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建构 成就美好
——浅谈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大班本土化建构游戏

2022-11-25李达娜

新课程 2022年22期
关键词:劳动成果红砖建筑师

李达娜

(晋江市安海镇苗苗中心幼儿园,福建 泉州)

爱劳动是我国人民的基本道德品质之一,这种品质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幼儿的劳动要从兴趣出发,在模仿游戏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建构游戏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如何在建构游戏中让幼儿模仿、再现成人的劳动行为,让幼儿从直接劳动中建构劳动意义,产生愿意劳动的倾向,同时提升感受欣赏、构想设计、建构建筑以及创造表达等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劳动中获得全面发展。我在大班本土化建构游戏中进行了相关的实践。

一、视觉冲击,萌发劳动意识

晋江安海的安平桥、白塔、龙山寺、红砖瓦房等建筑,结构独特、造型优美,让世人惊叹和称赞。这些闽南建筑是中华民族文明结晶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和闽南地域的历史文化特色,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力量,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文化资源。

幼儿建构游戏的内容是对周围事物的再现和创造,这源于生活中对周围的物体和建筑的细致观察,这是开展建构游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和家长会经常带领孩子一起走近安海的独特建筑物,在游玩中发现、观察、了解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在此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小朋友的赞叹声“真美呀!”“是谁建了这么厉害的建筑物!”“建筑师们真棒呀!”“我们的家乡真美!”……通过近距离的视觉冲击,感受了建筑的造型之美,在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经验的同时,萌发了对古代劳动者的崇敬之情,也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种下了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劳动意识。

二、环境刺激,点燃劳动欲望

幼儿的劳动不同于成人的劳动,幼儿劳动的目的不是那么明确。幼儿参加劳动,主要是对劳动材料、工具和动作过程感兴趣。因此,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构游戏开展的保障,也是点燃幼儿积极参与建构劳动欲望的导火线。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创造了丰富性、可变性、新颖性、特色性的环境,让幼儿自然地受到刺激,发挥模仿建构劳动的作用。首先,我们创建了宽敞的建构室,里面整齐、规范地陈列了各种建构的材料,如除了放置各种积塑、大小型积木外,还提供了富有闽南特色的纸皮砖、纸箱等,四周张贴了五里桥、白塔等场景图片,让幼儿在丰富的材料和场景刺激下,点燃建构劳动的冲动。此外,我们还在户外设置了富有特色的沙区、砖墙区、红砖游戏区,幼儿在与砖的邂逅中,在特色、丰富的环境下,点燃了对本土化建构劳动的欲望。

三、大胆设计,彰显劳动智慧

[案例:砖墙]

孩子们对砖墙的设计非常好奇,对各种特色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个个跃跃欲试。我对每个入区的孩子说:“请小小建筑师设计一面漂亮的砖墙。”大家套上手套、戴上安全帽,开始了设计,孩子们忙忙碌碌,顿时出现了一个貌似工程队的身影。有的“建筑师”运用AB 式的方法,用了长砖和花砖搭配;有的运用AAB 式的方法,用了方砖和蝴蝶砖搭配;有的则只用一种长砖,改变砖的方向,运用AB 式的方法设计;有的则是一排长砖、一排半圆形砖、一排蝴蝶砖、一排花砖,没有固定规律来设计……当然也出现了拿到什么砖就放什么砖的现象。不管如何设计,“建筑师”与红砖进行了亲密的接触,他们出力流汗,用双手创建了自己喜欢的砖墙,感受着红砖排列的美。他们脸上洋溢的是自信的表情,在忙忙碌碌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

案例中老师是放手让幼儿大胆设计,是作为一名观察者,充分观察“建筑师”的设计,分析“建筑师”的经验和不足,判断“建筑师”所需要的帮助,然后计划自己下一步应采取的指导策略。在这过程中,“建筑师”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尽情地与砖“对话”,感受着红砖排列的砖墙之美,在动手实践中彰显了小小劳动者的智慧。

四、观察比较,习得劳动技能

[案例:五里桥]

桥的主题构建(第一次)开始了,松铭、李阳、锦茹、君昊、泽恩等小朋友在建构室的积木区来回忙碌,终于搭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五里桥。他们激动万分,跑过来向我介绍他们的“劳动成果”。可是,这座“五里桥”引起旁边小朋友的议论:“这座桥的桥墩怎么是密密的呢?很奇怪呀!”小朋友提出的疑问让他们的心情凉了大半截,他们弯下腰看了看自己建的桥墩,又看了看我。于是我向他们问道:“五里桥的桥墩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顺势指了墙上五里桥的场景图,说:“建筑师们在建造时要注意看看图纸,这样才不会出错。”于是,“建筑师”站在“图纸”前进行了观察、比较。一会儿,松铭和君昊不约而同地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快,我们赶紧去改造一下。”于是,小伙伴们一起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桥墩、桥面的搭建。

教师在建构劳动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也是“麻烦”的制造者。从作品的建构中看出小朋友对桥的结构认识不足,教师跟随着幼儿,以问题的方式,以情境化的方式,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了解,从而对五里桥的结构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因此,幼儿的建构劳动再次被激发,又投入到改造的劳动中。由此可见,教师问题的引领、情境式引领为幼儿提供了观察、比较的动力,引起幼儿对某一重点或难点的思考,更为幼儿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引发高质量的合作劳动。在建构劳动中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辉煌杰作,惊叹其独特性。

五、及时鼓励,激发劳动热情

[案例:红砖房]

早上的大区域活动开始了,红砖区的幼儿还是昨天的那几个,只见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建构中,我问:“你们今天准备怎样搭建呢?”晨宇说:“老师,今天我们要在房子里隔上一间一间的小房间。”我表现出惊讶的表情:“哇!你们的想法真好,这样就更像闽南人的红砖房了。”晨宇看着我高兴的表情说:“老师,我们的想法牛吧。”“牛,老师就等着看你们建构的红砖房。”于是他们很快投入到建构劳动中,建构时他们互相交流、讨论,一会儿,小朋友间互相配合,隔了厨房、会客室,还分别隔了几间房间,他们还在外面建了个小院子、围了个花圃、还造了口井……

由于每个幼儿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老师要注意从幼儿建构劳动的想法、搭建的丰富性入手,及时地肯定、支持,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建构劳动技能,更能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体验。案例中,老师就一句“你们的想法真好。”就激起了幼儿的积极情绪,从而表现出无限的想象力。老师及时肯定幼儿的成功和闪光点,激励幼儿勇于创造,点燃了本土化建构劳动的激情,从而获得了成功和发展。

六、分享交流,反馈劳动成果

[案例:烧塔仔]

白塔广场的第三次主题建构又开始了,孩子们的热情不是很高涨。我说:“小朋友,八月十五我们安海有什么习俗呢?”“有博饼、烧塔仔……”我又说:“烧塔仔是怎样的呢?”孩子们又开始讨论起来,说出了塔仔是用砖围起来的……就这样,在师幼交流、讨论中提出了增加“搭塔仔”的想法,于是大家摩拳擦掌,开始了“塔仔”的建构。

孩子们个个激动万分,积极投入,很快地一个个孩子心目中的“塔仔”矗立了起来。小朋友互相欣赏后,我说:“谁来说说你们搭建的塔仔。”小朋友们又火力全开,介绍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其中阳阳说:“老师,你看我们的塔仔搭得很高很稳,但是上面就是有一个大洞。”敏敏说:“老师,我们也是。”胆小的浩浩也小声地说:“我们也是。”于是,我问:“哪一组没有洞洞呢?”铭铭说:“我们没有。”于是大家的眼神齐刷刷地都朝向铭铭组的“塔仔”,有的说“真的没有大洞洞呀”;有的说“他们的‘塔仔’好像弯进去了”;有的说“他们的‘塔仔’比我们的矮,但上面没有洞”;有的说“你们真棒呀,你们是怎么做的呢?”……铭铭神气地说:“我们起初也是有个大洞的,但我们想了个办法,把木块往中间靠,这样,洞洞会变小的。不信,你们试一试。”……(在下一次的搭建中,孩子们成功了)

就像这样,每一次建构劳动后,我都会让幼儿进行交流、分享,除了班级内小朋友之间的分享外,还有不同班级的分享、家长群的分享。分享的过程会促使幼儿不断打磨自己的“劳动成果”,不断地思考和学习改进,不断地促进思维的发展。此外,在分享中,孩子们用语言向同伴、老师、家长描述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交流着自己的劳动体验,交流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劳动成果、如何分工合作,达到了相互学习的目的,同时也懂得了要尊敬劳动人民,要爱护劳动成果。

七、共同合作,体会劳动乐趣

在建构劳动中,除了共同合作完成“劳动成果”外,孩子们还共同合作,让劳动的材料工具归位放好。我与孩子们经常讨论:如何收拾好材料、工具?如何很快地收拾好材料、工具?孩子们会在每一次的体验中总结经验,最后得出“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孩子们会为合作建构好的“大型劳动成果”在短短的时间里归位放好而欢呼雀跃,他们深深地体会到合作劳动的无限乐趣。

以上就是我将劳动教育融入大班本土化建构游戏的点滴经验。在一些看似简单、单调的劳动行为,幼儿园通过游戏方式点燃了幼儿的激情和思维。让我们将劳动教育渗透、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劳动的无限魅力。

猜你喜欢

劳动成果红砖建筑师
澳大利亚Tjuringa红砖之家
红砖楼
小小建筑师
劳动成果要珍惜
劳动成果要珍惜
红砖白石五店市
劳动成果评比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