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探讨
2022-11-25张茜
张茜
万道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贵州 凯里 556000
海绵城市作为现代城市建设中雨洪管理的新理念,凭借其良好的设计弹性能够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实现自由迁移。海绵城市背景下要求转变规划设计理念,从为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出发,始终坚持生态绿色理念与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原则,通过园林景观设计来不断提升城市雨水管理水平和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同时最大程度增强水资源利用效益,减少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开发破坏,促进城市经济与生态和谐建设发展。
1 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主要侧重于雨洪管理,随着生态系统保护意识的逐步提升,园林景观设计作为推动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充分满足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实际需要,为园林景观规划提供正确的设计方向。在城市建设中,作为先进的雨洪管理理念,能够充分适应环境变化,更好地抵御雨水等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因其具有较好的弹性,又可被称为弹性水城市。城市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开发构建雨水管理系统,在下雨时节能够同步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目的,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开发利用,进而有效降低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在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系统内,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能够促进从渗水、滞水、蓄水、净水、用水到排水等一系列过程的循环利用。以雨水处理为例,借助雨水综合利用理论及相关技术,采用人工手段来改善并恢复城市生态循环水系统,在有效解决城市旱涝、用水紧急等问题的同时,还能达到美化城市、改善人居环境的效果。基于海绵城市应用背景,下雨时产生的废弃雨水进入透水性地面,通过多种途径来补充地下水资源,流进城市或湖泊,借助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对废弃雨水进行回收利用[1]。
总体来看,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需要将城市建设区域打造成与海绵性能相似的孔隙结构,采用自然或人工措施,建立水循环处理系统,在给水、排水中起到协调作用,通过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来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
2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需求
2.1 景观设计发展层面的应用需求
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属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现阶段,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向园林景观设计提出更高要求,而海绵城市这种雨洪管理理念的应用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样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提出新的要求,指明正确的设计规划方向和原则,为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海绵城市这一管理理念和性质特点,对设计规划工作进行优化调整,以此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景观设计经历了起步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目前尚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园林景观设计品质一度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居住环境的典型标志。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城镇工业融合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尤为突出,且由于景观设计行业发展日渐成熟和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构成严重的威胁。与此同时,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城市建设仍然对园林景观设计及旧城改造有着更多的需求,设计需求的不断扩大意味着海绵城市应用空间更具弹性,包括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公共园林及旧城设计、旅游地产景观设计与房地产景观设计等。
2.2 城市建设发展层面的应用需求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化的概念,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有着显著的区别。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下,各处的硬化路面对雨水管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每逢下雨,雨水的排水设施主要依靠管渠或水泵站等设施装置,多表现在快速排出和末端处理,逢雨必涝是常见的问题。海绵城市背景下可充分利用植草沟、渗水砖或下沉式绿地花园等绿色设施来达到协调给水和排水的目的,与传统建设模式相比,更加侧重于缓慢排释和多源头分散控制的规划设计理念,在解决洪涝等自然灾害问题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更符合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及其标准。当前,我国城镇化、城市化、工业化融合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通过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理念来提升城镇化建设质量[2]。
此外,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以往城镇过度开发现象导致的水资源短缺、用水紧急和水污染、内涝灾害等问题。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拦水造坝、开山占田等不良生态现象明显阻碍了城镇化、城市化的可持续建设发展。针对这一系列破坏生态系统的问题,海绵城市理念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通过合理控制城市开发建设强度,优化园林景观设计来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和绿色建设发展。
3 海绵城市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规划原则
3.1 生态系统综合规划设计原则
现阶段,生态绿色理念全面渗透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行业领域。其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渗透应用生态绿色理念和绿色技术方面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理念,为园林景观设计创造良好的规划环境,为其指明正确的规划方向,结合城市绿化建设的具体需要和发展实况,有针对性的解决破坏生态环境的有关问题。同时,生态理念设计背景下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经济发展效益,与城市本土地区特色文化有机结合,秉承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并栽种绿植及绿化设施,充分凸显城市的独特文化,即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的有效融合。另外在应用生态绿色理念进行园林景园设计时,可适当融入人类生态学或系统生态学等相关生物知识理念,促进园林景观设计规划合理性的提升。
3.2 因地制宜和统领规划设计原则
海绵城市背景下,想要最大程度发挥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和价值,提升设计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应当严格遵循因地制宜设计原则,对设计规划区域环境进行做系统性的分析判断,详细了解规划区域植被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土质和水文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整体气候因素,了解城市降雨规律和降雨强度,综合考虑之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同时在正式设计规划过程中,应当遵循就地取材和效益最大化原则,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破坏,全面渗透“低影响”开发理念,加强对每一个设计环节的控制[3]。
另外,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与城市建设密切联系起来,重点考虑城市绿化及用水管理等问题,通过合理渗透“海绵城市”这一雨洪管理理念,在充分凸显城市园林景观功能作用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城市用水紧急等不良生态问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渗透应用使得景观设计与城市建设多方面因素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合理设定设计规划总目标,充分考虑不同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对总建设目标进行科学分解,确保每一设计规划环节工作能够顺利落到实处。
4 海绵城市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应用
4.1 雨水储存系统设计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重点考虑雨水储存管理问题,将雨水储存设计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设置专门的雨水储存系统。关于雨水储存系统的设置应当同时满足雨水储存管理和景观体验两部部分的条件,可通过设置人工湖、储水池或集雨景观等方式来达到雨水储存和景观欣赏的目的。
例如在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方案中融入人工湖设计,通过设置人工湖的方式不仅能够达到储存雨水、助力集水的目的,还能提升区域园林环境的美感。当下雨时,通过预留人工湖水位,进而起到储存雨水的作用,再接着开始启动城市给排水系统,对下降雨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使其统一排放到人工湖中,保证湖面的清洁,降低废弃雨水混合污染。
而对于集雨景观的设计更适用于一些雨季较长的城市,主要是指在合适的位置种植湿地植物,利用湿地植物起到集雨的效果,同时还能作为景观供人欣赏。另外对于储水池设施的设置,在用水充足的情况下,下降的雨水能够通过水渠直接排放到储水池当中,实现雨水的二次开发利用。
除构建雨水储存系统之外,还可构建雨水净化系统,两者进行协调使用。净化雨水工作本身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水资源再利用的合理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关于雨水净化系统的构建,可在设计园林草坪时,于园林土壤的下层位置设置专门的雨水回收净化系统,集中完成雨水净化工作,确保雨水储存和雨水净化等各项工作环节密切衔接,为后续雨水处理工作提供更多便利。此外,一些植被本身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在园林设计时可充分考虑植被的栽种类型,通过栽种这类植物来过滤水污染物,起到水质净化和生态美化的效果。
4.2 城市湿地景观的设计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湿地景观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关于集水景观的设计需要明确集水景观的设计要素,主包括地面铺设绿地及水体等要素。在传统集水景观设计中通常采用硬质铺装,不仅阻止雨水顺利下渗,而且不利于水循环。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需要对合理选择地面铺装材料,保证地面铺装有较好的透水性,如选择鹅卵石或碎石材料作为铺装材料时需要采用多元化工艺手段进行合理设计,不断强化地面铺装的集水性能和空间环境装饰作用。同时,绿地景观中,乔木、灌木等植被能够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在设计规划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对天然绿地景观的保护。同时关于城市道路或广场经区域的设计,可通过设置下凹绿地的方式起到过滤雨水中垃圾树叶等杂质的作用。
第二,在输水景观的设计中,输水景观由于分布在湿地和外集水设施之间,因而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传统输水设计模式下主要以输水管道和暗沟作为主要排水途径,当雨水处于迁移过程中能够同步得到过滤和净化的效果。其中,植草沟是暗沟的主要表现形式,对于植草沟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设计区域的环境地形和整体布局情况,综合考虑相关影响要素对植草沟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使其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协调。另外在明渠排水设计规划中,由于明渠与地下管道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可采用混凝土或砖石材料来拓展雨水可收集的视觉范围,在促进雨水下渗和蒸发的同时增强明渠排水设计艺术魅力[4]。
第三,汇水景观的作用主要在于将城市降水汇集到池塘湖泊中,借助相关设施提高集水效率,为雨水处理利用提供便利。关于汇水景观的设计首先需要对现有湿地和绿地景观进行有效保护,其次对具备较好水文条件的区域环境加大开发利用力度,使得雨水顺利汇集进入湿地。在汇水景观设计中,针对一些人为因素对湿地产生的不利影响,可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其恢复原貌。另外可使用钢筋水泥材料砌筑堤岸,在湿地周围设置相应的雨水进水管,以此达到汇集雨水的作用。
4.3 绿色路面设计
城市道路路面是影响雨水汇集下渗的主要素,通常城市道路路面多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砖石等材料建成,在路面常见的排水设施有排水管道,一些路面在排水管道位置会设置一些坡度,以帮助雨水加速向排水管道处汇集,减少路面堆积的雨水。采用排水管道这种排水系统往往需要承担较大的排水压力。为有效降低路面排水压力,通过铺设可渗透路面的方式来实现雨水下渗和排出,有效解决路面积水问题,同时可渗透路面具有免反光和防滑等多重功能,较大保证行人车辆的出行安全[5]。
4.4 雨水花园绿化设计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主要实行低影响、源头控制的开发管理理念,雨水花园是一项有效的绿化措施。作为园林绿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城市园林低洼区域种植培育乔木、灌木类适合生长的植物来提高城市低洼地区绿色植被覆盖率,增强低洼地带生物属性。当城市降雨时,低洼地区植被得到充足的地下水补充,起到较强的吸水和集水作用。在雨水花园种植栽培过程中,也会出现植物生长不良等问题,需要重点分析问题成因,针对土壤养分匮乏或栽培植物不合理等问题需要优先选择抗旱性和净化能力较强的纸杯,如美人蕉等。通过广泛建造雨水花园,构建雨水防御系统,能够提高雨水系统性防御能力,将其与城市景观设计有机结合,大大降低城市内涝等不合理现象的出现,明显提高了雨水利用价值。
4.5 绿色屋顶景观设计
绿色屋顶的建造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有效降低雨水径流量,改善水污染情况,具备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关于绿色屋顶的设计建造,需要综合考虑屋顶荷载性能、防水性能以及设计坡度大小等,屋顶设计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6]。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屋顶承载力、防水防渗能力、植物栽种与屋顶绿化设施方面的协调性。其中屋顶荷载力需要严格参照建筑结构设计的负荷标准值,对绿化景观进行合理布置,理论上应当尽可能采用轻质材料来降低屋顶负荷,提高屋顶承载能力。同时针对屋顶的防渗防水处理,可在现有的防水层上涂抹火山灰硅酸盐或水泥砂浆的方式来提升屋顶防渗水性能。在选择种植植物类型时应当优先选择耐旱性强且有活力的植物。
5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中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和指导性,应当严格依据海绵城市建设规范来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实行低影响、分级源头控制的开发模式,加强对园林景观中雨水系统的统筹规划设计,使其与景观设计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