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戏曲演员角色扮演与青春常态

2022-11-25凌其锋

戏剧之家 2022年31期
关键词:花鼓戏戏曲舞台

凌其锋

(炎陵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湖南 株洲 412500)

二十多年的舞台经验告诉笔者,戏曲演员要想在舞台上、观众前永远保持青春常态,就得多排练,多演出,努力完善自我,抓住角色的灵魂,把握行当,着力塑造与众不同的舞台形象。演出结束之后,戏曲演员要及时总结经验,明辨得失,不断提升艺术素养,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舞台艺术中永葆青春,受观众欢迎。

一、选择出色剧本

选择剧本是演员在塑造人物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好剧本不仅通俗易懂,故事架构严谨,而且文学底蕴深厚,能给观众带来思想上的启迪,激发演员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笔者在大型传统花鼓戏《福寿图》中扮演张孝,这个人物看上去是个老实本分的生意人,对妻子百依百顺,但在孝顺父亲这件事上有自己不可逾越的底线。当他经商回家给父亲拜寿,发现父亲因捡到银子归还给失主而遭妻子赶出家门时,顿时火冒三丈,当即写下休书要休了妻子,最终妻子知道自己错了,手拿铜锣,高举“不孝父亲”的牌子,随张孝寻找父亲。

张孝在这出戏里深受观众喜爱。因为他代表着千家万户好儿子的形象。换言之,观众希望自己也有一个像张孝一样孝顺乖巧的好儿子。在花鼓戏中,张孝被归纳到了丑行。扮演张孝的演员举手投足的表演把现代元素和观众的审美联系到一起,观众在欣赏表演时,会因他的种种行为而产生共鸣,加之演员在剧中跳进跳出的表演让观众感觉轻松自然。这样的人物,演员演起来轻松,观众看起来过瘾,还能从故事中受益。

花鼓戏本身来自田间地头,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传统花鼓戏《福寿图》剧本出色,只要扮演者稍加努力,便可收获观众好评。“表演艺术的基础是戏剧文学,戏剧文学和表演艺术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两个重要支点,二者相互依靠,相辅相成。”“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有了好的剧本,戏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见出色剧本的重要性。

笔者曾在《徐九经升官记》中扮演徐九经,这个人物也很讨观众喜欢,徐九经聪明睿智,嬉笑怒骂间,展示了一个“体歪心正”的好官的心路历程与为官之道。家喻户晓的《徐九经升官记》由郭大宇、习志淦根据张寿臣的单口相声《姚家井》的故事改编而成,剧中既有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又有饱满鲜明的人物刻画,故事波澜起伏,冲突峰回路转,巧妙地道出了官场黑暗,讲出了老百姓的心声,提升了正气。观众尤其喜欢徐九经的中心唱段《当官难》,每次演出都给予热烈的掌声。这段唱词通俗易懂,耐人寻味,折射了官场的黑暗,表达了做个好官、清官不易的心境,为剧情向前发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出色的剧本凝聚着剧作家的社会阅历及超凡的智慧和文学底蕴。

二、抓住人物灵魂

有了好的剧本,演员在扮演剧中人物时要善于抓住人物灵魂。无论是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还是人物在剧中的身份、地位、事件等,演员都要详细了解,当再度创作时才能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鲜明。比如,笔者在现代花鼓戏《黄桃情缘》中扮演村民牛爱华。这个人物靠种植黄桃发家致富,自作多情地对桃农金秀死缠烂打,没想到金秀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牛爱华那种对爱情死不要脸的精神,滑稽的表演,幽默的唱腔让观众觉得他可爱又可笑。尤其是他与金秀对歌的那段戏,“什么尖尖挑圆圆,什么尖尖满藤牵。什么尖尖田里走,什么尖尖可换钱。”通过牛爱华答非所问的表现,成功树立了金秀淳朴正直,聪明机智,对爱情执着的新农民形象。

牛爱华这样的人物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这个人物不同于传统花鼓戏的小花脸,他有个性,有思想,有灵魂。笔者在处理这个人物时,保留了传统小花脸的喜剧基调,如台步的处理,唱腔的设计,技巧的运用及夸张造型等,每次演出都有新的突破,都能迸发出新的灵感,越演越新,越演越觉得这个人物有味道,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的喜剧风格。

其实,只要演员把人物的心理历程理顺了,演出中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式将人物的心理外化,使人物更加丰满生动,从而找到剧本中没有的表演空间,找到忘我的境界,观众自然会为这样的人物塑造叫好。

在现代花鼓戏《黄桃书记》中,笔者扮演黄诗燕,这个人物与牛爱华迥然不同。黄诗燕是时代楷模,优秀共产党员。这出戏讴歌了黄诗燕书记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中有民,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以及心中有责,清廉自守的高贵品质。扮演黄诗燕书记的难度很大,因为大家很熟悉黄诗燕书记,他身上没有官架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扮演他需要形神兼备,尺度拿捏要准,稍有不到位,观众是要投反对票的。

扮演他时,笔者下了一番功夫,反复观看他在扶贫工作中的视频录像,仔细分析和揣摩他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以及讲话的语气等。让笔者记忆犹新的是,导演在这出戏里化用了传统手法的同时,又在生活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表演程式,既从生活出发,又从生活中提炼,既有时代感,又有戏曲味,现场观看演出的领导、专家和观众对这个人物的塑造和定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21 年,在“欢乐潇湘·文化株洲”百团百角唱百年竞演中,《黄桃书记》荣获“十佳节目”称号,笔者个人也获得了“十佳演员”的称号。这对笔者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塑造人物如果抓不住人物的灵魂,舞台表现肯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人物也就无法在观众的心里扎根。不能被观众接受,所有演出将费力而不讨好。

三、找准服务对象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离的,内容寓于形式之中,形式表现内容,同时,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艺术院团要求作品具有健康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

所谓找准服务对象,是指内容和形式要找准对象,艺术院团最终的服务对象是百姓,这个对象更要找准。院团不论大小,阵容强弱,服务百姓才是首要目的。所以,艺术作品应具有健康的审美品格。我们正处在追梦圆梦的伟大时代,戏曲舞台应当积极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承崇高的民族精神,展现百姓自强不息的创新风貌,揭示生活真谛,彰显戏曲艺术的情感美。

一味花大力气,大价钱追求那些子虚乌有的高雅名声,一出戏的经费多则几千万,少则几百万,主创团队全部是外援,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舞台艺术,到头来不仅空空如也,徒有虚名,还会使地方财政受到影响。

院团要找准服务对象,让戏曲艺术歌唱忠良正义,惩治奸佞邪恶,赞美勤劳勇敢,真诚善良,批判贪图富贵,虚伪狡诈,让雅俗共赏的戏曲艺术走进基层,服务百姓,使百姓在欣赏艺术的同时精神得到升华。对于艺术院团与戏曲演员来说,观众买账和好的市场口碑才是王道。

花鼓戏是湖南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戏曲艺术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它已经成了故事诗歌化,音乐化,舞蹈化的产物,其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早已被观众认可。戏曲是众多艺术的综合体,在处理舞台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应找准“以虚写实,以形传神”的对象。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要追求形神合一。

虚拟性是戏曲舞台的法宝,没有虚拟手法,戏曲艺术就谈不上美学。有了虚拟性,舞台就可以获得极大的自由和空间,比如一个圆场可以是十万八千里,一个上下场可以表示一瞬间,也可以表示十年甚至几十年,一根马鞭、几个龙套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等。

戏曲艺术既是奇巧的又是智慧的,戏曲演员必须深刻领会这一点,认真学习,挖掘自身潜力,在舞台上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姿态。尤其是基层艺术院团,经常下乡演出,演出环境不像正规剧院那么好,加之观众群体酷爱传统戏曲,这就要求艺术院团要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戏曲的演出。戏曲本身存在一定的表演技法,演员要通过舞台表演巧妙地将它呈现给观众。

许多观众是看戏的行家,用他们的话讲,看了一辈子戏,演员走上舞台,在哪亮相,身上有戏没戏,所演剧目高潮在哪里,哪里是中心唱段,在哪有什么技巧,讲述的是什么故事,观众说得头头是道,基本烂熟于心。这就要求演员对舞台,对演出,对人物丝毫不能马虎。

四、结语

戏曲改革以来,许多花鼓戏艺术家始终怀着满腔激情,呕心沥血维护着戏曲事业的发展,国家出台政策保护戏曲传承,更好地发展传统文化,弘扬戏剧美学。湖南花鼓戏在塑造人物上具有浓重的抒情色彩,借景抒情,体物得神。各地花鼓戏流派大多数的剧目皆是如此。不同于大剧种的那种气派和规格,花鼓戏虽是地方小剧种,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讲究的是热闹!不热闹不成戏,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湖南人爱的就是热闹,过于高大上,老百姓不但接受不了,还会在观看时打瞌睡。

热闹本身就是一种境界,这是一种爽朗、明快、昂扬的艺术境界。热闹的花鼓戏在湖南家喻户晓,这和湖南人爱吃辣椒的火热性格息息相关。二十多年的舞台生涯告诉笔者,戏曲演员,尤其是地方花鼓戏演员,要想在舞台上有所成就,没有娴熟的技艺,没有刻苦拼搏的精神,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仔细想想,但凡名家,无不功底深厚,技艺精湛,有的人还练就了一招一式的“绝活”。当然,做一个好的戏曲演员,除了勤奋努力之外,还得有好的天赋,不是什么人都能站在舞台上独当一面的。过去老百姓有句口头禅——“听戏去”,看似简单的三个字,说明了演员唱功、念白的重要性。“四功五法”中,唱是摆在首位的,许多戏曲表演艺术家的盛名来自其精湛的唱工。唱工离不开唱腔,离不开词曲内容表达的情感,但不同演员的唱工会产生不同的形式美。

作为一个戏曲演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舞台技艺的把控应该形成正比,德艺双馨永远是演员追求的最高境界。演员同样可以在戏曲艺术中获得审美享受。笔者始终相信,一个无法正视自己的戏曲演员,要想在戏曲舞台永葆青春常态是有难度的。作为演员,必须深刻理解人物,熟悉剧本,走向生活,发现生活,了解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从人物的内心和性格出发,懂得用唱腔、念白、身段、技巧去塑造形象。戏曲演员只有紧随时代的步伐,拥有一颗无畏的恒心,努力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才会在戏曲舞台永葆青春常态。

猜你喜欢

花鼓戏戏曲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湖北远安花鼓戏当代生存状态思考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