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双向细目表解除学困生作业负担
2022-11-25陈怡烨福建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
◇陈怡烨(福建: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
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也是教师努力探究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减轻学优生的作业负担相对容易,而减轻学困生的作业负担却有很多难解的问题。例如,帮助学困生摆脱或消除学困一直是教师致力的目标,加时加量还觉困难时,还要再减量,如何使他们脱困;减轻学困生的作业负担,弄不好会加剧他们的学习困境;减轻学困生的作业负担如何做到减量保质,以防在实际执行中演变为降低教学要求。对于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教师众说纷纭,意见不一,诸多尝试,效果欠佳。追溯根源,笔者认为,是因为教师缺少一个减量保质的科学依据或参照。通过多方探索、深入研究,笔者发现,双向细目表能为解决学困生作业负担重的诸多难题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帮助学困生摆脱或消除学困提供科学指导。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
一、借助“表”聚焦“目标点”,有的放矢,去粗取精
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时,面对课本和校本作业时的主要表现是:觉得作业很难;认为完成需要的时间很长;题目看起来就头疼,导致不想动笔动脑思考,或者作答随意、字迹潦草等。从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层面分析,学困生觉得数学作业既难且多,在数学学习中很难获得成就感,久而久之,就对于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更加不爱学数学。除了学困生自身因素外,在当前教学中,教师常常为了“课后要有些作业”或面向所有学生或学优生而布置作业,本身学困生掌握相对不好且速度相对慢,他们的作业负担就在目标脱靶中产生。长此以往,学困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会缺乏内部动力,形成不良的情绪体验,进而造成可怕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关注教学内容是否完成,也不能仅用语言激励学困生努力向学优生靠拢,更不能认定学困生的不会作答,仅是因为不认真或速度慢,而是要深入分析每个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情况聚焦学困生在每个知识点中的学习目标。然后教师瞄准目标,根据双向细目表的考查内容和能力水平,正确定位学困生的目标,对作业内容进行精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长方体和正方体双向细目表”(见文后)中可以看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按能力可细分为:识记、理解、分析、运用、综合。在每个能力目标中又进一步细分目标层级。以“认识长方体”这个考查内容为例,只要求学困生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和识记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为使学困生更好地实现初步目标,增加了“长方体12条棱的特征”的知识点,让他们能在操作实践中进一步直观感知长方体的特征。基于此,对课后作业进行了精选分层,由易到难,从基础到提升、拓展,并在作业布置中,对学困生的作业量进行了删减,从相应考点的题目中挑选几道题。例如,他们只要完成基础部分即可;填空和选择、计算中有关考点的题目,相同类型的题目只要求完成一道,其他作为做错时的强化练习;解决问题着力于前两题,后面的拓展提升也不做硬性要求,但鼓励他们敢于尝试挑战。目标导向下,有所取舍的选择作业内容,合理减少了学困生的作业量,让其可以顺利完成,且能打牢基础,帮助他们实现初步的学习目标,获得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借助“表”关注“能力点”,循序渐进,提升能力
学困生在作答时的具体表现为:无法理解题意;找不到突破口;错误百出;作答放空或随意作答;等。特别是在解决问题中,一般不得分或仅得几分,正确率最低。教学中,长方体和正方体属于立体图形,较为抽象,对于学困生而言,难上加难。他们在脑海里无法构建模型,解答时无从下手,或把题目中已知条件的数据随意组装。因无法正确找到数量关系,所以最后的作答结果基本都是错误的,进而导致学困生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产生畏惧心理或直接放弃的心态。针对以上问题,通过与学困生访谈和观察他们平时作答情况,学困生的审题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对于文字较多的题型,没有耐心审题分析,同时对于解答解决问题题目的方法掌握不扎实,不能很好地建立所要求问题与已知条件间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解答。同时,他们也没有掌握数学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师对学困生所采取的措施,不仅是合理减少作业量,还要有层次性地划分能力层级,让学困生掌握基础,正确完成难度中等的题型后,逐步发展到从特殊到一般,从一例到一类,在向上“跳一跳”中够得着下一个能力水平。从“长方体和正方体双向细目表”中可以看出,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考查内容上,可以仅要求学困生根据前面的识记和理解知识点后进行判断,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不需要阐释得太具体,可以借助韦恩图理解两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知识点,设立从会辨别所求的是长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再到会提出解决方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也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能提取长、宽、高等信息,找到所要求的表面,进而提出解决方法。层层递进,逐步提升学困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困生最后能灵活使用分解综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那将是发展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最终目的。这就建立了从理解到运用、分析能力的层级提升的梯度,循序渐进,让学困生逐步发展。
三、借助“表”着眼“发展点”,稳扎稳打,提高质量
学困生大多对数学学习有自卑心理,觉得自己难以学好数学,对于能在数学上获得成功不抱希望。在这样的状态驱使下,学困生学习数学就会很吃力,数学作业的完成效率相对较低,数学思维的发展也受到束缚。立体图形是小学阶段较难的知识点之一,同时也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立体图形,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较高。通过访谈学困生发现,他们对于立体图形的学习兴趣不高,因常出错而产生畏惧等消极心理,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也不大愿意主动思考和突破自我。因此,学困生在学习立体图形时的学习效率会更低,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基本无法作答。教学中,教师常从自身角度或大部分学生角度出发,理所当然地认定所学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未曾换位思考或者顾及学困生的学习基点或低估学困生的发展点。
因此,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困生,寻找他们的学习基点和薄弱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确定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更好地规划每个学困生的发展计划。从“长方体和正方体双向细目表”中可以看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较多,涉及含义、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等知识模块,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要找准他们的发展点,设计多样化的作业。除了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布置动手动脑类的实践综合作业,助力他们理解、掌握和巩固知识。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体积与容积的区别联系”为例,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排水法等操作,让学困生感悟和探索其数量关系,鼓励他们多角度尝试解决问题,进而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关系,使学困生在正确区分容积和体积的同时,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困生夯实基础,提高学习质量,稳步向前,在作业减量的同时,保质或增质。
长方体和正方体双向细目表考查内容(知识点)考查目标(能力水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认识长方体认识正方体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体积和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长方体1 2条棱的特征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表面积的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简单计算体积的含义常用的体积单位正确区分各种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问题底面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单位换算容积的含义常用的容积单位升与毫升间的进率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容积和体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识记再认√√再现√ √√√√ √ √理解提取信息 解释辨别√√√归纳概括√√应用判断并说理由√√√阐释√提出解决方法√√分解综合分析把握部分的关系√√重组形成新结构√综合多角度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