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2022-11-25李芸芸

戏剧之家 2022年31期
关键词:音乐史教学模式评价

李芸芸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徐州 221004)

随着现代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研究,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从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如何更好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规划问题

《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是西方音乐史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包括每个时期出现的作曲家以及相关音乐作品,从教学领域来看,该课程的内容是比较繁杂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详细规定了该课程的课时和教学计划,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安排得并不太合理,教学内容无法按照规定的课时进行,教师不能深入地、高效率地展开《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的课程教学,更无法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度以及拓展性方面。由此可见,如果科学运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学生在课前可以在线上进行预习,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增加更多的学习时间,课堂上师生进行研究讨论,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和透彻地掌握教材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前提。根据教案分析发现,多数教师认为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不同作曲家以及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但是从人才培养和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思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最终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三)课程教学互动性不强

《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的课程内容主要在于讲解理论知识方面,音乐欣赏也占据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以理论教授为主,学生主要就是记笔记、背重点,通过死板的方式掌握不同的音乐历史发展时期出现的作曲家和音乐作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也少,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并且该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卷面考试,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果,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专业人才。

二、《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这是一门了解中外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音乐史论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中西方音乐历史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为高校音乐教育学生的艺术实践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提前录制视频资料发送到平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初步了解,在线下课堂上就不懂的问题或有疑惑的地方与老师进行研讨学习,实现更佳的学习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果,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充分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探索这门课程的教学发展之路。

三、《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构建

结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本文提出了将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一)建设线上课程平台,优化资源库

线上资源库,包括课前学习内容的基本知识点、课程重难点、相关视频歌曲和音频材料等等。每节课都有相对应的任务单,课前根据教师发布的任务单,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自主讨论。教师还可以通过分发问卷调查,针对问题确定教学重难点并进行详细讲解。课程团队设计和优化了教学课件,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的教学,从而扩大授课的信息量以及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师通过讨论来引导学生利用平台上的教学内容和资源,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以关于浪漫主义时期的课程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打开平台上已有的资源库,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掌握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特点。通过课前线上的学习,学生对这一时期出现的作曲家及其代表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曲家的作品来欣赏。其中,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他的作品包括《魔王》《菩提树》《小夜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干枯的花朵》等,并且大量歌词都是采用的著名文学家的诗篇佳作,比如《野玫瑰》这首歌曲采用的是歌德的同名诗词。基于同学们课前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着重讲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和声乐体裁,并针对每个特点组织欣赏一首作品,通过具体的作品使学生掌握音乐特点。

(二)培养应用能力,线下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

《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是一门对于理论实践和问题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因此,当前提升音乐史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增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以及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要改变只抄笔记不思考的教学方式,要有针对地设计教学环节,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实践表演的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互动。相关人员可以开发与教学平台相对应的教材。相关人员在编写教材时可以附上二维码,把教材相对应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与之关联,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扫码进行了解。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视唱乐曲的主旋律,还可以对作品的乐谱进行分析,改变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将其转换为理论教学加实践的组合形式。

例如,在课前学生通过教材扫码了解了浪漫主义时期的相关音乐作品,发现了这一时期的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的特点,且作品常常带有自传色彩。有时候,他们还会将一首首的歌曲连接起来表达更加丰富的内容,这就是“扩大版”的艺术歌曲——声乐套曲,也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一种艺术体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声乐套曲的主题旋律进行欣赏和哼唱,引导学生分析声乐套曲,实现从单一的理论教学到理论教学加实践的转型。

(三)利用课程平台资源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平台资源库包括电子讲义、音乐资料库、教学视频等多层次的教学资源体系,通过平台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前学习教师发布的单元导学及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了解课堂知识点。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提出问题,教师随时可以针对问题进行同步解答(包括音频和视频)。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突破重难点、课后拓展。学生在课前阶段结合项目任务以及问题展开学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完成自主学习和测试任务。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分析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确认课堂教学重难点,并在课中突破重难点,讲练结合,进而强化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中外音乐史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每个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及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步完善其知识结构。此外,在设计《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分别要明确线上和线下的学习目标,建立基本的学习任务单,从整体角度出发来完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线下课堂中,学生主要结合教师的设计,解决课前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基础上提高合作能力。

课后拓展阶段,教师依托信息化手段,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发布形式多样的课后实践任务。教师在课后利用教学平台资源库中丰富的影音资料来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通过在音乐欣赏中加入表演元素并结合其他艺术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与创编,使课后作业更加富有实践性。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改变歌词、节奏等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将“创新理念”融入课后作业。例如,在课后拓展部分,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的名家还有很多,让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搜集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作品来欣赏。对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小夜曲》《野玫瑰》,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歌词和创作背景进行表演创编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富有幻想性,那这一特点在艺术歌曲当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舒伯特的歌曲《鳟鱼》,让同学们仔细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意境,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深入挖掘主人公对于自然的内心感受与其人物性格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完善评价体系

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评价要注重课堂资源融入方面,学生评价要注重课前预习、课堂参与度、课堂讨论等方面。当然为了深入考查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我们也不能忽视终结性评价。因此,评价形式应采取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线下形式即课程考核要采取集中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线上形式即注重线上参与等数据统计并进行有效考核。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要相互结合,例如将平时线上的打卡次数、提问次数、参与讨论等纳入平时成绩,再结合期末考试进行考核,这样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体现了过程性评价。此外,教师与学生的互评、他评也要相互结合,而且实践部分也要被纳入考核,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对音乐作品主旋律的欣赏和模唱、音响听辨、舞台实践等。只有构建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符合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也可以学习借鉴其他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更好地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它要求线上线下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改革要求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提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增加学生在音乐教育专业课学习中的成就感,最终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变革。

猜你喜欢

音乐史教学模式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