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效益调查与分析
2022-11-25张玲宏胡建平郜小龙张胜利
张玲宏,胡建平,郜小龙,张胜利*
(1.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郑州 450007;2.郑州黄河鲤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站,郑州 450000)
一、产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河南省发展迅速,是河南省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五大行动”的主推技术。截至2021年12月,全省共有17个县(市、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7.78万hm2,水产品产量12.56万t,分别比2017年增加6.19万hm2、10.1万t,分别增长391.5%和410.5%。目前,全省共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3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稻渔综合种养类)7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38个。从分布地区看,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的信阳、驻马店、长江流域的南阳以及黄河流域的新乡、濮阳等地。
2021年河南省各地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与养殖产量见表1。
表1 2021年河南省各地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和产量
(二)技术模式
目前,在河南省开展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主要包括稻虾(克氏原螯虾)共作、稻虾(克氏原螯虾)轮作、稻鱼共作、稻鳖(中华鳖)共作、稻鳅共作、蟹(中华绒螯蟹)共作、以及稻虾鱼等多品种共作的新发展模式。稻虾共作或稻虾轮作模式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的信阳市、驻马店市和南阳市,黄河流域的洛阳市、新乡市、濮阳市、开封市等地。稻虾共作或轮作是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约占稻渔综合种养的95%。其他稻渔模式,如“稻鳖”、“稻鳅”、多品种共作等,相对规模较小,仅占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5%左右。
二、综合效益分析
(一)总体情况
稻渔综合种养通过建立稻渔共生生态循环系统,提高了稻田中能量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的效率,减少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和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了稻田可持续利用水平。通过对全省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稻渔综合种养类)、以及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调查分析发现,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相对于水稻单作模式化肥使用量减少28%~100%、农药使用量减少50%~10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据统计,稻渔综合种养相对于水稻单作综合效益平均增加3万元/hm2以上。一是稻渔综合种养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平均产出水产品1500~2250kg/hm2,约是传统稻田养鱼产量的4~5倍,通过水产品增量实现了增收。二是全省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进特色稻渔品牌建设,鼓励专业大户、合作社认证无公害基地、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大米,用品牌引领发展。通过打造优势稻渔品牌,稻米价格提高1倍以上,水产品价格也能提高30%~50%。农民收益显著增加。三是各地依托稻渔综合种养开展各类节庆活动,积极发展餐饮、旅游产业,通过促进消费实现了增收。
2.生态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充分发挥生物之间的共生互促作用,有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生态改善,同时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是实现“一控两减”的重要方式。从调查数据看,稻渔综合种养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明显,促进了农业投入品的减量控害,显著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维护了农田生态系统,更好地保障了稻谷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了稻渔产品品质。同时,稻渔综合种养实施过程中对稻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高了稻田蓄水保水、抗洪抗旱能力,稻田中鱼虾大量摄食蚊子幼虫、钉螺、水草等,有效减少了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疾病的发生。
3.社会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解决中国现存的人多地少问题。该模式不仅提供了优质高产的稻米,还增加了水产品的产量,丰富了水产品品种,既有效解决了农民“吃鱼难”的问题,还调整了人们的膳食结构,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解决土地“非粮化”问题。政府将其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从而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增收,在产业扶贫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全省6.67hm2以上经营主体共有621个,其中信阳市554个(含固始214个)、南阳市33个(含邓州市8个)、驻马店17个、濮阳市14个、新乡市3个。专业合作社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把分散农户组织起来,使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形成命运共同体,同时一部分撂荒闲置的稻田得到利用。各地组织的具有乡村情趣的各类节庆活动,丰富了市民周末休闲生活,带动了周边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助推了城乡一体化和幸福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还提高了稻渔综合种养的知名度,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不同模式综合效益分析
本次调查因水产品市场价格差异较大,不同种养模式成本收益差别明显,以稻鳖共作成本最高,为54000~75000元/hm2, 效 益 也 最 高, 为75000~180000元/hm2;稻鱼共作成本为30000~45000元/hm2,效益为30000元/hm2;稻~虾共作,成本为22500~54000元/hm2,效益为30000元/hm2。
受种养技术水平和市场行情影响,不同地区稻虾综合种养成本效益也具有较大的差别,在南阳、邓州等地后期发展的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化、集约化程度高,田间工程建设投资大,且在养殖中引入小龙虾精养先进技术,养殖成本和管理成本也较高。商丘地区成本最低,因其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多利用沿黄背河洼地,水资源丰富,土质良好,保水性强,水产苗种多来自当地基地生产,成本较低;信阳市是河南省最早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地区,不同县区大中小型企业、合作社等发展多样化程度高,种养户养殖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区域条件差异较大,导致成本效益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成本为1.65万~6.15万元/hm2,效益为2.4万~4.5万元/hm2(不同种养模式成本与效益对照见下图)。
不同种养模式成本与效益对照图
1.稻虾共作模式。根据本次调查,河南省稻虾共作模式优质稻米产量为6000~7500kg/hm2,平均7320kg/hm2;小龙虾产量为1200~3000kg/hm2,平均1725kg/hm2;约 增 收12150~55875元/hm2,平 均30210元/hm2。化肥用量减少47.1%,减少农药使用量75%,取得了良好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稻虾轮作模式。根据本次调查,河南省稻虾轮作模式平均生产优质稻米9000kg/hm2,小龙虾1500kg/hm2;平均增收53040元/hm2。化肥(含有机肥)用量减少38.5%,减少农药使用量50%,取得了良好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稻鱼共作模式。根据本次调查,河南省稻渔共作模式平均生产优质稻米7500kg/hm2;鲤鱼750kg/hm2;泥鳅750kg/hm2;平均增收24255元/hm2。化肥用量减少100%,减少农药使用量100%。
4.稻鳖共作模式。根据本次调查,河南省稻鳖共作模式平均生产优质稻米6000kg/hm2;野生鳖1500kg/hm2;平均增收72750元/hm2。化肥用量减少47.1%,减少农药使用量100%,取得了良好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5.稻鱼虾共作模式。根据本次调查,河南省稻虾共作模式优质稻米产量为5250~9000kg/hm2;平均产量7620kg/hm2;小龙虾产量1200~2250kg/hm2,平均1725kg/hm2;鲢、鳙、鲫鱼平均产量2010kg/hm2;增收15150~63150元/hm2,平均增收35445元/hm2。化肥用量减少28%,化肥费用减少68%。减少农药使用量100%。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基本实现水稻稳产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水产品增收提高经济效益。与常规水稻单作相比,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收益可以增加140%以上;同时,与常规水稻单作相比,稻渔综合种养化肥投入平均减少52%,农药平均减少85%。此外,新型模式下生产的水稻具有天然、绿色、无污染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再加上品牌培育,在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稻米的同时还为种植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