融通,以此来改善管理分散、业务互不关联的状况,在生产信息的全寿命汇集与数据的全链条挖掘下,深挖设备资产价值,建立资产管理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的高效收集、传递并依据数据分析建立起生产质效评价体系,增强企业的整体经营绩效,推动设备管理向资产管理转变,实现价值增值。

1 设备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帐卡物多头管理下的衔接不畅

资产基础数据管理主要指资产帐卡物一致管理,公司资产量多面广,由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管控机制及信息技术有段,长期以来电网资产生产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现场实物信息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其中业务部门管理设备台帐、财务部门管理资产卡片、设备运维单位管理现场设备实物,三者各管一段的情况下流转不畅、帐卡物一致率较低,影响全公司全面精准掌握资产现状,降低了资产运营管理效率[1]。

生产台帐与资产卡片割裂化的多次对应。帐卡物的一致性需要确保生产台账、资产卡片与实物三者保持一致,公司目前生产台账在设备资产精益化管理系统(PMS)录入,录入的台账通过数据联动在ERP 系统PM 自动生成(部分PMS 无法录入的在ERP 系统直接创建),ERP 系统PM 模块还需和AM 模块再次联动对应,多个字段在生产台账与资产卡片之间存在重复,同一实物在两个系统割裂化的多次联动对应,导致在实际操作修改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

实物台账与资产卡片颗粒度的不协调。固定资产目录是电网企业按照会计规则对电网资产进行分类的目录,财务部门按照该目录判断新增资产是否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设备台账规范是公司设备部根据生产运行工作需要自行建立的台账规范,设备运维单位按照该规范进行设备参数及运维信息的记录。由于历史上财务对固定资产管理及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台账管理缺乏协同,导致两个目录层级结构、资产名称和颗粒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

1.2 设备资产利用效率不充分

输配电价改革深刻影响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管控模式,把控投资规模节奏,提升有效资产转化率,提高投资效益是资产管理的重要方面。目前公司在资产报废细节、闲置资产利用、投资计划精准与价值评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2.1 资产的部分报废缺乏价值解决路径

随着公司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资产设施不断更新升级,由此产生了大量需要报废的资产,形成企业的待报废物资,而待报废资产一方面有一定的再利用价值,另一方面对环境也具有危害作用。因此,资产报废是提升设备资产管理精益水平的重要路径。现阶段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对线路部分改造后,报废手续中未体现大修、技改信息使得资产原值较难追溯,且废旧物资常常并不是一个整体设备,而仅仅是资产的一部分,难以与原物资编码对应,这部分资产报废后残值难以确定,导致对原资产卡片的减资很难划定,缺乏解决路径。

1.2.2 投资规划与现实发展需要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匹配

电网规划是所在供电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司自身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运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变化非常快,但现场规划数据更新较慢,导致数据分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且规划过程中缺乏有效途径与其他类型项目之间的沟通,导致规划与其他项目存在脱节,另在预测未来的用电负荷方面有可能存在较大偏差,导致新建电力工程在投入使用短期内面临新一轮改造或投运后空载的状态,造成资源投入浪费和供电能力不足。

1.3 设备物资管理割裂管理缺乏统筹

1.3.1 物资储备定额缺乏核算依据

物资储备定额是电网针对设备日常运行状态开展动态测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形成储备定额,储备定额的修订原则上每年一次,由各单位编制、汇总审核后统一发布,各个单位要以储备设备的耗用情况和储备需求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储备需求计划,实现滚动补充,保障库存满足定额需求。

而电网企业目前的资产储备定额仍简单依据设备的重要程度、设备数量规模、通用性以及人工经验进行设置,不合理、不健全的储备清单及定额定置,造成储而不全、储非所用等问题,一方面使仓库有大量无法使用的储备物资;另一方面,新采购的物资由于采购周期太长,无法及时供应抢修项目和运维项目。

1.3.2 备品备件位置与需求的不协调

备品备件的配置应当适应专业化、标准化要求,兼顾实用性和经济性,满足日常运维、检修与应急处置的需求,促进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原则上,设备备品备件实物存放在省级中心库及其下设分片区流转库,账务有物资部进行统一管理,为节约成本及设备消缺快速反应,对现场设备使用频率较高的备件实物可以委托基层单位就地存储,并建立全省范围内的跨区域备品备件流转平台,实现需求短缺地区获得设备备品备件的及时调度权力。

当电力设备出现故障,进行抢修运维过程中,如遇到设备损坏需要通过更换零部件或部分设备才能使异常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寻找可用的备品备件时,通常是通过电话咨询不同仓库库存,无法实现就近备件调取,跨单位调配也只能是极重要设备的紧急调用,需要极高的申请权限。仓库也经常对备件的数量估计不足,有可能会遇到短期不同地点使用同一型号备品过多造成频频不足的情况,联系厂家发货则会延误抢修时机。

2 “想、做、用”整合后的资产管理构架

领导层面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是资产管理构架重构的前提条件,公司层面将资产管理相关指标作为决策依据之一是合理调整资产管理组织架构的存在价值,总体上建议公司按照强管控模式对现有部门开展整合重组,具体将以设备管理部为核心,整合发展事业部规划职能、配网管理部配农网工程规划职能、物资事业部物资报废、闲置物资再利用职能、财务资产部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整合,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职能部门——设备资产管理事业部,作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统筹负责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贯彻执行企业规划、计划、投资、采购、品控、运维及退运等资产全生命周期相关制度与标准,制定企业相关业务管理策略、制度、标准并组织实施,保证策略的一致性和责权对等,资产管理职能在企业内部高度集中[2]。

将公司的设备管理和发展部门整合起来,在承接电网资产规划、投资、运维、技术管理等核心管理职能的同时,吸收了物资采购领域的资产采购、品控及履约策略管理职能以及财务价值管理的增资、退运职能,总体实现了资产管理“想、做、用“三分开,建立了定位清晰、职责明晰的资产管理架构,从企业内部实现了对业务的统筹和引领,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实现综合最优,同时也促进了全生命周期各环节联动,为实现电网安全及资产回报率、实现资产管理和经济价值管理的统一,以及为后续解决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横向协同、纵向执行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管理基础[3]。

公司内部应该建立覆盖于整个设备运转流程的评价体系,在设备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各个业务部门及基层单位都应该进行各自业务范围内的资产设备状态信息收集以及设备状态监测和评价工作,状态信息收集的全过程范围内应有详细的记录并归档,并由资产管理办公室对整体流程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再反馈到各个相关业务部门执行,确保设备状态监测和评估流程能获得持续改进,并能持续汇总各个环节的设备运行状态,形成完备的设备状态监测链条。在此基础上,将对设备的评价结果反馈到相关业务部门,完善建立常态化反馈机制,实现对下一步设备建设生产、采购投入以及运行维护等环节的高效运转提供客观的数据指标参考。

3 基于生产信息全寿命汇集的数字化解决路径

3.1 数据挖掘与精准研判下的投资赋能

电网企业在建设信息化企业和智能化电网的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业务数据,随着国企数字化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部门业务活动需要以数据为基础,进行业务开展。对电网企业内部高速增长的各类数据,结合电网自身特点,挖掘数据价值,成为信息化、数字化改革中电网企业重要手段。

公司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建立资产管理数字化平台,利用各类采集数据,开发建设电网规划信息系统,以网格化工具为抓手,开展电网改造工程的基础数据、网格地图、重过载监控预警、规划辅助决策、备品储备等模块的开发工作,力争实现电网投资辅助决策功能。

数字结果的呈现一方面能提升资产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水平,形成信息化、可视化、全维度、全过程的管理模式,并将网格化管理体系固化到信息系统,确保网格化精益管理体系运转的“显性化”。另一方面,基于电网大数据结果,采用电力数据+地理信息图和热力图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发现薄弱环节,建立投资评价体系,扭转电网投资凭经验或由施工单位说了算的被动局面,实现数字化决策、主动式管理,总体上提升电网投资的精准性。

3.2 备品备件的信息共享平台构建

考虑将省、地两级备品备件依据目前设备的特性及各地备品供应特点,开展组合形式的联储联备,各公司可考虑在区域范围内开展备品备件联储联备,形成组合形式的联储联备,一方面可以与区域内的兄弟单位合作,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公司库存资源共享机制,当备件发生问题时可在短时间内进行调拨,提高事故备件的使用率和周转率;另一方面可以与设备制造单位合作,签订备件供应协议,一旦备件出现问题,能够保障设备的应急供应[4]。

对于公司各个的单位库存(包含班组库房)中含有的大量有价值而长期闲置的设备,依托信息化技术构建备品备件的共享平台,将各单位有价值的闲置备件在省级供电企业层面进行共享。根据各类设备的特性,可以采用租赁、出售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将各电厂的库存信息按照资产管理目录进行分类编码,明确设备的规格、型号、价值等各类属性,并由各单位库存管理员对库存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同时,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备品备件租赁、出售以及结算机制,当有供需请求发生时,调出与调入单位之间模拟内部市场交易规则进行备件的租赁或出售,从而实现闲置库存备件的共享利用。

猜你喜欢

备品备件台账电网
信息化条件下的备品备件全流程管理探讨
企业备品备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以某集团公司下属S企业为例
计及SOC恢复的互联电网火储联合AGC控制策略研究
叶立东:村支书的“新台账”
穿越电网
地铁信号系统备品备件管理
电网调控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核电厂生产准备期备品备件的管理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