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课前预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2-11-25朱斌
朱 斌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中学,甘肃 金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的地位逐渐提高,教育部对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要求越来越高。要将历史学好,就要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必不可少。
课前预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还能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前预习在初中历史学习中至关重要。课前预习是一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预习过程,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综合应用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课前预习呢?
一、课前预习对初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前预习能够转变学生的角色,化被动为主动
课前预习能够转变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自主学习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其中更需要教师的细心指导和培养,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学习中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课前预习能够转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态度,让学生热爱历史学科
在课堂上,学生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为铺垫,而历史学科的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发现已掌握知识中的障碍,在课前预习中迅速补上这块短板,为新课学习加强薄弱环节,提高学习效率,也会真正爱上初中历史学科。
(三)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在中学历史学科的预习中,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效率。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前去仔细阅读课文,并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和这段历史有关的背景因素。如此,在新课讲授中,学生学习、接收新知就会比较简单,一学就能够明白。这样的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分成两个部分,即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课前预习,从而使学生提前熟悉课程内容,以便在课堂上抓住重难点知识,事半功倍,进而学会学习历史学科的好方法,也提升学习效率和课堂效果。
(四)课前预习能够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状态
在当前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状态是消极的、沉闷的,这极不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学科的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改变自己的认知前提条件,可以从自身条件出发,主动探究去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这样既增强了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也改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状态,又提高了自己学习的自信心,随之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
二、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具体方法
(一)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课前预习
历史学科的课前预习就好像一场战斗中的侦察任务,在战斗前搞好了侦察任务,就可以详细地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这样,我们打仗时,就可以针对敌方的优劣情况,正确部署兵力,必然会赢得战斗的胜利。
学习也像战场上的战斗,如果不进行课前预习,上课时就会仓促上阵,面对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得要领而很难听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就会对学习丧失信心,上课听不懂,从而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失去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历史学科成绩也将越来越落后。
反之,学生能进行认真、高效的历史学科课前预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还可以振奋学习精神,增强学生学好历史学科的强大信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
(二)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以便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
在初中历史学科的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能自主独立地阅读历史课文,能把历史书“读进去”,初步感受新课文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新课文中的主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历史背景,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
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时,就在课前给学生留了预习作业。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先熟读课文,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和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在完成历史学科课前预习作业中要探究这个问题,就需结合东晋南朝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并要依据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条件等多个方面思考,再综合归纳和小结,最后就可以找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和快速发展的原因。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初步了解了主要的历史线索、相关历史背景,并为接受新知识做好了坚实的准备工作。
教师可以不断对学生进行不同预习方法的培训,通过初步阅读新课文,进一步深思,从而发现一些问题、提出几个疑点,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增强预习的乐趣,使学生爱上预习,爱上初中历史学习。
(三)教师应该对课前预习的内容作出要求
我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时,就让学生提前制作历史学科预习卡片。在历史学科的预习卡片中,我会提前列出新课文的重难点知识,并且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学生预习时,他们只需要简单动脑思考后对照课文划出层次,找出重难点,把答案填写在填空题的横线上就可以了。
学生在制作完成历史学科预习卡片后,可以把卡片中对教材补充的重难点内容写在课文的旁边。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时,课前我先让学生制作完成了历史预习卡片,在小组长检查完卡片制作情况后,几个小组长向我汇报了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基础知识。我认为应该再布置点课前拓展任务,于是让学生把课文中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重新整理后进行了补充。宪法类型: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两天后这节课讲授完了,我发现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非常好,特别是对一些抽象、复杂知识的理解、掌握效果很好。
最后,学生在初中历史学科的预习中完成预习任务后,遇到一些问题和疑点时还可以进行标注。在历史课本上,学生可以将疑难处、疑难点,特别是一些造成阅读障碍、理解不了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地方用记号笔明显地标注出来,等上课时就可以问教师,以便解决问题。
(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努力提高初中历史学科的课前预习质量
在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中,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那就是学生过度依赖教师,认为教师在学习中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应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力争让学生在教师讲课前可以自主学习,能把课本中大部分内容都了解一下。这个步骤特别重要,它是初中历史学科课前预习的一个关键步骤。如果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历史学科的课前预习将会没有什么效率,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基础,也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加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许多中学生就是因为改变了自己学习的习惯,才能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些历史学科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会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自己努力探索,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在课前预习中预留的问题,自己先寻找答案。这样,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就能逐步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以及自律的自学习惯,学科成绩也能稳步提高。
反之,如果中学生过度依赖教师,不能自己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也不能自己努力探索寻找答案,这样就无法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效果,也培养不了中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中学生的自学习惯也就培养不起来。初中低年级是进行历史学科课前预习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教师经常性指导;到了初中的中、高年级,学生就可以掌握基本的历史学科课前预习的系统方法,能自己在课文中勾画重点、难点,并且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自学习惯,那么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五)把学生的课前预习与教师的检查指导相结合
在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每次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应该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任务是否完成,并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例如,教师可以看一看预习笔记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在自己的课本中勾画了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的预习任务检查要形成长期的、固定的制度,避免忘记检查或者检查落实不到位。
在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预习任务检查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灵活主动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上黑板听写主要历史人物名词,画时间轴标记主要历史事件,完成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在黑板上听写的情况进行修改,并且当场强调重难点、易错点,以便加深学生的课堂印象;教师也可以针对一些重点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事件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提问,以便检查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思维境界和思辨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印发历史的“预习提纲”,让学生熟读课文后在“预习提纲”中填写,然后教师再进一步检查,或者进行个别指导、辅导。
积极的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加强历史学科的课前预习,学生才能更好地熟悉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进一步突破重难点,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出来,这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课前预习才是关键,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