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流式河蟹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总结

2022-11-25周文全陈文彬浦竞文潘望俊

科学养鱼 2022年2期
关键词:尾水沉淀池标高

周文全,陈文彬,周 威,浦竞文,潘望俊,王 铖

(1.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常州 213200;2.常州市金坛区农业农村局,江苏 常州 213200;3.江苏长荡湖农业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200)

河蟹养殖时用水传统原位净化方法对水草依赖性较强,存在净化效果低、养殖尾水很难实现达标排放的问题,因此研究河蟹池塘养殖用水高效净化技术成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介绍的水质净化方法是在“三池两坝”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并增加了所有养殖池塘进排水自流的功能。现将该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一、模式整体规划

自流式河蟹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包括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养殖区与净化区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养殖区单口池塘养殖面积在10~20亩,各池塘相互独立,进排水系统独立。净化区分四级实现水质净化,养殖区的养殖尾水通过净化区净化之后再循环利用,实现养殖用水“零排放”。

二、养殖区设计

规划养殖区池塘与净化区池塘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养殖区各养殖池塘之间也存在高度差。以距净化区最远的养殖池塘(塘深1.5米)塘底高度为零点标高,向净化区方向逐渐降低标高,降低幅度为0.1%,即距零标高池塘1 000米的池塘塘底比零标高池塘塘底低1米,一级沉淀池最低,二、三、四级沉淀池深度不受标高影响。各养殖池塘设置进排水口,需要进水时,打开阀门即可;需要排水时,拔掉排水管即可自行排出。

三、净化区设计

水质净化区在“三池两坝”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置沉淀池、曝气池、碎石床湿地和集水池四级净化池,净化区面积约占总养殖面积的15%。养殖用水及养殖尾水先进入一级沉淀池中进行物理沉淀,使尾水中的悬浮颗粒沉淀至池底;第二步是将沉淀之后的水用水泵抽提至二级曝气池,通过曝气增加水体中的溶氧,加速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第三步是通过过滤坝自然渗透至三级碎石床湿地过滤,过滤之后的水在水位高度差的作用下再自然渗透至四级集水池,集水池中的水为备用水。当养殖池塘需要用水时,通过水泵将集水池中的干净水抽提至窨井(窨井标高略高于最远处养殖池塘零标高),从窨井进入进水管道后自然流至养殖区。池塘养殖尾水通过排水管道自然流至一级沉淀池,最终实现循环用水。

四、四级净化池

沉淀池是四级净化系统的第一级,养殖池塘排放的养殖尾水首先进入该池塘,通过物理作用使养殖尾水中的悬浮颗粒状有机质沉淀至塘底。

曝气池是四级净化系统的第二级,用水泵将一级沉淀池沉淀过后的水抽提至该池塘,在进水处的池塘底部安装微孔增氧管,管道铺设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15%,池塘边浅水区及池塘中央种植再力花。通过微孔增氧氧化池塘中的有机质,通过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

碎石床湿地是四级净化系统的第三级,面积约8亩,沿水流方向用水泥砖砌成实体墙,将湿地分隔成3~4个小池塘。池底铺设一层HDPE膜,膜上覆盖一层30厘米厚的中细沙,中细沙上覆盖一层70厘米厚的截配石(直径为3~5厘米的小碎石),在湿地表层垂直于水流的方向种植水生植物带,起到分隔表层碎石和进一步吸收水体氮磷的作用。二级曝气池与三级碎石床湿地之间无动力系统,在二、三级净化池水位存在高度差时,水通过塘埂(塘埂用空心砖砌成)自然渗透,因此碎石床湿地主要起到沙石过滤的作用。

集水池是四级净化系统的最后一级,当碎石床湿地中的水位较四级集水池高时,碎石间隙中的水会通过管道自然溢流至集水池,同时集水池中种有水生植物,对养殖用水起到再净化的作用。

五、小结

该模式结合了“三池两坝”的优点,达到养殖用水安全和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的目的,同时独创性利用高度差的方式实现了进排水自流,降低了人力、电力浪费,符合生态健康养殖理念。

猜你喜欢

尾水沉淀池标高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减污达标排放技术措施探讨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单环刺螠在海水养殖尾水池塘中的应用
水处理专利技术在水厂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GNSS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基坑排水及循环水利用系统
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
某核电厂海水淡化混凝沉淀池斜板老化事件分析
浅池理论分析斜板沉淀池的设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