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罗中外酒随心

2022-11-25

东方企业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堂食中西合璧西餐

抹去疫情带来的阴霾,上海恢复“堂食”之后,熟悉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饭店菜馆为什么需要“堂食”?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肠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身体热量不是很高,适合摄入有一定温度的食物和水;食物需要温度,是故也离不开堂食。此外,就是食物的社会性,要谈到饮食的习俗和传统了。

中餐一般都是“圆台面”,食客围坐一起,将食物放在桌子中央,人们以筷子或汤匙取而食之,而西式饮食则采用人各一器,互不相扰的分食制,这种讲究卫生的分食制进餐方式也被许多人效仿,出现了中菜西吃的进餐方法,就是吃中餐时也实行分餐制,各吃各的菜,彼此互不相扰。

中国人传统的餐饮体制,特别是今天的中餐聚会方式,经历了从分餐制、会食制再到聚餐制的历史过程。中国人传统的家族观念,以“户”为家庭单位的开伙方式也决定了共食的进餐方式,大家庭都是共食制,大家庭里若采取分食制,意味着另起炉灶,就是分家了。

西餐传入中国,其进餐方式,对中国人传统的饮食方式和进餐习惯,是莫大的冲击。中国人流传千年的“圆台面”,围坐举箸、同时分享,氛围很热闹,进餐礼节却也繁多,主人先动筷子,经常要夹菜给客人吃。大家汤匙、筷子齐下,往往伸到同一个盆、碟、盘、碗里,而西餐的进餐方式,却是人各一器,互不干扰。这种新颖、卫生的进餐方式也引起了当时中国人的兴趣,让一些人争相效仿。

民国时期,除了在西餐馆之外,分食制也开始在江南一些大户家庭的日常饮食中流行,在学校校园、团体机关和幼稚园等,分食制也基本普及。当然,也会有一些食客不擅使用刀叉,索性还是沿用原先使用筷子的习惯,右手拿筷,左手拿夹,把桌上大盘里的菜,夹到自己的小盘里,这样既保持了围在一桌进餐的传统习惯,又有分餐、讲究卫生的特点,在席面布置、菜肴品种、数量搭配、上席次序、食用方式上都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整个筵席上,菜肴、点心、水果合起来不过十五六种。这种“中西合璧”的进餐方式随即悄然无声地步入江南的餐馆和家庭。

1909年,有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作《京华百二竹枝词》,其咏前门外陕西巷饭店曰:“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去饭店吃饭,图的就是一个“随心”而放松,饮食习惯的调和需要时间来解决。在西方进餐习惯的影响下,中国人不断地吸取西方饮食中健康、合理的部分,拿来为我所用,使得健康、卫生的饮食结构渐趋合理,烹饪技术渐趋营养和协调,进餐方式和饮食观念逐渐养成。

这时,一些有头脑的餐饮商人,就开始用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方法制造西餐,开启了中西合璧的烹饪技巧,迎合了国人赶时髦、图新鲜的猎奇心理。著名新闻记者曹聚仁在《上海春秋》里说:“一品香的大菜,等于中菜西吃,这才有点菜吃,下得肚子,煎牛排就不会那么血淋淋,望之生畏了。”并且,西餐的价格也越发平民化,上海西餐厅的“面食每位收洋一角,下餐两角五,中餐五角,上餐七角五,再好者另议”,逐步将西餐演变为平民餐饮。关于西餐的广告和推广也多了起来,西餐由原本的私人宴饮演变为城市经济的公共空间,中西餐的交融促进了市民多元生活格局的形成,形成了中西合璧的西餐文化。

猜你喜欢

堂食中西合璧西餐
这个五月,吃货们喜极而泣!
这个五月,吃货们喜极而泣!
恢复堂食
餐桌上的礼仪(西餐)
中晚唐时期敦煌寺院的堂食考述
透视:脆甜胡萝卜
中西合璧郎世宁
亦荤亦素
马年拜读徐悲鸿《八骏图》
吃西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