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力”教育思想的园本课程构建路径
2022-11-25■文/潘娟
■文/潘 娟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着幼儿园课程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设计、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感性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之中,从幼儿熟悉的、有丰富体验的生活资源中挖掘教育素材,开发具有“生活力”的园本课程。
一、密切联系生活,创设教育环境
优质的环境能帮助幼儿产生归属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给予幼儿多种感官刺激,并能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基于“生活力”教育思想开展园本课程,幼儿园要密切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打造适宜课程开展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陶冶幼儿的心灵,增强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自然环境的创设方面,幼儿园精心栽种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鲜花绿植和本地特色植物,打造优美雅致、生机盎然的校园环境,园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花一石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都是一本本“活的教科书”。在探索区,幼儿园种植黄花菜、西红柿、油菜、花生等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农作物,给幼儿提供能够充分观察、记录、表达的环境,丰富课程资源。在游戏区,教师和幼儿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玩具、衣物、食品包装盒等,重新制作成精美的饰品,融入教室的环境布置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人文环境的创设方面,幼儿园将德育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引导幼儿关爱花草树木,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品质……从幼儿生活细微之处入手,培养幼儿优秀道德品质。幼儿园通过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双重打造,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幼儿的生活经历、幼儿的知识经验等融于校园环境中,为园本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环境支持。
二、关注幼儿生活,生成课程主题
对于幼儿来说,生活处处是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体现了幼儿当前的发展状况,反映出幼儿当前的品质和思维水平。基于“生活力”教育思想的幼儿园园本课程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生活,仔细观察幼儿在生活中的行为,及时发现幼儿的优点与不足,捕捉教育契机,生成课程主题,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引导幼儿改正错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比如,教师发现大多数幼儿不会整理自己的用品和学具,总是乱扔一地,物品经常丢失,每天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寻找东西。于是,教师生成了“我爱整理”的课程,让幼儿学会整理和摆放自己的物品,引导幼儿用完东西之后立即清点归类,收拾整齐,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又如,在幼儿不好好吃饭,浪费水和粮食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好好吃饭”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的意识。生活教育园本课程呈现的不是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而是一幅幼儿自身生活的画卷。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应根据幼儿表现生成教育主题,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三、立足幼儿生活,展开园本课程
幼儿园的课程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关注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将生活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努力实现课程内容源于幼儿生活,课程实施贯穿幼儿生活,课程实践回归幼儿生活,以幼儿的经验和需求为前提,以幼儿认知和技能培养为目标,以幼儿生活情感体验为载体,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在一日生活中植入“生活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他提倡加强幼儿生活能力教育,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技能,提高幼儿独立生存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寻找教育契机,以幼儿生活为基点,挖掘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和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比如,从幼儿早上入园开始,教师可鼓励幼儿自主入园,自主签到;在晨间活动时,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自己决定游戏内容,自己选择游戏材料,自己决定游戏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午餐环节,鼓励幼儿自主进餐,自己收拾餐具;在晨间课后,鼓励幼儿自觉打扫班级卫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在课程间隙,带领幼儿各司其职照顾好自然角的动植物,及时给植物浇水、施肥除虫,分工合作给小动物喂食、打扫圈舍等,让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学习和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习惯,促使幼儿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和操作,获得直观经验,提高生活能力。
(二)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生活力”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游戏中渗透生活力教育,将教育与游戏相结合,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帮助幼儿轻松掌握各种技能。因此,教师可以挖掘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创新游戏方式,优化游戏主题,精选游戏素材,丰富游戏内容,将生活与游戏有机结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提升能力。
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我是超市理货员”时,可以先询问幼儿,“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超市里一般有哪些货品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回忆自己在超市里看到的物品。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游戏区材料进行观察,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思考,整理和摆放货品。货品摆放好以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转换角色,变成消费者,来到超市进行采购。在采购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之前整理的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文具和零食这些物品,大家拿的比较多,可是在整理的时候放得比较高,不方便取放;有些物品分类方式不合理,把颜色相同的东西摆放在了一起,寻找物品时非常困难,很耽误时间;有些物品没有摆放整齐,浪费了货架空间,造成了物品堆积,等等。于是,幼儿在购物体验结束之后,纷纷表达了自己认为不合理的地方,一起商讨着重新进行整理和摆放。在这一次理货时,幼儿知道了要把相同品类的货物放在一起;把受欢迎的物品放在显眼并且拿取方便的位置;把相同形状的物品堆叠摆放,节约空间。通过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教师将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融入游戏,真实地还原了幼儿的生活场景,引导幼儿在生活场景中增强观察、分类、整理、归纳的能力。
(三)在艺术活动中培养“生活力”
幼儿时期的孩子感知能力最敏锐、情绪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培养幼儿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在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幼儿“生活力”的培养,鼓励幼儿在美术教学中记录生活的美,在音乐教学中感悟生活的美,在创作中发现生活的美,最终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的美,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幼儿实际生活,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素材,如花鸟鱼虫、熟悉的人物等,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人或物,仔细揣摩事物特点,用自己的画笔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在进行音乐课《猴子学样》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和分析猴子的特点,模仿猴子的动作,并和幼儿一起创编关于猴子的舞蹈,让幼儿感受猴子调皮、活泼、好动的特性,根据猴子的特性掌握音乐的韵律和主题,通过音乐感受小动物的有趣和生活的美好。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开展手工活动,如剪纸、绘制年画、制作灯笼、制作皮影等,引导幼儿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借助民间艺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四、融入社会生活,实践园本课程
幼儿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的养成离不开社会的熏陶与锤炼,庞大深厚、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能给幼儿提供更广阔的人际交往空间,锻炼幼儿的社会生存能力,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因此,教师要带领幼儿走进社会,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发现城市的美丽环境与和谐的社会氛围,了解城市的发展轨迹和人文底蕴,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鼓励幼儿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例如,我们生活的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等待着幼儿去探索。为此,教师生成了“我的城市我的家”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大街小巷,走进社会生活,感受城市的烟火气息,发现城市的美丽景致和美好氛围。回来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利用积木搭建“我们的城市”。有的幼儿说:“我要搭建很多高楼大厦,我们的城市有很多高楼大厦,看上去十分繁华。”有的幼儿说:“我要搭建植物园和绿博园,我们的城市有很多公园,风景优美,枝繁叶茂,处处充满生机。”还有的幼儿说:“我要搭建学校,就像我们的幼儿园,有和蔼的园长妈妈,有亲切的老师,还有可爱的同学。”幼儿兴奋地讨论着,想方设法地还原城市的生活场景,更有甚者开始了天马行空的想象,“我要搭建能飞的汽车,这样我们的城市就不会拥堵。”“我想要搭建美丽的城堡,这样我们的城市就会更漂亮。”通过走进城市,融入社会生活,幼儿不仅发现了平时忽略的独属于城市的魅力,还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思考美化城市的方法,用自己的奇思妙想为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不仅如此,幼儿园还与城市博物馆、风景区、名人历史纪念馆等形成良好合作,定期举办参观学习活动,让教师和幼儿一起参观城市名胜古迹,聆听城市历史故事,学习城市文化精髓,了解城市精神气质,在一次次参观与学习中,加深了幼儿对城市的认知和情感,也使园本化生活课程的形式和内涵变得更为丰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教育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而进行,幼儿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生活的过程。基于“生活力”教育思想的幼儿园园本课程要将教学课程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寻找和制造教育契机,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充分发挥和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成为教育的主体,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