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2022-11-25
(西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课程思政被纳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与《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国推广课程思政。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建设是在“三全育人”发展理念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进一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2]。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确立了指导纲要的具体形式,为加快推进高等学校专业课程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正确的工作方向,是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孤岛化”现象的指导纲要。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应紧跟时代脚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教学改革规划重点。
大学数学课程是现代理工科及部分经管类学科的公共必修课,其涉及的专业众多,是大学课程中极具代表的公共课,其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课程,是各个学科中用于概率计算和数理统计的基础方法,在不同学科应用广泛,具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基础和优势。为了使“立德树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学数学课程组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为载体,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实践课程思政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1 大学数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挖掘课程德育功能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为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要注重人的意识形态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专业课的教育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具有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独特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从时间节点来看,大学数学课程是在大一、大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这一最初阶段是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间。第二,大学数学课程的覆盖范围广,在我国大学教育的13个学科中,几乎所有的学科都涉及了大学数学课程,仅有部分专业例外,因此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第三,数学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所有学生都有基本数学的常识,并且数学是一门历史古老的科学,其丰富的历史资源是大学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实践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2.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本身。长期以来,教师在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养和专业能力培训,忽视了课程教育对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全权委托于思政课堂,也导致了“孤岛”困境。为了彻底打破这种教育困境,实现思政教育工作与专业课的同向同行,必须进一步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化教师的育德意识及育德技术工作能力。首先,要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每位教师实践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的具体行动指南,其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方法、要求及基本原则,关心时事政治,了解学科前沿,加强思政理论的学习,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修养。其次,充分利用本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培养的优质资源,课程组可邀请思政课的教学名师、骨干老师或其他专业课的教师共同参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集体备课活动,与专业课教师一起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寓于教学的全过程,让老师在备课中充分了解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主动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义务。最后,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课程比赛,比如课程思政论教案设计,这是在实践中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手段,以提升专业课教师融合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教学技能。
2.2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体现价值塑造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指导性文件,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指引课堂教学的目标。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组以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为突破口,科学全面制定教学大纲。首先,确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具体课程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要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方法;能力培养目标是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熟练地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和处理实际存在的问题;育人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让数学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增强其探索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强化爱国精神,并利用数学名家的故事,让学生敢于创新,追求真理。其次,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章节的重难点,并且将思政教育的重难点融入其中。最后,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置于教学评价的全过程,注重考核方案的设计,细化不同考核模块的成绩比例,注重德育教育效果,从环境、教材、学生、教师等多个层面进行考核。
2.3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用好课堂育人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价值的引领。课程思政不是改变专业课程的本质属性,也不是改变其教学模式,而应该是结合专业学科文化特点,因势利导,从课程简介、概念定理及案例教学等方面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以境触人,以情感人,做到知情意的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巧妙融入专业课程学习过程,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2.3.1 课程简介融入课程思政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发展史源远流长,通过介绍该门课程的起源及发展,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开学第一次课,老师以时间轴为主线,向学生介绍贝努利、隶莫弗、拉普拉斯、高斯、普阿松、车比晓夫、马尔可夫等著名数学家的生平故事,并讲述他们对于概率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们感受到正是数学家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才为人类认识随机现象开启了一扇大门,给人类社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随后,可介绍被誉为20世纪最富创造性的统计学家许宝騄教授在英国学有所成后,毅然回国效力的事迹。让学生了解课程发展历史的同时,学习许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其献身科学、为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可增强学生民族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在介绍数理统计这一数学分支时,主要从数理统计方法入手,介绍其在工业、农业、医学、药学等方面的应用,顺势讲述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不惧风险、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的人物事迹,以及在抗疫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让其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2.3.2 案例分析渗入思政教育
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说过:“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在实质上只是概率问题。”由此可见,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转换成概率问题,并用概率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死板的教学方式,主动引用生活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研讨,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模式,将专业教学生活化、日常化,并在其中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思考,自我反思。例如,讲解抽奖券问题时,分m张奖券中有1张有奖及m张奖券中有n张有奖(n 2.3.3 概念教学融入课程思政 数学概念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它的抽象性不言而喻,它的形成和演变是社会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概念理解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概率统计课程中的概念也亦如此,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概念时的畏难情绪,教师在涉及概念教学时,应将生活中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引入教学内容,同时将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概念的教学中。例如:讲频率这个概念时,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几位科学家抛硬币实验的结果,其中皮尔逊抛了24 000次,正面朝上12 012次。科学家们凭借不懈探索精神,发现了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家对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研究。学生须明白科学规律的发现需要敏锐的眼光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面对困难的事情一定要不抛弃、不放弃。再如:讲解样本均值、样本中位数、样本标准差这几个统计量概念的时候,可以将“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的总体目标”作为思政载体。引导学生在衡量一个地区的平均收入时,要选用适当的统计量,以免出现统计量使用不当而掩盖贫困差距这一严重后果。这既让学生了解了统计方法的多样性,也让学生了解了目前国家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体会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2.3.4 丰富教学手段,促进思政育人建设提升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大学课堂的教学手段从“教材+粉笔+黑板”的传统手段向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手段转变。特别是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校开始利用各种教学平台、教学APP进行线上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组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积极探索融合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数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促进思政育人建设提升。例如:开课前,先让学生下载超星学习通APP,由老师建立班级管理,并给学生发送自学任务点和要求,包括含有思政元素内容需要观看的视频及参考资料。在开学第一堂课上学生可通过视频了解与概率论历史发展相关的人物简介,课中设置讨论、互动、展示等环节,在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许宝騄教授在英国学有所成后,毅然回国效力的行为展开讨论,设置赞成与不赞成两个选项进行单选投票,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表观点,再由老师根据回答进行正面引导,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同向同行,最后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课后发布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后按时上传到学习通,再由老师评阅或者同学互评,系统会记录学生的作业成绩,实现学生过程性评价的统一管理。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取得提升的重要内容,除了能够有效地检验教学效果外,也能激励教师主动学习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为全面推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融思政的教学改革,客观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课程组对现有的课程考核方案进行改革,改革内容主要为增加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占有比例,考查学生在大学数学课程教育过程中接收教学内容,利用考核方案的改动去引导教师与学生主动地接受“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充分保障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使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及价值引领上,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考核内容改革如下所示。 1)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占比由3:7修改为4:6,重视培育过程中的教育效果。 2)平时成绩为100分,包括课堂出勤、课堂学习(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学习笔记等)、章节测试(共5次)、故事分享心得体会(5次)等4个部分,各部分占比为1:2:3:4。 3)终结性评价成绩(满分100分)为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考核内容主要包含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两方面。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立身之本。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力军,要保持思政教育的敏感性,不断提高自身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多渠道探索思政政治教育融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有效途径,切实在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办法及方案等各个环节继续不断摸索、实践和探究创新,将专业课程和思政工作落到实处,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基础性目标。2.4 改革课程考核方案检验育人效果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