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PA课程案例教学有效性提升研究
——以地方政府学为例

2022-11-25张勇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案例课程能力

张勇

(安徽工程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1 MPA案例教学的重要价值

地方政府学是MPA核心课程,课程围绕地方政府管理实际,全面系统地诠释地方政府的核心概念、范畴、原理与方法等,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融合的课程。这也决定了地方政府学所涉及的知识、原理、方法有较强的抽象性,很难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再现社会实践、管理过程或通过实验方法有效地提升学生认识。因此,案例教学便被引入地方政府学乃至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来,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工具。

案例教学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哈佛大学,并因在专业硕士教育中的成功推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际问题为案例,创设一种类似于真实科研现实的场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反馈总结,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知识单向输出模式的翻转和重构。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2]。它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有利于地方政府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案例教学法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终极目标,注重实践性,它从众多教学方法中脱颖而出,备受MPA及MBA广大师生青睐。在地方政府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以地方治理实践为教学案例,完整展现案例的背景、经过、结果,引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寻破解方案,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地方政府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2 地方政府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缺失审视

地方政府学课程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枯燥与乏味的现象,但好的地方政府学案例的有效引入却并不甚理想,特别是教师如何有效遴选教学案例主题,如何充分选取政府管理资源,如何成功撰写案例,以及如何顺利实施案例教学均考验着案例教学及其参与者的素质与能力。

2.1 课程案例选择的资源性限制

要确保案例教学的效果,选择案例素材与主题相互契合尤为重要。从目前的案例资源库构建模式看,案例资源库的构建并不是管理学教师工作的核心,只能认为其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衍生品,其并不像课题与论文一样对高校教师职称与考核具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并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案例资源建设与开发[3],这就导致近些年来MPA案例教学仍然以经典案例,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案例作为最主要的教学资源。由于东西方市场环境和企业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教师选取的国外案例,学生往往认为与课程教学内容不是十分匹配,而且很难将其融入本土化管理实践[4]。由于案例素材资源构建的相对滞后,教师选取案例受多方面制约,如案例的时效性不强,与现实管理环境脱节;“经典案例”偏多,针对性差;案例的可读性不强,缺少“亮点”,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等。在教学实践中,若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教学困境就难以突破,案例教学的效果便难以不断提升。因此,要把强化案例资源构建作为地方政府学课程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努力提高选用案例的时效性、针对性,提升其与案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

2.2 教师案例编写的能力制约

案例,一般指个案、事例或实例等,不同的学者对案例的种类与体裁、要素与特征、用途与内容模式等方面的解读各有侧重。案例种类与体裁不一,如案例设计是采用描述评审型还是采用问题分析型并无统一标准,案例是采用新闻体描述还是说明文体抑或是剧本体裁形式,也无统一规定,每种体裁均有其独特性;要素与特征不一,如案例一般而言,应包含基本的主体、基本的理论、强烈的冲突、足够的信息、决策的角色等,也有学者认为,案例应体现真实性、冲突性、典型性等表征;用途与内容模式不一,如有的案例设计编写用于教学,能够凸显教学价值,有的案例编写则注重客观的陈述,引发读者的思考,但并不适合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对案例的理解分歧与能力不足是导致案例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因素。部分教师对案例编写的要求不熟稔,将案例写作等同于学术论文写作,将案例写作等同于文件汇编,过早抛出案例的理论分析视角,叙述案例时喜欢边叙事边分析等,这些都不符合案例写作的要求[5]。

此外,从地方政府学所属的MPA学科性质来看,其研究对象聚焦于地方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或机构,而这些机构本身的涉密性、安全性与敏感性决定了案例素材及资料获取的难度不一,如对外的公共服务性资料与素材较易获取,而涉及部门管理、内部规制及过程性管理的素材资料则难以获取。缺少政府或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经验,导致了部分教师眼界与学识受限,往往从社会与宏观的视角去解析公共管理事件或案例素材,较难从政府内部专业性角度去梳理分析相关事件或问题,使得部分案例往往给人“隔靴搔痒”之感。

2.3 课堂案例教学过程有效性不足

一般而言,完整的案例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准备—讨论—反馈”三个阶段[6]。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准备工作是前提、讨论环节是核心、反馈工作是关键。准备工作不充分,案例教学难以进行。没有反馈,便失去了持续改进的动能。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受教师精力、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一头一尾的工作离规范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国内管理学界对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混同使用,大量存在着原理不清晰、程序不规范的问题[7]。很多所谓的案例教学在本质上就是举例教学法[8],案例教学效果浅尝辄止。因此,优化案例教学过程,需要对案例教学过程提出规范性要求,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所遵循并规范性操作,真正发挥案例的效用。

3 地方政府学课程案例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地方政府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对案例教学的整个环节进行系统优化与整合,以拉动教学效果的提升[9]。根据杜威经验,案例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应能为学生成长提供经验[10]。一方面需要教师构建案例资源库,提升案例教学的综合能力,优化案例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效果评价;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转换学习理念及学习方式。

3.1 精选案例,优化设计

在案例选择方面,案例教学中案例主题与内容要符合课程章节教学目标要求,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针对性强的问题,要确定每个案例所反映的实际问题与解决方法,理论支撑符合所讲授的目标内容,贴近社会实际。对于案例预设性的理论与冲突性问题,在案例教学与师生互动式探究、解析问题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去尝试解决问题,使理论与实践融通,不断提升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者是学习的核心,学习内容应围绕学习者的需要设计。案例教学具有主体性、互动性特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运用知识自主思考、创造、提炼观点,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新的知识结构的构建,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此外,地方政府学案例要能提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多种路径和思考空间。对于案例的解决方案不要随意地设置标准答案,而是要启发学生思考。

3.2 强化教师实践锻炼,提升案例编写能力

案例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与实施能力息息相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案例资源的识别与整合能力,良好的组织和课堂控制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融通的综合应用及归纳能力。针对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多、普遍缺乏公共管理实践的现状,要特别注重教师的公共管理实践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深入公共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参与公共部门各项管理工作,体验真实的公共管理运作过程并不断积累与总结经验。当前,部分高校将教师赴相关企事业单位实践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与公共部门联合培养师资,鼓励教师脱产到相关单位“挂职锻炼”,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随着职称制度与激励机制的改革,教师不能因循守旧,要有案例建设的创新思维,以提升教学效果为最终目的。要与时俱进,依据时代与教学需求对经典案例重新“解读”,使经典永流传;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聚众人之智,把自己的实践成果与理论成果创造为课堂案例,使教学效果提升与个人能力提升有效融合;要结合本地需要,发挥教师团队力量,组建案例研究共同体,开发本地案例,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教育部门及学校要提供撰写案例的专项经费,并对优秀教师进行必要的奖励,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编写教学案例[12]。这些措施对于增强案例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优化案例教学流程,创设教学新生态

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除了与教师对案例本身的掌握、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息息相关以外,离不开有效而周密的课堂教学组织、准备以及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与发挥。

3.3.1 教师主导,优化管理 首先,教师将案例教学主题与内容确定之后,应结合教材内容体系确定案例教学与分析的目标与重点内容,明确课堂案例教学围绕的主题以及思考、解决的主要问题,并以课内、课外或在线等混合方式将组织形式、分组模式、小组分工、小组讨论、组长与组员任务、汇报展示、时间控制、总结评价等任务模块进行具体安排与明确。教师要认真组织宣讲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和操作流程,并指导学生组建讨论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与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又可以避免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偷懒”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小组成员间“搭便车”的现象,更好地培养学员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协调能力[13]。

其次,分工明确,深度解读案例。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社会阅历、知识面、理论储备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有时教师认为的常识性内容,可能学生并不了解[14]。因此,要求学生自己研读的案例,教师应提前预判案例难易度。学生应认真研读案例全文,详细分析案情,并紧密结合已学知识,充分思考案例所提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教师应在学生个人认真思考后,确定案例所涉及的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

3.3.2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换,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思想。雅思贝尔斯指出,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15]。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案例制作与学习讨论,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观。

案例教学来源于实践,呈现于课堂,又超越传统课堂教学,是从知识教学向能力培养的关键一跃。学生应转变学习观念,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研学”体系。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互动讨论,也要求学生主动思考教师所提问题,并将案例问题与所学知识相联系,以分析与解决案例问题。这说明案例教学绝不仅是教师的知识传输,而应是师生围绕核心主体与议题展开的探究式研讨,以寻求解决方案或是探寻其内在原理。因此,案例教学不仅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学生研究与思考能力的考验。只有在不断地探究、思考与创新性互动中,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地方政府学探究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和政府政策,考查并检验学生是否具有问题分析、理论抽象、观点形成与解决问题能力。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收集案例素材,整合案例资源,形成理论观点与解决方案。学生唯有在积极、主动地学习理念引领下,熟练掌握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学的基本知识原理,才能有效完成案例分析,不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思考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3.3.3 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学习体系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在学生发言之后适当归纳总结、点评,最后讲解案例,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点明教材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知识要点,学生要及时认真吸取教师及其他同学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以促成进一步的思考、研讨与探究。案例教学法为问题解决与新思想、新方法与新方案的形成奠定基础,也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与能力提升。案例教学较传统教学而言,更符合专业学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16]。因此,案例教学的总结与点评也应注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向师生共同探讨、民主协商的新型互动评价模式演进。

猜你喜欢

案例课程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