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汉代器乐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特征

2022-11-25罗羽涵

戏剧之家 2022年31期
关键词:丝竹礼制金石

罗羽涵

(上饶师范学院 江西 上饶 334000)

一、汉代出土的乐器特征

现阶段,我国已出土的汉代墓葬级别涵盖了帝陵、贵族、小官与一般百姓,已问世的乐器与有关音乐类器材超1000 件,观察汉代墓葬问世的乐器,从其年代开始,就能分析其具有的特点。汉代墓葬出土的乐器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乐器形制类型不同,其二是乐器组合不同。

第一,乐器类型不同,重点表现为西汉到东汉阶段乐器类型持续丰富,形制也开始发生改变。当时从墓葬中发现的乐器不仅有礼制乐器,如铜编钟、编磬等,或陶(木)质的模型钟磬,还有丝竹管弦类乐器,如琴、瑟、筝等,以及匏革类乐器包括笙、竽、建鼓等。西汉礼乐制总体来说传承了周代礼乐制,代表阶级权力的礼制乐器——钟磬数量较多,而从贵族墓葬中获得的礼制乐器更多。东汉阶段墓葬问世的乐器形制与类型则开始产生变化,礼制乐器的数量开始变少,贵族以上的一些重要墓葬中钟磬类乐器的数量不多。一些面积相对不大的墓葬则出现了各种乐舞画像与乐舞俑,其介绍的乐器大部分都是弹拨类与鼓吹类,其中前者包括琴、瑟、筝、箜篌等,后者则包括建鼓、盘鼓、笙、竽等。这意味着,东汉阶段的礼乐制度已远不如以前。与葬品生活化、平民化的特点十分类似,乐器类型也具有模型化与生活化的特点。

第二,乐器组合不同,重点体现为西汉墓葬中发现的礼制乐器钟磬组合更多,而东汉墓葬中的钟磬组合正好相反,丝竹类与鼓吹类乐器组合总体来说在变多。西汉墓葬出土的大部分是以钟磬组合为典型代表的金石礼制乐器,一些王族与贵族的墓葬中都有不同类型的钟磬组合乐器。西汉阶段的青铜钟磬与陶木制模型钟磬,虽然其组合安排慢慢地开始有所欠缺,器械的形状也开始有所变化并慢慢地模型化,然而总的来说,其大部分都属于钟磬组合类金石礼制乐器。东汉钟磬组合类礼制乐器的数量持续下滑,另外,在东汉乐舞画像或乐舞俑中已无法看到大规模应用的钟磬。东汉墓葬大部分出土的乐器是以琴、瑟、笛、箫等为典型的丝竹弹拨类乐器组合,不同的鼓乐器的问世数量增多,而此类旋律与节奏多元的乐器的普遍使用说明了汉代社会审美意识的改变。

二、汉代音乐及其艺术特征分析

结合我国古代音乐演变的历程来看,汉代的音乐更为独特,其不再使用先秦开始被伦理所限制的音乐观,让音乐不再只具有政治教化这一单一的功能。而素来和宫廷活动十分吻合的雅乐,也慢慢地不再是普通人无法接触的事物,开始进入民间,拥有明显的生活气息。而那些过去被儒家思想所忽略乃至认为不值得一提的“郑卫之音”,也慢慢地被宫廷所认同。因为音乐的大范围使用,让大众能在音乐中展现出自己的各种情绪,在心理上获得了充分的宽慰。就这样构建了不仅拥有前人的礼乐观、还可以从中吸收有用的事物同时展现汉代特色的、唯美的音乐文化环境,与汉代“雅俗共赏”的音乐发展形势和纯真的艺术氛围。汉代音乐文化的持续发展,也让汉代开始发展的音乐文化获得了较快的进步,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理论的丰富、隋唐歌舞乐曲的大受欢迎、宋代民间音乐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汉代音乐不仅拥有壮观美丽的景象,还有悲美的特色,从上位音乐文化方针至详细的音乐制造活动都反映了汉人心胸宽广的个性,雅俗共赏、悲乐兼具、华夷结合、文武相融、内外融合、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对现代社会的音乐文化艺术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三、汉代乐器艺术分析

(一)金石乐在汉代逐渐衰落

自西周推行礼乐制度以来,礼乐已成为等级制度下的礼乐,乐则成为礼乐的附庸,但礼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乐器的繁荣,使金石乐逐渐走向辉煌。金石编磬常以编钟、编磬的形式存在,其制作材料为青铜、磬石,在当时既是贵金属,又是稀有材料,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其制作工艺又代表着乐器制造的高难度和高水平,因此钟磬具有其他乐器所没有的地位,西周以后,统治者竞相把编钟编磬作为礼乐的正选之器,当作宫廷宴飨、宗庙祭祀之用,编钟编磬在此后数百年间逐渐走向辉煌。金石乐的规模较大,曲调简练,节奏相对较慢,音乐风格比较庄重、朴实。“礼崩乐坏”以后,伴随着秦汉音乐功能的转变,战乱时期经济条件的限制,钟磬制作工艺逐渐衰落。从钟和磬的形状来看,它们已经失去了优势,再也不能承担礼乐的重心工作。而钟磬的制作必然与钟磬乐的发展同步,以钟磬为主导的金石乐背离汉代音乐发展的趋势,金石乐辉煌之后必然走向衰落。

(二)丝竹乐在汉代日渐繁荣

汉朝乐曲形式逐步由金石礼乐过渡到了“丝竹俗乐”,而在汉代,丝竹俗乐逐步成为汉朝乐府的主流。汉王朝以全新的思想观念和健全的乐政体制,使汉朝的乐曲发生了转变,威严的金石乐曲渐趋式微,而柔和婉约的乐曲则日渐繁荣。丝竹乐出自民间,获得宫廷加工,关注审美与内容,将丝竹类乐器当作核心乐器,属于民间俗乐。随着汉朝整体实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多种不同的文明相互影响,音乐欣赏的重心也从朝堂转移到了民间,成为大众的一种重要的消遣方式。此时,与器体过于庞大的钟磬相比,更易于携带、演奏,更具旋律感的民间丝竹乐器进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时期。

(三)表演形式以为歌舞百戏伴奏为主

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娱乐文化的繁荣,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消费品。加之汉代统治阶级实行“与民同乐”的开明政策,定期举行大型综合性文化娱乐活动,彰显国家威严。因此,器乐伴奏的兴盛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乐器合奏多为丝竹乐器合奏。由于乐器独奏在音量、音域、表现形式等方面的限制,乐器合奏在汉代音乐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出土的乐器来看,汉代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大都离不开器乐伴奏,器乐伴奏以丝竹乐器为主,乐队编制灵活多变,乐队规模及成员数量视墓主人身份地位、经济实力而定。器乐伴奏起到了烘托气氛、表现百戏内容的重要作用。汉代乐舞百戏,即音乐、舞蹈、百戏的综合表演,如果没有器乐伴奏,舞蹈无法舞动,百戏也就失去了节奏感,失去了灵魂。

四、汉代乐器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及思考

汉朝是秦朝之后又一我国历史上实现统一的朝代,它和那时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全球优秀的文明帝国。汉朝从汉武帝起就开始运用儒术,并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盛况,文化的兴起、政治的持续发展、经济的迅猛进步使当时的汉朝呈现出特别繁荣的景象。而汉朝乐器则是汉代文明中的重要器物,在某种层面上也对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

中国乐器演变到汉代产生了过渡,也就是金石乐(钟磬乐)逐渐衰退、丝竹乐获得了发展。汉代乐器对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汉代画像石的挖掘,对一些乐器的演奏和乐舞的编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化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持续发展,才获得了现代内涵丰富、影响巨大的中华优秀文化。汉代乐器身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进步的一个核心过渡点,我们需要进一步去接触与掌握它。至少在别人问起有关内容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回答相关问题。过去曾有涉及学生学音乐选择钢琴等西方乐器还是我国古代乐器的探讨。不管是什么样的决定都有其一定的理由,但是有的人在讲述国乐或民族乐器时带有轻视的意味,这是我们无法认同的。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坚持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人的使命。培育个人的兴趣喜好,所培育的其实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品德,一种素养。当代社会逐渐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学习古琴、古筝等民族乐器就是一种十分不错的决定。这类乐器历史悠久,形成了系统的演奏体系,文化底蕴深厚,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发展到今天的民族乐器均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后所积累的,有许多乐器甚至是从更远的年代就长期应用并发展到现在,研究这类乐器文化,有利于当前的乐器考古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梳理乐器历史、国乐文化。当前世界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化,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努力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尽管现阶段汉代乐器的挖掘信息还不够系统与全面,在汇总上也十分不易,然而若大众以接触与学习的心态来对待传统文化,那么未来此类珍贵的乐器信息乃至部分被淘汰的乐器仍旧会有再次被使用的可能,这是因为人的力量是无限的。

猜你喜欢

丝竹礼制金石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新增编委介绍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冷热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江南丝竹”的“合乐”传统及其文化阐释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三月庙见”说平议——兼谈对古代礼制的理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