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实践与启示

2022-11-25杨渊云

传承 2022年1期
关键词:女童少数民族广西

□ 杨渊云

广西妇女干部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1

少数民族女性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是女性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基础,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和难点,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的繁荣发展。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少数民族女性文盲人数占少数民族地区文盲总人数的较多。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70多年的曲折发展,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政府部门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科学把握民族教育规律,制订符合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制度、措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1],为广西各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女性人才,提升了少数民族女性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巩固了边疆地区民族团结及社会稳定,推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状况

民族教育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封建社会,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受传统思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习俗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大石山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困难,较难供养子女上学,致使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女性受教育机会相对较少,少数民族女童不能像男童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适龄女童入学率低,失学率和辍学率高。为解决少数民族女童入学难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大力改造旧的教育体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推进“双千计划”及“八大工程”等教育振兴行动,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十年来,广西新建了201所各级各类学校,改建扩建6885所学校,新增24.7万个学位和1.5万多名教师,保障了142.46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权利[2]。2020年广西适龄女童的入学率达到了99%(1)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其中女童在园比例为46.9%,比2010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在校女生比例分别为46.6%、53%(2)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女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毛入学率及教育巩固率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二、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制定完善的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政策,完善顶层设计

制定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政策,建立符合广西区域特点的民族教育体系,为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提供政策保障。广西积极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大力实施科教兴桂战略及人才强桂战略,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完善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顶层设计,推动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取得新成效。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缺乏对教育的正确认识以及受经济、社会、民族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缓慢,女童入学率较低,尤其是瑶族、苗族、侗族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1963年广西制定相关规定,要求高校在招生考试中,对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和边远的壮族地区女学生倾斜,吸收一定名额的少数民族女学生,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明确在高中民族班新生定点招生中,女生应占一定比例。70多年来,广西相继出台了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系列相关的民族政策,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教育事业2003年至2007年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振兴教育的决定》《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出台了针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以及“大班额”“大通铺”等特殊情况的专项规划和文件,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两基”工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建立了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民族教育政策体系,使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少数民族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到实处。

(二)加大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投入,健全教育保障机制

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整合资源,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权利。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教育投入也获得了较大幅度增长,不断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投入保障机制。1996—2005年,广西投入12.7亿元用于实施“两基”工程,加大基础教育设施建设[3]12。2016—2019年广西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012.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2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教育投入比“十二五”增加了1125.7亿元,增长了30个百分点(3)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快速增加,广西生均公用经费也得到了较快增长。2020年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达到了每生每年600元,比2015年每生每年增加了200元(4)同①。。除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教育投入,其他部门也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助推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发展。199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广西妇联)开始实施“春蕾计划”,帮助广西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失学女童重新获得教育机会。“春蕾计划”实施30年来,广西妇联共筹集项目资金1.02亿元,其中通过广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筹集资金5221.72万元,各级妇联筹集资金4953.27万元,援建春蕾学校21所,举办春蕾女童班292个,资助21万多名壮族、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失学女童重返校园(5)数据来源于广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大力推动了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

为确保教育投入得到有效执行,各级政府将教育发展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切实落实教育责任,并积极推进《广西妇女发展规划(1996—200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0—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实施,监督各项定性和定量指标的完成情况,大幅度提高了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各项指标,保障教育投入落到实处。

(三)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受教育机会显著增加。新中国成立前,广西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只有极少数适龄女童入学接受正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初等学校和中学女童受教育机会不断增多,学校数量和在校女生人数也不断增加,1954年广西中学在校女生10853人,中学在校女生人数远低于在校男生人数[3]51。1977年广西中学在校女生增至10.2万人,这是新中国成立28年来广西中学女生人数最多的一年[3]51。1995年广西中学在校女生人数增至8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42.8%[3]51。2021年广西学前教育阶段在园女童占46.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在校生中女生分别占53%、52.5%(6)同①。,女童在校人数不断增加,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女童教育水平持续提高,教育发展日益均衡。

(四)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办学多元化,创新特色办学模式

形式多样的办学形式是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广西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探索出了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办学模式,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实施职业中学教育等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女童、大龄女童的技能,加快少数民族地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20世纪80年代起,广西相继出台相关政策,筹措专项经费,配备专门师资,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举办了寄宿制民族班、少数民族女童班,为当时贫困山区、边境县等少数民族贫困女童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就读渠道,还给予少数民族女学生生活费、补助费等,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女童的教学条件,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女童的受教育权。

(五)开设特色少数民族女童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新型少数民族女性职业技术人才

新型职业技术人才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适应国家和少数民族地方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坚持以女性为本,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针对少数民族旅游发展规划,按照社会所需、女性所长原则,充分挖掘少数民族女性特质和潜能,发挥女性优势,利用巾帼示范基地、巾帼创新创业平台等,寻找少数民族女性职业技术课程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契合点,开设茶艺加工、民宿管理、民族歌舞表演、导游、民族织绣等多样性职业教育课程,创新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加强少数民族女童从业技能训练,培养专业化技能,提高少数民族女性的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少数民族新女性。截至2014年,广西打造了100所示范特色中职学校和20所高职学校,建设了400个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开设特色专业,在职业教育中新建了40个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基地[4],新建了10所大龄女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7)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鼓励少数民族女童学习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各项职业技能。2021年,广西女性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占40.4%(8)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女性职业技能,积极培育少数民族新型女农民,促进少数民族女性实现发展提升。

(六)构建合理的教师队伍,健全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教师体系

高素质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根据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特殊性,广西积极为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配备文化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等课程相关教师,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引进掌握少数民族地区方言的本地师资,同时积极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技术研究所等部门合作,选配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教师,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兼地区实践技能的本地师资,构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健全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教师体系,夯实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基础。

从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长远发展而言,从少数民族女童成长起来的本地教师具有较强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的成功个案激励少数民族女童成长成才,营造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发挥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作用。2000年,曾就读于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中心学校第一届红瑶女童班的凤桂鲜,从融水苗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给后来的春蕾女童班学生分享了成长经历,解读学习和成长困惑,为少数民族女童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30多年来,经过少数民族女童班教师和学生的不懈努力,“春蕾计划”改变了第一代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女童的命运,一代代少数民族女童不断通过教育重新书写人生,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

三、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民族留守女童安全教育有待加强

人身安全是少数民族留守女童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受历史、自然、社会等条件限制,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外出务工是少数民族群众最主要的生计方式之一。少数民族地区父母外出务工,一些女童跟随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留守在农村,父母长期外出务工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少数民族留守女童普遍缺乏安全感,学校在安全教育、生活管理等方面教育存在较大难度,不利于女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安全观,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同时,少数民族群众大多聚居在边远地区,留守少数民族女童比例较高。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乡土社会朴素的亲密关系日益变化,人与人之间纯粹的社会关系也糅合着越来越多的复杂因素,一些恶劣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少数民族留守女童的人身安全[5]。

(二)少数民族留守女童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广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在“儿童与健康领域”作出了明确,提出“增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及“优先保障儿童健康”等要求。儿童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其开展正确的心理教育引导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与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的少数民族留守女童,尤其是青春期的少数民族留守女童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引导及解决,易造成自卑、沟通交流障碍、不易与人形成亲密关系等不良后果,会影响其正常的人际交往、学习投入,甚至会被同学边缘化,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影响少数民族留守女童的健康成长,增加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难度[6]。

(三)寄宿制民族班发展不够均衡

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导致不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投入和分配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教育不均衡发展的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城乡、区域、校际不均衡。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享受国家教育优惠政策的优势凸显,政府部门在解决少数民族教育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更大的决心和能力。然而,区域教育存在的实质性差异在短时间内则难以真正消除,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仍存在一定困难。在部分传统的少数民族家庭教育观念中,“读书无用论”依然存在,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独立个体的寄宿制民族班女童,大多数来自边远落后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学生在入学后容易形成心理落差。同时,由于部分寄宿制民族班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培训成效不够显著等现实问题,使得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相比,无论在学生生源、教师队伍素质还是教学质量等方面优势均不明显,少数民族女童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寄宿制民族班教育成效差距大。

(四)融入新环境需要一定适应过程

友好交往是和平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形式之一,总体来说广西各民族之间关系融洽、亲如一家,构建起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然而,在一些因政策形成的特殊地带,如移民安置区,仍存在一些特殊现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少数民族女童问题不容忽视。当少数民族女童脱离了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由于民族文化、家庭经济条件等跟其他学生存在较大差距,迁至安置区生活,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要接受来自生活习惯、民族文化的差异等,真正融入新环境需要较长适应期,不利于少数民族女童自身的发展。在学校生活中,本地学生相对更容易适应,学生群体中原有的一部分群体有可能会对原本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女童产生刻板印象,会对部分少数民族女童产生一定影响。

四、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建议

(一)统筹兼顾,加大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资源投入

创新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投入机制,设立专门的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改革资源配置方式,严格落实教育经费增长要求,保障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资源投入,推进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协调发展。实施“双千”计划,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解决少数民族女童学校和培训班办学条件差问题,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改变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落后面貌。

(二)明确部门责任,形成少数民族留守女童教育工作合力

相关部门要针对少数民族留守女童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统筹协调,畅通沟通渠道,认真履行职责,发挥本部门、本领域的资源优势,聚焦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及薄弱环节,研究解决少数民族留守女童教育的安全和心理问题,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教育合作水平,共同促进少数民族留守女童教育发展。

(三)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难题

改革寄宿制民族班教育管理方式,统筹先进地区和落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区域性教育发展,发挥优质学校对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辐射作用,创新少数民族女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寄宿制民族班、女童班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示范性少数民族女童学校和培训班,完善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监督和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常态化开展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督导检查和监测评估,促使改革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五、结语

广西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少数民族女童教育不仅仅关系女童自身的发展,还将对现在的家庭及未来组建的家庭,甚至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一个民族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广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其他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促进性别平等、促进教育公平、探索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女童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聚焦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问题,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建设少数民族女童友好型社会,提高少数民族女性整体素质,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培养高素质女性人才,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女童少数民族广西
广西贵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广西戏曲》
用爱守护,宝山二中心开发女童保护课程
少数民族的服装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诗歌五人谈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