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梦,无梦,哪种睡眠质量更好

2022-11-25■崔

人人健康 2022年10期
关键词:睡眠期生理功能时相

■崔 白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我做了一夜的梦,都没休息好。”“晚上光做梦了,几乎没睡着。”我们也常常将“失眠”和“多梦”联系在一起,那么真的是做梦耽误了休息吗?做梦多是大脑休息不好的表现吗?

人们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NREM 与REM 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两种时相循环往复,每夜通常能有4~5 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90~110 分钟。大多数梦就发生在REM 阶段。根据睡眠周期,人一个晚上最多做5 次梦,与梦纠缠的时间不会超过2 小时,所以每晚可以安然入睡时间并不少。

而且,在做梦的过程中,从大脑的活动到整个身体的生理功能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脑内乙酰胆碱和多巴胺水平的增高,脑代谢和血流量的增加,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降低,还会出现心率的增快、血压的波动和代谢率的降低等。研究表明,这些生理功能的变化不仅不会影响睡眠和伤害大脑,反而会调节大脑细胞活动和完善脑细胞功能,有助于促进睡眠和提高睡眠的质量。可以说做梦是一种保护睡眠的机制。

生活中也常常会听人说:“一夜无梦,睡了个好觉。”那么不做梦就是睡眠好的标志吗?

有科学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实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被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均有增高的趋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显而易见,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事实上,人只要睡觉,就会做梦。有些人宣称自己睡觉无梦,其实是因为睡得深,如果处于深睡眠状态,这些梦境在醒来后是回忆不起来的,也就不觉得自己做过梦。只有睡得不够踏实,处于浅睡眠状态做过的梦才记得起来。也就是说,不是做梦影响睡眠质量,而是身体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影响了睡眠质量,让人记得梦境,感觉自己频繁做梦。比如精神压力过大,做一些噩梦、惊慌恐怖的梦,使人从睡眠中惊醒,醒后又很难再入睡,大脑得不到休息而疲劳。很多神经衰弱的人往往入睡困难,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恶梦惊醒,导致白天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甚至还会由梦产生疑病症和焦虑症,加重病情的发展。

如果晚上经常做噩梦,感觉影响到了睡眠,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善:

1.平时放松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睡眠习惯,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使自己处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中。

2.如果本身患有内科疾病,如甲亢、低血压、神经痛、骨骼及肌肉性疼痛等,须及时治疗。

3.入睡前要避免饮用刺激性饮品,不要从事刺激性活动,可以饮一杯温牛奶,洗个热水澡。

4.避免服用引起大脑兴奋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抗病毒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等。

5.纠正睡眠姿势,夜间不要把手放在胸口睡觉。

猜你喜欢

睡眠期生理功能时相
关于“生命早期因素与女生青春发动时相的关联分析”一文的专家点评
心房颤动患者单心动周期绝对时相收缩末期冠状动脉CT成像研究
做梦不代表睡眠质量差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研究:想学习,先小睡
植物精油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抑郁症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3D VOI 技术在SPECT三时相骨显像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应用
做梦是睡眠好的标志
二陈汤加减影响睡眠期上气道-食管压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