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玉萍治疗心悸临证经验❋

2022-11-25杨亦含胡元会杨必安周玉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患者

杨亦含, 胡元会, 杨必安, 周玉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100053)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惊悸表现为患者惊恐恼怒,动摇心神,致心主不安;怔忡则表现为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若虚极邪盛,无惊自悸,惊动不已。心悸可发生于各个人种、性别和年龄段,甚至是儿童和青少年,病情严重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降低生活质量,甚者致残或直接导致死亡,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心悸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等,治疗上有一定难度。周玉萍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主攻心律失常的辨治,是稳心颗粒的发明人。她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一系列诊疗心悸的方案,下面对周玉萍辨治心悸的学术经验进行介绍。

1 对心悸病因病机的认识

周玉萍认为本病病因多责之于七情内伤、外感六淫、劳逸失调、久病体虚、食饮不节、年迈失养和禀赋异常。心悸病位在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主血脉,与全身脏腑密切相关。心为火脏,火性炎上,具有温热的特点。心火之太过不及则会影响心脏本脏功能的正常运行。五行相乘相侮、母子相及,心脏功能异常会影响其他脏腑的正常运行,其他脏腑功能异常也会影响心脏的功能。故心悸病机分虚实两端,虚者因心脏或其他脏腑气血阴阳亏虚而致心神失养,悸动不安;实者因外邪、痰火、气滞、血瘀等病理产物扰动心神,心神不宁。脏腑亏虚为本,病邪外扰为标,故心悸之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之证,纯虚证或纯实证临床少见。

2 对心悸辨证论治方案

周玉萍根据心悸多为本虚标实的病性特点,治疗时强调标本兼顾。治疗时遵循以下原则:当标实证为主时以治标为主,辅以固本则邪去正安;本虚证为主时以扶正为主,佐以治标则标本得安;标本同病时标本同治则标本得安。

2.1 辨治要点

周玉萍临床辨证时会进一步从寒热、脏腑、兼症三个角度进行论治。

2.1.1 辨寒热 周玉萍认为临床心悸患者常见寒热之证。心火太过致心神扰动而生心悸怔忡,临床表现多为热证;心阳气不足或外感寒邪致心火不足,心失所养、心脉痹阻而生心悸,临床多表现为寒证。寒证多责之于外感寒邪、久病体虚,患者症见心慌喜暖、舌淡暗、苔白、脉沉迟。热证多责之外感寒邪、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患者症见心慌怔忡,舌红苔黄,脉细数。也有部分患者得病之初无寒热之分,但根据疾病转归和病人体质,病情易寒热转化或形成寒热错杂之证,论治时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法。

2.1.2 辨脏腑 在辨寒热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症状进一步辨脏腑。在心悸的论治中除了心外,尤其与脾、肾、肝相关,治疗时强调脏腑辨证用药。

2.1.3 辨兼症 除心悸外患者还有兼症,这些症状都影响着患者心悸的病情。周玉萍临床治疗时也注重对于患者兼症的局部辨证治疗,使得患者病情得以尽快缓解,尽早治愈。

2.2 辨治分型

根据周玉萍多年临床经验,将心悸分为以下7种证型。

2.2.1 心阳不振,寒凝心脉证 心为火脏,《素问·痹证篇》中论述“脉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痹者,脉不通”,风寒湿邪痹阻心脉,“风者百病之长”[1],易袭阳位,寒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风寒湿三邪凝聚心脉,心阳受损,心失温煦,心神不宁。

方中用桂枝、甘草和黄芪以复心阳,加入白芍酸甘养阳,补阳之力增强,煅龙骨以安心神。附子、麻黄以温里外之寒,细辛芳香最烈,通彻表里,内之宣脉络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2]。加入全蝎搜风活络,三七活血养血,本方温阳安神,祛寒宁心。

惊悸难安者,加用珍珠母、煅磁石、琥珀镇静安神;伴有骨节疼痛者多见为痹证,四肢大关节疼痛时应用羌活、独活、桑寄生、香加皮等祛风湿、强筋骨;手掌小关节疼痛时应用伸筋草、桑枝祛风除湿。

临床治疗时,周玉萍往往益阳与祛寒并重,使得患者寒邪得散,心神得安。患者服药1周后,不仅心悸症状缓解,心痛和痹证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2.2.2 脾肾阳虚,饮停心下证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因内伤劳逸或先天禀赋不足,脾肾阳虚,水液失于温煦化而成饮。饮停心下,扰动心神。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道:“盖心,火也,痰饮,水也,火畏水刑,故惊悸。[5]”

症见心悸眩晕、肢面浮肿,甚则咳喘不能平卧;胸闷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双下肢水肿,舌淡胖,苔白滑,脉弦细或沉细而滑。患者多有外感或小便不利、小便灼痛病史,治以温补脾肾、利水宁心之法,方用金匮肾气丸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桂枝9 g,山药20 g,丹皮12 g,泽泻9 g,茯苓15 g,白术12 g,锁阳9 g,仙灵脾9 g,葶苈子9 g,大枣15 g。

在金匮肾气丸基础上加入锁阳、仙灵脾,以增温阳补肾之力,益火之源以烘暖中焦之阳,使胃利于消而脾快于运,不治水而饮自无能留伏之患[6]。加之葶苈能治结利饮,大枣通肺气补中。《景岳全书》中论述痰饮亦道:“是治痰饮,以升胃阳、燥脾湿为第一义,而于命门加火,又为第一义之先务也。[6]”本组方温阳利水,水饮得消,心神得安。

小便清长,夜尿频者应用盐益智仁、桑螵蛸温肾缩尿;小便灼热疼痛、小便困难者应用黄柏、紫草清热利尿。伴有下肢浮肿者,应用锁阳、仙灵脾温肾消肿;应用葶苈子、车前子、阿胶利水消肿;应用桃仁、红花活血消肿。

周玉萍在临床应用时,一个疗程病人心悸咳喘、胸满痞闷、浮肿肢冷等症状可见明显缓解,疗效甚佳。而后以温补脾肾治本虚为主,利水泻邪实为辅。

2.2.3 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证 “气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1],乙癸同源,肾水不足,心火轻而侮之,虚火上炎,心神不宁。李用粹《证治汇补·惊悸怔忡》中亦道“阴气内虚,虚火妄动”[3]。

症见心悸气短,心烦失眠,五心烦热,惊悸盗汗,动则诸症加重;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急躁易怒,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安神定悸之法。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黄15 g,麦冬12 g,西洋参6 g,五味子6 g,酸枣仁15 g,远志9 g,玄参15 g,石斛12 g,百合12 g,丹参15 g,三七粉6 g,木香6 g。

生地入心肾二经,滋阴泻火;丹参、三七粉养血生血,以益心血;肺朝百脉主治节,西洋参、麦冬和五味子三味为生脉散,益气养阴,补肺而养心;酸枣仁、远志以养心神;酸枣仁、五味子味酸敛心气之耗散;玄参、石斛和百合三味滋水润燥,以增泻火养阴之力。最后加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周玉萍取张景岳“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4]之意,滋肾养阴以清虚火。

此证在临床上常见,滋阴与清火并重。患者阴虚火旺致心烦失眠,眩晕耳鸣,口干口渴,大多患者服药1周后诸症可明显缓解,舌质有裂纹,少苔无苔者14付药后舌苔可见明显改善。阴液得补,虚火得清,心神自宁。

2.2.4 痰火扰心,心神不宁证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易从火化”,气有余便是火,“火主于动,故心火热甚也……心神烦热躁乱”[12]。火邪炼津成痰,痰迷心膈,痰火互结,邪扰心脉,心神不安。

症见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失眠多梦,胸闷烦躁,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疗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之法。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3 g,半夏9 g,竹茹9 g,枳实6 g,陈皮9 g,甘草6 g,大枣15 g,茯苓15 g,火麻仁15 g,白茅根30 g。

方中用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枳实行气消痰;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陈皮理气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消痰;甘草、大枣益脾和胃,以绝生痰之源;火麻仁润肠通便;白茅根清利小便,使得热邪从二便出。

痰蒙神窍、头晕头痛、神志不清者,加用石菖蒲、胆南星豁痰开窍。伴见黄疸者应用茵陈、虎杖利黄祛湿;咳嗽痰黄者应用鱼腥草、桔梗、前胡等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皮肤瘙痒者应用白鲜皮、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牡丹皮、玄参、紫草凉血燥湿止痒;伴有胃痛者应用砂仁、紫苏、三七粉、丹参行气活血止痛;伴有反酸烧心者加用左金丸降逆制酸。

周玉萍治疗痰火之证时,应用药物种类多、药物用量大,药宏力专,一个疗程后诸症皆可得以缓解。但在清火泻热的同时也强调顾护中焦胃气,不仅在方中着意添加温中药物,还会嘱病人煮药时再加入生姜、大枣为使。

2.2.5 外感热邪,气阴两虚证 外感风热之邪,袭于肺卫,正虚邪进,内舍心包,侵入心脉,心神不宁,热邪伤津耗气,气阴两虚,心失所养。

症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发热恶寒,左胸隐痛,咳嗽,神疲乏力,口干渴,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或结代,治以清热解毒、气阴双补之法。方用银翘散合生脉散加减:金银花10 g,连翘12 g,牛蒡子12 g,竹叶12 g,豆豉6 g,薄荷6 g,白芷9 g,防风9 g,板蓝根15 g,西洋参3 g,麦冬12 g,五味子6 g。

银翘散辛凉解表,用薄荷、牛蒡、竹叶、豆豉辛凉宣散;君药银花、连翘清解心热。再加入白芷、防风和板蓝根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效果更佳。西洋参补气滋阴之力增强,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轻肃燥金。盖心主脉,肺为心主华盖而朝百脉,补肺生脉,脉即血也[13]。两方相和,既可透心肺两脏之热、解心肺两脏之毒,又可补气养阴。

阴虚日盛,阴损及阳,阴阳双亏,应用独参汤回阳救逆。心悸伴有自汗、盗汗者,应用浮小麦、麻黄根涩津止汗;阴虚热盛者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滋阴清热止汗。

临床此证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在选药和用量上都要慎重。用药得当,患者易趋康复,疗效愈后皆佳。

2.2.6 心脾两虚,血不养心证 “土为五行之主,脾为四脏之本……中气虚馁,脾弱不运,胃气不行致心中悸动”[7]。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心神不安。

症见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思虑后诸症加重,面色无华或萎黄,口唇色淡,倦怠乏力,纳少腹胀,便溏,女性可见月经量大,经期延长,月经色淡,舌淡红,脉细弱,治以健脾养心、补血安神之法。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5 g,当归6 g,桂枝9 g,白芍15 g,炙甘草6 g,饴糖30 g,阿胶9 g,熟地黄10 g,香加皮6 g,香附9 g。

李杲《脾胃论》中有《安养心神调之脾胃论》,该篇云:“善治斯疾者,惟在调和脾胃”[8]。黄芪建中汤乃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黄芪为补气扶弱之品,得饴糖则甘温益气,得桂枝温阳化气,得白芍又有益气和营之效,综合全方其补虚益气之功优于小建中汤。再加入阿胶血肉有情之品,补益之力更强;熟地黄入肝肾二经,滋阴补血;香加皮阳中求阴,补肝肾以益心脾;香附行气健脾,以防补益药物滋腻碍胃。中气既和,阳邪得解,心中之悸烦自止。

妇女因月经不调而失血,血液不足不能滋养心脉,心失所养见心悸,故月经经期延长,月经量多者应用仙鹤草、白及、藕节炭等收敛止血;月经结束后应用黄芪当归汤补血养血。此外,血虚而血不养心,神舍心,故此证型妇女可伴见情绪不安、精神恍惚、情志不安也可增强心悸症状之不适。对此,可应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则易出现纳差、腹泻;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重者中气下陷,故在主方之上加用药物改善兼证,以增补脾之功,强健脾养心之效。伴有纳差者,应用六君子汤健脾和胃;伴有嗳气呃逆应用川贝母、沉香、肉桂温中行气;伴有食滞不化、纳食不香者,应用六神曲、焦山楂、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消食和胃;伴有腹泻者,中焦虚寒者应用干姜、肉桂等温中散寒;脾肾阳虚者应用四神丸温肾暖脾固涩止泻;寒湿中阻者应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水湿内停者应用猪苓汤、五苓汤利水渗湿;中气下陷者应用补中益气汤升提止泻;湿热下利者应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清利湿热。

此证患者初时可不见寒热之分,但患者多有出血病史,易生寒热错杂或虚寒虚热证,需及时止血养血,以防病情变化。其中,妇女月经经期延长和月经量大时,周玉萍1个疗程内可使经水自止,严重者7付药后亦可止经。治疗时,除了用药也要对患者饮食习惯和生活起居进行指导,二者配合相得益彰。

2.2.7 肝脾不和,气滞血瘀证 《王九峰医案》中有:“木郁不伸,魁制中土,传化失常……内扰肝胆心胞之络”“木乘春旺、中土受损”[9]的论述。肝郁而克脾土,脾失健运,肝郁脾虚。气机运化失调,气滞而生血瘀,扰动心神。唐容川在《血证论·卷六·怔仲》也提出心悸“多挟痰瘀”[10]之证。

症见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如针刺而实作,情志不遂,胁肋胀痛,善太息,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白或腻,脉弦面色晦暗,唇甲青紫,患者可有瘿病及乳癖病史,治以疏肝健脾、行气活血之法,方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9 g,白芍15 g,茯苓15 g,甘草6 g,当归12 g,山药30 g,酸枣仁15 g,桃仁9 g,红花9 g,川芎9 g,三七粉6 g,丹参15 g。

周玉萍方中用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再加酸枣仁养血柔肝;山药健脾益气,以增健脾养血之力。柯韵伯论述四物汤“乃肝经调血之专剂”,血结加桃仁红花[11]。周玉萍再加入三七粉和丹参以增活血养血之力,两方相合疏肝健脾,养血安神。

乳房胀痛者加用香附行气止痛,与瘿病同见者应用夏枯草、半夏、川贝母、海藻、昆布等化痰软坚散结消瘿;伴见胸痹心痛、血瘀者应用失笑散活血化瘀;阳虚者应用细辛、桂枝温阳通络;风盛者应用全蝎、僵蚕、地龙搜风活络;后背痛者多应用姜黄。

此类患者常常有情志因素影响,周玉萍治疗时除用药外还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防病情反复,事半功倍。气郁易生生火热之邪,临床治疗时周玉萍也注重证型的变化。

2.3 合理应用稳心颗粒

作为稳心颗粒的发明人,周玉萍在应用该药上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实际应用中,周玉萍也强调因时制宜,因时制宜强调治疗时根据病人发病季节、一天内发病时间、发病时所处生理病理时期不同应用稳心颗粒治疗。临床上,周玉萍会结合患者心电图检查的动态变化,指导患者根据自身发病特点调整用药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3 典型病案

患者,女,38岁,2019年11月28日初诊:患者心悸气短2年,加重1个月。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心慌且未经治疗。1个月前因情志不畅心悸心慌加重,至安贞医院就诊,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于11月14日行左侧旁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经皮心脏室上速射频消融术,术后心悸气短加重故来我院就诊。刻下症见心悸气短,心烦失眠,每逢情志不遂时症状加重,胃脘部胀痛,服用消炎药后症状稍缓解,咽部有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大便不畅,小便调,纳可,颧红,暗红体胖有齿痕,舌下络脉青紫,薄黄白略厚腻,脉细数。2019年11月26日ECG示窦律、频发房性早搏二联律伴室内差异性传导;2019年11月2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4 h动态心电图示总搏数93160次,房早378个,成对12个,凌晨2~4点房性早搏达370个。诊断心悸,辨证属肝脾不调、气滞血瘀之证。方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9 g,白芍15 g,黄芩9 g,茯苓15 g,炒白术12 g,蜜黄芪15 g,当归12 g,龙眼肉15 g,炒枣仁15 g,淡豆豉6 g,焦栀子6 g,煅龙骨15 g,枳实6 g,丹参15 g,桃仁9 g,红花9 g,醋延胡索12 g,甘松6 g,竹茹9 g,法半夏9 g。

7剂药后症状明显缓解,3 d前因情志不畅出现夜间心悸心慌明显,睡眠时症状明显,前胸后背憋闷疼痛,易气短乏力,胃部疼痛略缓解,大便干。舌暗红略齿痕,苔白厚,脉沉细。患者心悸日久,气阴两虚之象明显,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太子参、石斛补气养阴。处方:柴胡9 g,白芍15 g,黄芩9 g,茯苓15 g,炒白术12 g,珍珠母10 g,枳实6 g,丹参15 g,赤芍9 g,醋延胡索6 g,甘松6 g,竹茹9 g,法半夏6 g,蜜黄芪15 g,当归9 g,龙眼肉9 g,炒酸枣仁10 g,马齿苋10 g,石菖蒲6 g,石斛12 g,太子参15 g。

按:该患者为中青年女性,因心悸5年加重1个月来我处就诊,属于心悸范畴。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患者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扰动心神;肝木克脾,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血不养心,故见患者心悸气短,每逢情志不畅时加重。郁而化热,热扰心神,故见心烦失眠,大便干。气滞血瘀,瘀阻胃脘,不通则痛,故见胃脘部胀痛。脾失健运而生痰,气滞血瘀痰阻于咽部,故见咽部有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综合脉证辨证属肝脾不和、气滞血瘀之证,故治以疏肝健脾、行气活血之法,方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用柴胡合芍药疏肝解郁,平肝柔肝;白术、茯苓和中补土;黄芪、当归取当归补血汤之意,补气生血;桃仁、红花、丹参、延胡索取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活血化瘀;栀子、豆豉取栀子豉汤之意,清宣郁热;酸枣仁、龙眼肉养血宁心;煅龙骨重镇安神;甘松、竹茹、半夏清热化痰。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虚日久伤气,气阴两虚则出现气短乏力,故二诊加用太子参、石斛气阴双补;马齿苋入大肠经,有清热解毒之效,由于患者胃部疼痛不缓解,故此加用。

用药1月余患者病情明显缓解,嘱患者服用稳心颗粒维持。结合患者症状及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发现,患者不适多集中于夜间2~4点睡眠时,遂嘱患者每日3次、每次1袋服用稳心颗粒。最后一次用药安排在睡前30 min~1 h以助安眠。

4 结语

周玉萍认为心悸的病因主要责之于内伤和外感,病位在心,与全身各脏腑密切相关。其病机主要是心火之太过不及影响其他脏腑而致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心阳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心脾血虚、肝郁脾虚;标实主要为寒凝、水饮、痰火、外感风热、气滞、血瘀。辨证时注重辨寒热、辨脏腑、辨兼症。治疗时基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辨证选方,根据兼症加减选药。在稳心颗粒的应用上注重因时制宜,希望能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临床思路。

猜你喜欢

患者
老年HIV/AIDS患者衰弱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首例猪心移植患者活了2个月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老年脑梗护理的那些事你了解吗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脑卒中的识别与急救方法你都知道吗?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癫痫发作有“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