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2022-11-25陈卓林
陈卓林
(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发展概况
2020 年初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线上授课得到迅猛发展,本专业中的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在泛雅平台上进行了建设,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学生体会到线上平台课程建设的优势。在2020春季学期,大规模地采用超星、雨课堂、钉钉、腾讯会议、微信直播、QQ直播、泛雅平台(学习通)或其它平台授课的本专业课程有近30门次,其中有些课程因前期有在泛雅平台中的建设基础,让线上授课得以顺利完成,足以看出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未来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线上教学资源课程建设课程群组与体系
(一)按课程类别分组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可以按课程性质划分为五类:一类是服装设计类;二是服装工程类;三是二者结合;四是服饰品拓展类;五是专业拓展类。
1.服装设计类课程为艺术类课程。从绘画基础课程素描与人物速写到服饰色彩、服饰图案、服装效果图技法、服装电脑效果图、服装设计、服装品牌设计,主要完成绘画设计的创意到表达的能力培养。艺术理论有:艺术概论、艺术设计史、中外服装史、美学概论等基础课或选修课。
2.服装工程类课程为服装设计物化的课程。主要为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服装结构与工艺,分方向后具体为服装品牌结构与工艺、户外服装结构与工艺等提高应用课程,以及传统服饰工艺、服装岗位实训等实训类课程。
3.服装设计与服装工程结合的课程。品牌服装专题设计与实践、户外服装专题设计与实践、职业技能实训、毕业设计等,融服装款式设计、色彩搭配、面辅料选择、制版、工艺等内容于一体,着重于培养设计能力与结构能力的结合,让设计更加符合结构的需要,更具有实际意义。
4.服饰品类。服装不是孤立存在使用的,它需要与饰品搭配成为具有形式美感的整体,因此服饰品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如:服饰配件设计、服饰品工艺、服饰手工艺设计等。
5.专业拓展类。主要为部分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的延展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如:服装店铺管理与实务、服装商务谈判与技巧、服装市场营销、服装陈列设计等。
(二)按课程组的职责与任务:
这五类类课程即分为四个课程组,各自课程组分别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程、服装设计课程组、服装结构课程组和服饰品与营销课程组。课程组长要掌握本组课程建设情况,具体包括课程内容的划分、衔接,教学方法改革与效果反馈情况,把控线上课程建设的内容、形式与方向等。
资金使用透明度低,流向不明确。轻松筹平台通过网络实现募集筹款,筹集资金使用去向未能做到公开透明,导致某些项目方违规使用捐赠资金,甚至可能会虚设项目,骗取公众捐助,如“罗一笑”事件和德国留学生诈捐事件。导致捐助人产生受骗心理,对轻松筹信任度降低。
三、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线上教学资源课程建设内容与方法
(一)从主要课程入手,抓重点课程,带动相关课程。
主干课程也分为三大类课程组。
1.设计类课程:构成艺术、服饰色彩设计、服饰图案设计、服装效果图技法、服装设计、服饰配件设计。依次递进,从基础知识到专业运用,各自内容要划分清晰,杜绝内容的兼容与重复,基础就是基础学习,专业运用就是应用练习,应用部分内容建设要加强实际训练的应用训练或项目教学,以知识点带动相关实训。
2.结构工艺类课程: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服装结构与工艺(一)、服装结构与工艺(二)、服装结构与工艺(三)。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从基础的部件工艺与简单的筒裙结构开始,下装、上装、整装与其它变化款式的应用。基本款式学习后,关键点在于举一反三及变化款式的应用。
3.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课程:中外服装史,艺术概论,艺术设计史,服装材料学、服装专业外语,为艺术设计与结构支撑的理论知识内容。其中主要的课程为:服装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在课程建设中以这两门课程为重点,与之相关的实践实训类课程带动建设重点课程并辐射课程组。课程间的知识内容递进与关联决定了课序的先后关系。
(二)选择优质线上建设课程进行校级金课一流课程建设。建设校级金课一流课程,推动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上台阶。以服装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等主要课程为重点进行建设,以优先课程带动后续课程发展。进一步完成课程的教学资源与体系的建立,完善内容、更新习题,并增加学习资源。
(三)利用多种线上资源,提倡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线上专业资源有自建型课程群,另外就是利用其它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完成知识点与单元及课程考核,达到修读的目的。这需要课程内容渐进有序建设,适合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选择学习,用线下带动线上的建设,线上辅助线下的教学,具有取长补短的作用。
(四)师生共建课程,采用翻转课堂,学生可以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课程建设单方面地认为教师是建设方,学生是学习使用方,但在有时候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可以通过同学的翻转课堂进行部分内容的扩充与建设,通过积累整理获得更加完整的课程建设成果。
四、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线上教学资源课程应用需求与问题
(一)完善线上课程建设内容。课程建设项目不完整,部分内容缺失,或缺乏条理化,对平台部分功能不掌握。功能折损不能使平台优势最大化,平台操作尽量简单化,减少不必要的功能或操作,把重心用在课程本身上。过于花哨的形式会降低课程内容本身。
(二)目前的课程建设以单门课程的首席教师的建设为主,单门课程进行线上建设。很多课程会把课程相关内容全部收纳进课程中。例如:服装课程中大量讲解色彩和图案的内容,如果独立看一门课会感觉内容全面,但如果有服饰色彩设计与服饰图案设计的课程交织就会感到内容划分不清楚,有越界的嫌疑。由于课程衔接过密会让部分内容重叠,即,重复教学,反之又容易出现部分内容谁也不讲,衔接疏松、脱节,知识衔接的不好,需要理顺内容,有所侧重。
(三)为了保障微课上传顺利或便于零散时间学习,可将知识点化整为零,微课10-15分钟为宜。线上学习时多为课下,受干扰较多,不利于长时间的视频学习,短小简洁的重点内容更适合多变环境使用。
(四)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周期性调整,原建设的课程名称与课时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线上课程需要重新梳理与修订。
(五)线上教学资源一种是自己专业教师建设的,另一种是利用现有兄弟院校线上资源或中国大学生慕课网等,需要课程负责人积累和收集线上教学资料与资源。此类资源因与本专业课程纲要的差异较大仅适合做辅助教学内容或参考学习资源。
(六)多元化度角度进行课程资源的收集与建设,突出趣味化习题。线上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创新,角度方法也各具特色,这就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打破大学教育的沉闷与乏味,寻找切入点,增加趣味性习题和奖惩机制等。
五、总结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线上课程辅助课堂学习,因此好的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始终都要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方法到结果都要吸引学生。只有线上优于线下才能让线上的教学形式更容易被接纳,才能在没有有形教师的监督下自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