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体系构建*

2022-11-25刘同众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运动队五育

刘同众

(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 安徽合肥 230036)

“五育并举”要求着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对现阶段发展素质教育有了更具体的要求。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五育并举”中较薄弱的是体育和美育,解决问题和困难的突破口最终还在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上,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一、围绕“五育并举”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背景分析

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建设成果,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高。随着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认识程度的提高,提升中华民族整体健康水平,提高青少年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中国梦的实现,靠的是千千万万人才的支撑,健康体魄是千千万万人才的身体基础。为建立健全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全面展开,每年向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上报测试结果进行考核。为适应健康中国的战略要求,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必须不断地进行深化改革。

安徽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改革,在教育厅要求下,为适应健康中国的战略要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要求高校体育教育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目标任务,彻底转变当前少数同志对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轻视现象。安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在各高校探索和试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近年来,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始兴起,俱乐部教学模式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此教学模式对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要求较高,其运作程序和教学方法有别于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安徽省教育厅积极倡导高校进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要求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俱乐部教学健身功能和意义,掌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运行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以合肥学院为代表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比较成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得到安徽省教育厅的大力表彰,因此安徽省教育厅要求,安徽省高校要在2018年级新生中启动公共体育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俱乐部制,须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公共体育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

二、“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落实的现状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社会影响广泛的省属重点高校,历来把“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中非常重视体育的发展,在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等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特别是获得2010年、2014年、2018年安徽省运会高校团体总分三连冠。在体育教改中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大学普通体育课转向体育专项选修课,在2018年完成新的教学体系建设。

课题组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虽然安徽农业大学完成新的教学体系建设,但是实际体育教育的改革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新形势的需要,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一是2014年安徽农业大学开始《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由于校相关部门的配合及重视不够,没有相应的管理体系,体育部没有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测试体系,每年随机地利用周末要求体育教师加班完成这项工作,造成了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每年的测试成绩达不到国家的要求标准,2021年的省巡视组对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提出批评,要求整改。二是安徽农业大学现行的是体育专项选修课的体育教学模式,省教育厅要求安徽省高校须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公共体育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这项工作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2021年安徽农业大学开始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如何处理好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大学生运动队的平衡,科学地建设相应的管理和教学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五育并举”背景下优化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主要思路分析

“五育并举”背景下,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优化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主要思路为,立足安徽农业大学体育教育体系建设,将推进“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贯穿到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全课程教育中,拟通过构建全面科学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包括体育俱乐部教学体系、多部门联手打造《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教学评价体系、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大学生运动队训练考评机制等,打造立体育人格局、创新体育课程育人方法和建立建全的考评制度等方面,探索高校体育课程育人的途径,使“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五育并举”背景下,着力打造一体化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高校体育教育要承载多方面的任务,通过调研现有高校对体育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深入分析当前高校体育在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素质教育方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主线,避免高校各项体育工作各自一体相互冲突和矛盾,实践和探索高校体育工作的统筹安排,打造一体化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为提升高校体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需要梳理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总体的基本情况和调研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具体原因。课题组在针对全国和省内高校的体育教育体系总体的基本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在围绕“五育并举”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实践中,需要重点完成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完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体化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二是完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教学测试及评价体系。三是进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建立符合省教育厅要求的俱乐部教学体系。四是完善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大学生运动队的训练、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

四、基于“五育并举”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优化构建的具体路径探究

1.完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体化高校体育教育体系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素质教育方针,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要承载多方面的任务,通过调研现有高校对体育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深入分析当前高校体育在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素质教育方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主线,避免高校各项体育工作各自一体相互冲突和矛盾,实践和探索高校体育工作的统筹安排,统一协调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和大学生体育训练等各方面一体化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

实践中,需要持续完善建设高校体育教育基础设施,为在校学生以及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同时,高校应当稳步推进体育教学工作,营造出“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的浓厚氛围。以体育工作助推学校发展,多措并举推行“五育”,将师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展现学生青春活力和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高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积极开展“两课两操”活动,体育课、大课间活动、跑操、眼保健操几种形式结合,以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保驾护航。

在“五育并举”视域下,要求高校切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体育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此时需要重点落实的工作内容如下所示。一是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建立协同开展体育工作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会议,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同时,高校还可以成立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分析工作小组,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研究和研判机制[1]。二是落实条件保障。高校可以专门划拨体质健康测试专项经费,加强和改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在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的实践中,先后引进多名优质青年教师开展武术、跆拳道等课程;多次选派教师参加高校校园足球教师和教练员培训,为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事业储备师资力量。

2.完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教学测试及评价体系

通过梳理现有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方面的惯用模式,分析安徽农业大学测试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协调校有关部门通过改善教学体系、创新相关配套制度、改善测试模式、健全评价体系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视和积极锻炼的热情,使安徽农业大学的学生整体体质测试成绩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对省巡视组的整改要求的回复。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着力加大高校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学习与锻炼机会,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热情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质,确保学生整体体质测试成绩切实满足《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践中,高校要着力推动德、智、美、劳与体育的融合,注重习惯养成和典型引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切实落实教育部文件要求的“两个挂钩”,即学生体测成绩或课外锻炼必修课与评奖评优挂钩、与毕业挂钩;设立学生体育奖,评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先进典型,发挥体育特长生和学生体育骨干示范作用;开展多样性体育活动,在书院文化建设、导学关系建设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公平竞争精神和顽强拼搏品格,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德、智、美、劳与体育有机融合。

同时,需要着力更新大学生体质测试与评价方法,并结合现实测试与评价结果明确后续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实现提供支持。例如,可以联合运动科学研究团队、相关体育协会等,依托运动生理学实验室,共同为学生展开运动干预前部分指标基础值测试、各项血液指标检查等,测试指标有无创微循环指标、经皮氧分压、体成分、血压、心率以及各项身体素质等,并在测试后为学生提供一份个人体质评价报告,让学生了解自身的身体情况。这种更为直观的测试数据以及结果输出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具体地了解个人体质健康情况,结合个性化体育运动方案的设定与推荐,为高校学生强化个人体质健康指明了方向。

3.进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建立符合省教育厅要求的俱乐部教学体系

通过对省内合肥学院等几所体育俱乐部教学开展较好的高校,和全国农业院校进行调研,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实际条件进行实践与梳理,挖掘硬件和软件各方面的潜力,在安徽农业大学一体化的体育教育体系下,建设符合实际情况达到省教育厅要求的俱乐部教学体系。

在推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可以将“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以生为本”设定为教学导向,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体育与教育相融合,通过校内自我评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建立试点等方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形式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建立起“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并将这种制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体育俱乐部教学是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取学生自主选择项目、教师、时间和地点,并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导,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有选择权,使体育教学弹性化,培养大学生从不能独立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向独立自主锻炼转变,从“要我锻炼”向“我要锻炼”的体育方式和体育行为转变。

对于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而言,其教学选择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科学合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建立对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特长与个性有着独特功能。学生可以选择从未接触过的运动项目学习,也可以选择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某一运动项目继续提高,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现阶段,安徽农业大学已建设球类、传统体育搏击类、舞蹈体操类、新兴体育类和体育与健康五个大类,并设置了多项体育俱乐部课程,以此为基础着力打造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特色课程。基于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各体育俱乐部按学生水平高低分为初级俱乐部、中级俱乐部和高级俱乐部,对不同的俱乐部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学生初入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网上选课进入喜好的体育初级俱乐部,具体而言,学生在初级俱乐部阶段了解掌握相应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在中级俱乐部学习基本战术,参加小型比赛。经过推荐选拔进入高级俱乐部,通过训练成为校队高水平运动员,参加校级以上比赛[2]。同学们通过一级一级的晋阶,培养其对体育活动的浓厚的兴趣和情怀。

在后续的发展中,高校可以逐步推进高质量体育类社团与俱乐部联盟管理中心建设。加大对体育类学生社团的支持和管理建设,适时邀请校内外知名专业教师为体育类学生社团进行指导,扩大体育类学生活动的受众和影响。根据当地特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体育项目,增设学生社团,聘邀非遗传承人进行指导,弘扬地方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凝练学校体育特色。建设“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联盟中心,配合教师统筹管理俱乐部课外活动,并结合多个部分的设置为学生参与管理和提高管理能力提供平台支持。

4.完善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大学生运动队的训练、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

2021年安徽农业大学开始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如何处理好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大学生运动队的平衡,科学地建设相应的管理和教学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水平运动队是安徽农业大学的新事物,必须调研借鉴其他高校已有训练、教学、管理和评价的经验,结合安徽农业大学普通大学生运动队多年的良好传统,形成培养和提升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大学生运动队的相互交融和平衡的训练、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

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结合高校现有体育教育资源、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资源,设置适合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大学生运动队共同参与的体育课程,构建并推行第一、第二课堂贯通机制。在此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如下所示。

(1)打造公共体育课程

开设多个专项的体育必修课及体育选修课;积极推进“专项+理论+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学模式,保证身体素质教学内容不少于30%,且练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打造武术等综合素养精品课。学校科学规划体育教育的载体和模式,规划设置体育专项课,加强学生体育俱乐部建设,配备专业教师,通过开发慕课等在线体育课程丰富体育课资源,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特色性和实效性。

(2)开设课外锻炼必修课

学校面向新生开设零学分课外锻炼必修课,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真正实现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贯通。学校注重课上与课下协同,在各专项课程和课外体育竞赛中分别设置技能考核和达标赛,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考核,加强体质与兴趣相结合,一方面,关注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大学生运动队之间存在的体育能力和体质水平的差异,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另一方面,坚持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由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院工作实际,结合学校现实建设需求设置各自考核标准。

另外,针对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大学生运动队,还应当切实设置差异性的管理与评价标准、方案,尊重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大学生运动队之间在体育能力和体质水平方面存在着的差异性。实践中,可以结合同一体育项目的同一评价指标,设置层次性明显的评价标准,要求高水平运动队中的学生达到更高层次的标准;要求普通大学生运动队中的学生达到一般层次标准即可,以此实现同体育项目教学的分层次管理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围绕“五育并举”推行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优化构建是加速体育教学改革、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与必然选择。实践中,要求切实立足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建设,将推进“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贯穿到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全课程教育中,拟通过构建包括体育俱乐部教学体系、多部门联手打造《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教学评价体系、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大学生运动队训练考评机制等,实践和探索一体化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依托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优化构建,实现了对学生体育素养、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更好培养,推动着高校学生体质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运动队五育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课程思政引领“五育并举”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高职院校运动队建设问题与对策探究
合理确定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过招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