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预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22-11-25帅征

医疗装备 2022年21期
关键词:患肢经络穴位

帅征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0)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折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及高凝状态有关,可引起肢体疼痛及肿胀,导致患者自理能力的丧失,甚至可引发肺栓塞,增加患者死亡风险[1]。由于DVT 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2]。中医学将DVT 归为“脉痹”“肿胀”等范畴,认为其病机为湿热流注于血脉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所致,应以“疏其血脉,令其条达”为护理原则。穴位按摩是通过不同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达到通经活络、祛邪扶正等作用[3]。穴位贴敷以中医经络学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敷贴于皮肤、俞穴及病变局部等处,通过穴位及药物刺激,促使机体恢复各脏腑功能[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按摩护理预防骨折术后DVT 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4 月至2021 年10 月于医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8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22 例;年龄24~68 岁,平均(53.67±5.38)岁;体质量指数18.5~29.3 kg/m2,平均(23.68±1.42)kg/m2;骨折至入院时间2.0 h 至5.0 d,平均(1.75±0.64)d;骨折部位,髋部10例,股骨干12例,胫腓骨15 例,髌骨6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23 例;年龄22~70 岁,平均(52.79±4.85)岁;体质量指数18.2~28.8 kg/m2,平均(23.94±1.65)kg/m2;骨折至入院时间3.0 h 至4.5 d,平均(1.92±0.57)d;骨折部位,髋部8 例,股骨干14 例,胫腓骨16 例,髌骨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第9版)[5]中DVT的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术前肝肾功能、凝血四项正常,双下肢静脉彩超正常;在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髓内钉、钢板或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且为初次、单侧骨科手术;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行骨科手术前发生DVT 或既往有DVT 病史;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入组前2个月发生急性出血;下肢残缺。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为患肢穿戴弹力袜,患肢抬高20°~30°;患者麻醉清醒前,指导患者家属按摩患者患肢大腿、小腿肌肉;患者麻醉清醒后,嘱患者多饮水,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为主,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环绕训练,5 min/次,2 次/d;术后6 h 后,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5 min/次,3~5次/d;术后3~7 d,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5 min/次,3~5次/d;术后7 d,可开始指导患者进行站立、坐站转换、行走活动,以患者耐受为宜。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具体如下。(1)穴位按摩:患者术后返回病房,麻醉清醒后为其进行穴位按摩,髋部、股骨干骨折患者取委中、承山、脾关、伏兔、三阴交、足三里穴,胫腓骨、髌骨骨折患者取太冲、涌泉、血海、伏兔、三阴交穴,患者仰卧于病床上,暴露双下肢,注意保暖,用手指同身寸法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用记号笔标记,采用拇指沿患者经络方向从下到上纵推,用力均匀,推至穴位点采用点按法,用拇指指腹按摩,以局部有酸麻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按摩1 min,1次/d。(2)穴位贴敷:三七、血竭、乳香、没药各100 g,黄柏、大黄炭、苍术、车前子各50 g,肉桂、丁香、冰片各10 g,由院内制剂中心制成药膏;穴位按摩后,取1 g 药膏放置在穴位贴上,对准按压后的穴位贴敷,每穴1贴,每次持续贴敷12 h,1次/d。

两组均观察至术后10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凝血指标、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DVT 发生率。(1)凝血指标:干预前后,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D-二聚体(D-dimer,D-D)水平。(2)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6]评定患者患肢疼痛程度,使用刻有0~10刻度的直尺,其对应分值为0~10分,让患者选择可以描述自身疼痛的分值,分值越大表示疼痛越严重;以膝关节、膝关节以上10 cm 及以下10 cm 为测量点,采用软尺测量患者患肢周径并取平均值,肿胀值=患肢周径-健肢周径,肿胀值越大表示肿胀越严重。(4)DVT 发生率:干预后3、7、10 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查患者DVT 发生情况,高度可疑患者应每日复查。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凝血指标

干预前,两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T、APTT 均较对照组长,D-D 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s)

注:PT 为凝血酶原时间,APTT 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D 为D-二聚体

组别 例数 PT(s)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3 8.52±1.60 10.24±1.32观察组 43 8.39±1.27 12.50±1.47 t 0.417 7.501 P 0.678 0.000组别 例数 APTT(s)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3 21.18±2.43 23.73±2.56观察组 43 20.64±2.75 30.38±3.73 t 0.965 9.639 P 0.337 0.000组别 例数 D-D(μg/m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3 2.05±0.31 1.96±0.24观察组 43 2.09±0.26 1.64±0.29 t 0.648 5.574 P 0.519 0.000

2.2 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

干预前,两组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及肿胀程度比较(±s)

表2 两组疼痛及肿胀程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疼痛程度(分) 肿胀程度(cm)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3 5.74±0.89 2.54±0.75 6.41±1.35 2.49±0.64观察组 43 5.92±1.16 1.66±0.58 6.72±1.51 1.37±0.43 t 0.807 6.086 1.004 9.525 P 0.422 0.000 0.318 0.000

2.3 DVT 发生率

观察组DVT 发生率为2.33%(1/43),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P=0.035)。

3 讨论

骨折及手术均会造成血管损伤,麻醉药物会造成下肢肌肉麻痹,术后切口疼痛会导致患者活动不便,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患肢血液黏稠度增加,静脉回流不畅,最终可引发DVT[7]。中医学认为DVT 的病机为湿、热、瘀三者互结,相因为患,骨折术后机体气血耗损,气虚体弱,脉络内血液无法正常运行,导致脉络痹阻,气血瘀滞,临床护理时需注重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通脉[8]。

中医经络学指出,经络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而穴位是经气运行通路的交汇点,是调理脏腑气血、解除病痛的有效刺激点。穴位按摩和穴位贴敷护理均是对人体腧穴直接刺激,以激发经络之气,调和营卫,达到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目的[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PT、APTT 均长于对照组,D-D 水平低于对照组,疼痛及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能有效预防骨折术后DVT,减轻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穴位按摩是运用特定手法对人体相关穴位进行刺激,激发经络之气,其中脾关、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健脾除湿、益气补虚、通络除痹的作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三阴交是足部肝、肾、脾三条阴经的交汇穴,聚集三条阴经的湿热、水湿、寒冷之气,《针灸聚英》中关于三阴交穴位的功效记载道:“经脉闭塞不通,泄之立通,经脉虚耗不行者补之,经脉益盛则通”,按揉三阴交穴能够调补肝、肾、脾三经气血,促进患肢血液流通,减少DVT 的发生[10]。穴位贴敷则运用中药贴剂,膏方中三七可止血散瘀、消肿定痛,能通经络、补气血;血竭可止血生肌、活血散瘀;乳香、没药可破血散瘀、活血伸筋;黄柏可清肾虚火、清热除湿;大黄炭可凉血止血;苍术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车前子可清热、利水;肉桂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丁香可散寒理气;冰片可防腐生肌[11-12];全方合用,药物经相关穴位,通过经脉传导可发挥活血行气、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效,从而预防DVT 的发生。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在预防骨折术后DVT 方面效果确切,且利于减轻患肢疼痛与肿胀程度。

猜你喜欢

患肢经络穴位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夏季穴位养心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易经》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