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控研究

2022-11-25房全正

畜禽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检疫养殖场

房全正

(段纯镇人民政府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山西 灵石 031303)

0 引言

羊肉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肉类,随着羊的频繁交易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当地的养羊业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就会从其他区域采购羊羔进行育肥。这给羊只养殖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导致包括羊布鲁氏菌病在内的流行病进一步蔓延和传播,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损失。

1 流行特点

1.1 病原特点

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染色小球菌,它不仅无法运动,同时还会形成芽孢。但布鲁氏菌病仍然表现出了较强的侵染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扩散,无论是通过皮肤还是通过黏膜,都可以侵入到羊的体内,并广泛分布在各个器官组织中。在布鲁氏菌侵入羊机体之后,会先到达淋巴结的位置,并寄生在吞噬细胞中形成寄生菌,然后大量繁殖,形成感染病灶[1]。由于布鲁氏菌的菌体有一层蛋白外衣,因此可以躲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追踪,在细胞内不断生长和繁殖。与其他的流行类疾病相比,羊布鲁氏菌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最长达7个月。潜伏期患病羊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仍然会将病菌传染给其他的羊,造成大范围内的感染,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布鲁氏菌在被污染的环境中也可以保持2个月以上的存活时间,在土壤中布鲁氏菌病可以保持4个月的存活时间。但是在干燥和高温的环境条件下,布鲁氏菌病的活力将大大降低,存活能力也会减弱。在60℃的条件下,布鲁氏菌病在30 min死亡[2]。同时,常用的消毒剂也都可以迅速将布鲁氏菌病杀灭。

1.2 易感群体

布鲁氏菌病会对羊的生殖系统造成破坏。因此,随着羊生殖系统的不断完善,羊布鲁氏菌病的易感性也将不断提升。在性器官发育成熟之后,易感性将达到最强的状态。而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小、生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的羔羊来说,布鲁氏菌的易感性比较弱[3]。当羊群中出现患病病例增多时,羊布鲁氏菌病就会在短时间内大规模传播。这是因为患病羊代谢产物中携带了大量的病原菌,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这就成为疾病传播的源头。

1.3 传播渠道

布鲁氏菌在羊群中表现出了较强的侵染性特征,它通过羊的消化系统进行传播,如果羊的生殖系统或者呼吸道出现损伤或者皮肤黏膜出现破损,就容易感染该病菌。同时,很多养殖场的养殖环境比较差,堆积着大量的污染物,导致了患病羊与健康羊直接接触,并通过消化道、饲料和水等进行传播,造成羊感染羊布鲁氏菌病。患病羊通过尿液、粪便等将病原菌排出,也为疾病的快速传播和蔓延创造了条件。在对因感染羊布鲁氏菌病而死亡的羊进行屠宰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工作,也可能造成病原菌的传播与蔓延。

除此之外,很多养殖场在对羊进行交配的时候采用的是自然的方式,如果公羊或者母羊携带布鲁氏菌,在交配的过程中也会通过生殖道导致病原菌的传播与蔓延。

2 鉴别诊断

采集因羊布鲁氏菌病而死亡羊的流产物、胎衣以及病死胎儿,在对组织进行细菌分离界定之后发现布鲁氏菌为红色的小杆菌。对乳汁进行采集,并使用蓝色抗原进行全乳环状试验,如果发现乳汁中出现蓝色环状,可以判断该羊感染了羊布鲁氏菌病。还可以通过试管凝集试验或者虎红平板凝聚试验等方式来对羊布鲁氏菌病进行综合诊断[4]。

在对病原进行诊断的同时,还需要对羊布鲁氏菌病与其他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其中最容易混淆的2种疾病类型为弯杆菌病和钩端旋体病。弯杆菌病是一种生殖系统感染类疾病,感染的羊会出现不孕不育的症状,即使母羊怀孕,胎儿也会在早期就死亡,或者出现流产,无法正常妊娠和发情。在羊出现流产之后,采集流产物进行涂色染片镜检,发现有大量的弯曲杆菌,这种病菌在显微镜下呈现螺旋状。而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类的疾病,当妊娠母羊感染该疾病之后,除了引发流产还会出现高热和黄疸等问题。同时,羊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血液,各处皮肤黏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与水肿。有很多患病羊为隐性感染。在临床诊断的时候,需要对病菌进行检测,同时搜集患病羊的血液和黏液进行检测。

3 羊饲养工作中存在问题

3.1 检疫工作存在缺陷

有效的检疫措施可以提前发现羊布鲁氏菌病并对其进行防控。养殖场除了日常检测之外,较常用的检疫手段还包括基线调查和全面检测。但实际上,很多养殖场在检疫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检测人员在专业能力方面的不足,对于羊布鲁氏菌病不够了解,缺少对感染抗体和免疫抗体认识,日常检疫的时候没有对免疫的病原学进行检测,再加上布鲁氏菌具有一定潜伏期,因此无法准确地了解羊感染羊布鲁氏菌病的实际情况[5]。除此之外,部分养殖场受到经费、人手等条件的限制,或因为检测量不足而导致羊布鲁氏菌病出现之后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

3.2 管理不当

当前,很多养殖人员凭借经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疫意识,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羊对布鲁氏菌的免疫能力。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会表现出现管理不当的问题,这导致羊的质量受到了影响,同时还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损失风险。

1)养殖场受到经济因素或者设备因素的影响没有对羊进行免疫或者及时补针,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2)养殖场的选址不够合理,生活区、饲养区以及饲料区没有明确的界线。

3)养殖密度过高,防寒与保暖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导致羊出现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

这些管理问题容易对布鲁氏菌的免疫效果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散养羊的农户,不仅缺乏必要的免疫条件,同时也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在面对羊布鲁氏菌病时没有做到针对性用药,会导致疾病的迅速蔓延。

3.3 其他问题

1)部分养殖户或者养殖场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会选择外购的羊进行养殖,同时在购买之后忽视了对羊的检查。因此,容易购回携带布鲁氏菌的羊,这些羊自身的生长发育会出现问题,同时还会影响原本健康的羊,形成新的布鲁氏菌传播链[6]。

2)面对染病的羊,很多养殖户没有做到有效处理,只是简单地将其掩埋,没有对其排泄物等进行处理,同时也没有做好消杀的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使更多的羊感染羊布鲁氏菌病,从而导致养殖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4 防控措施

4.1 强化检疫监管力度

1)做好产地检疫,从源头对疫病进行预防。各地政府要制定场地检疫规程,并对当地规模化的养殖场和散养户进行定期检查,如果在检疫的过程中发现患有睾丸炎的公羊和流产的母羊,要做好进一步的排查,如果确诊为羊布鲁氏菌病要第一时间对羊进行扑杀。

2)做好羊的移动监管。坚持引前申报和引后检测的原则,并对所有调运羊进行检疫和查验。只有确保羊布鲁氏菌病检疫合格和相关检疫证明齐全有效的情况下才能调入羊只。如果在调运检疫的环节中发现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病例,要对全车羊进行扑杀,这样才能避免疫病的进一步传播[6]。

3)在羊只的屠宰环节要做好检疫监管的工作,这可以保障羊肉制品的质量安全。具体来说,在羊只屠宰之前,要通过观察精神状况和饮食情况来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判断。在屠宰之后,则要对羊的内脏器官进行查验,如果出现典型病变需要进一步进行检验,并做好无害化处理,避免相关羊肉产品流入市场。

4.2 增加专项经费投入

在羊布鲁氏菌病的普查、检疫以及监管等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适当地增加经费投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这样可以确保羊养殖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推进。上级部门可以设立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的专项经费,并在后期对这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确保专款专用。除此之外,在完成病羊的扑杀之后,要适当地增加补贴的力度,减少养殖场的经济损失,提高疫病防控的积极性。

4.3 重视养殖管理,落实监测工作

为了提高养殖场的规范化水平,要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科学化养殖。要确保养殖场选址的科学性和建舍的合理性,同时使生活区、饲养区以及饲料区形成明确的界线,并做到相互隔离,避免交叉污染。同时,还要确保养殖设备和设施的完备性,这样才能满足羊的养殖需要。还要对饲料进行管理,确保营养均衡性和适口性。要避免为了节约成本而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还要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蛋白质等羊生长发育需要的物质,使羊只保持健康生长的状态,同时还可以提高羊对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类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发病率。还要对养殖密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因为密度过高而导致羊布鲁氏菌病大规模暴发。同时还要确保圈舍内光照和通风条件,做好羊只防寒和保暖工作,避免因为热冷变化大而导致羊出现应激反应,进而诱发急性布鲁氏菌病。

除此之外,还要对所有的羊进行定期检测,如果发现患病情况要立即上报,在检测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扑杀和杀菌等工作,避免疾病的扩散。还要提前做好免疫工作,确定好疫苗接种时间并及时补针,降低免疫失败出现的可能性。

4.4 坚持自繁自养,避免病菌传入

养殖场和养殖户尽量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羊布鲁氏菌病的传入[7]。同时,要运用现代人工授精技术来对传统配种模式进行改革,降低羊布鲁氏菌病传播的概率。如果必须引种,要对种源进行确认,避免从疫区引种。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对种羊的健康档案进行检查,了解种羊疫苗接种情况,在确保资料合格的情况下才能引种。还要做好必要的疫病防护工作,避免羊出现冷热应激反应。对于引种完成的羊,先将其饲养于隔离舍内,隔离期30 d左右。在隔离期间,要关注羊的健康状况,在确保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合群养殖。

4.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控意识

为了使更多的养殖户和养殖场重视对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就要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教育手段来帮助养殖户提高意识。当地基层的畜牧兽医和防疫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政府部门也要做好积极有效的宣传。在发放宣传单、通过广播进行宣传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以及抖音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宣传。这样可以使养殖人员对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形成深刻的认识,了解羊感染布鲁氏菌病容易出现的症状和传播渠道等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树立起规范化的养殖观念,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

4.6 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养殖场和养殖户在对羊进行养殖的时候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具体来说,要根据实际养殖规模来制定消毒计划和消毒方案,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用消毒药物,并保持各种药物轮换使用,避免羊出现耐药性。在消毒的时候,要对圈舍的墙面、地面以及槽具等重要的位置进行消毒,提高杀菌灭毒的有效性,以此营造健康的圈舍环境[8]。同时,还要在羊圈的出入口位置设置消毒池或者紫外线灭菌室,对进出人员进行消毒。如果有羊因为羊布鲁氏菌病而病死,需要对其流产物及排泄物进行消毒,再对病死羊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布鲁氏菌的传播,为羊群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5 结语

养羊业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羊只养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疫病的侵扰,其中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疾病类型,近年来呈现出高发的趋势。在进行诊断的时候,要将羊布鲁氏菌病与弯杆菌病和钩端旋体病区分开来;在防控的时候,要强化检疫监管、增加经费投入,要重视养殖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定期做好消杀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检疫养殖场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