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分析
2022-11-25王军兵
王军兵
(甘肃省渭源县新寨中学,甘肃 定西)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近年来初中教学工作逐渐有了崭新的突破,针对初中化学教学,新课改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要敢于突破传统,大力倡导创新教育,运用全新的理念,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呈现优质的化学课堂。在课堂中,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自信心。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及时帮助学生寻找解题思路,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化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抽象的知识特征使大部分学生对化学望而却步。部分化学教师不注重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对化学课不感兴趣。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有时是难以理解的,学生在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无法理解课本知识,不利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发展。一味地只进行板书书写,让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学生化学成绩的进步。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充满了兴趣,那么他就会对这件事情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初中生对未知充满了好奇心,当他们知道有化学课程这一学科时就一定会产生好奇的想法:化学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生活中有哪些化学现象?
例如,“燃烧与灭火”这一课时,寻找灭火的方法,教师可以将多只火柴堆放在一起,然后点燃,当火柴烧起来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怎么才能把火柴熄灭呢?有的学生肯定会想当然是用水将其浇灭,还有学生可能会想可以用布将其盖住,这时教师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土,把土放在燃烧的火柴上,这时火柴熄灭。当看到教师的实验时,学生定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土也能将火熄灭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更加充满了欲望,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改实施之前,课堂学习氛围不高,对知识点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不会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这样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目前新课改已经全面实施,并且教学要求也逐渐完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改变教学习惯,敢于突破传统,结合多方面的实际来为学生讲解化学知识,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讲解,设置相关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解答,当学生解答不了的时候,教师再进行化学专业知识的渗透。例如,铁为什么生锈、磷为什么会自燃?为什么氢气球能飞向天空,为什么煤气泄漏会中毒甚至爆炸?一系列的化学问题,学生会很难回答,这时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丰富认知,积累生活常识。另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在讲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先给学生展示缺乏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图片,如大脖子病、佝偻病、侏儒症、氟斑牙、氟骨病等。再如,学习蛋白质部分相关知识时,以事件进行导入,并配上评价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积极展开师生互动,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化学课程一部分是理论的讲解,大部分是化学实验,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答案,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深刻,学生与教师之间应积极互动,探讨答案,提高学生成绩。
例如,在“钢铁的锈蚀与防护”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我们怎么才能防止钢铁的锈蚀呢?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如生活中铁栅栏会涂上一层漆,这样就是防止钢铁锈蚀的一种方法。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积极互动,能够减少学生在课堂中的疑问,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善于提问且有技巧的老师,对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提问顺序也是有技巧的,能力稍弱的学生或学困生通常放在两个优秀生之间提问,这种安排顺序对增强能力薄弱的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非常有帮助,他们会不自觉地让自己融入课堂氛围中或感知到自己得到了教师的欣赏、认可,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启发。
(四)采用微课实验,促进知识全面吸收
化学实验比较危险,所以教师很多时候都只是运用教材中的实验图片讲解化学知识,但是单纯的文字渗透,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动力,同时单一的讲解形式,也会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一定的质疑,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快速吸收。为了有效、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课前实验,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危险发生,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化学知识,促进观察能力的锻炼和对化学物质性质的有效记忆。
例如,讲解溶液的酸碱性时,教师可以在实验室里选用酸碱程度不同的液体为学生讲解。这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像硫酸、盐酸或者过氧化氢溶液等一些带有腐蚀性的液体,所以教师利用微课的形式能够有效避免危险。教师可以用酸碱性试纸,详细地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视频,这样通过试纸的变化以及教师在视频中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快速学习相关知识。同时通过微课的实验视频教学也能够便于重复学习,提升微课教学的应用价值。
(五)展开课堂实践锻炼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
由于传统教学时间比较长,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大多数以硬性灌输为主,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明确的认知,上课时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这样的学习形式会让学习心态更加消极,同时对化学知识的运用也不会有深度的探究意识。为了使教学有长远的发展,现阶段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时,也要制订课堂实践环节,鼓励学以致用,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分组,在实验室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教师首先明确讲解操作步骤,然后让小组内讨论操作步骤的实施方案,最后统一正确流程顺利进行实验,让每个组员都能够全面地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流程。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对化学物质有了更明确的认知,当教师询问实验现象时,学生也能够轻松作答。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分析
(一)不断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教师学科素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水平是有效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不同类型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办学水平差异性较大,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鼓励教师多参加教研组定期组织的培训和教研;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学习,提升自身化学素养,掌握前沿的化学学科知识。鼓励学校组织化学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积极与其他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交流,吸取其他优秀化学教师的宝贵经验;引导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利用各种平台和实战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高度重视探究学习活动。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一切学科的课业都至关重要。其中化学学科则显得比较独特,它是到九年级才开始接触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就将出现在中考科目中。如何让学生快速高效地学习并且掌握化学知识,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为了避免学生课业压力过大的情况,教师应该转变之前的观念,不能依靠学生课后的复习,那么就应该牢牢把握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提升自我,制订短期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按照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完成对自我的提升。要明确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名教师自己无论有多高的文化水平,如果不能教好学生,那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传授知识是每个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让学生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以及培养科学探索的化学思维模式,教师不能只知道课本上的知识,更要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目标,这也是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二)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提升主动学习能力
教学理念的转变意味着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以往在以高分论英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一味地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教学模式的采用也以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为宗旨,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初中化学教师应在转变教学观念和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变成可能。
例如,在进行爱护水资源内容的教学时,笔者并没有按照传统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是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课本或是查询资料的形式了解我国以及世界的水资源现状,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以及防治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等,让学生在课前做好这些工作。在课堂上,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内容进行探讨,之后让各小组派代表阐述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相比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发挥,值得在课堂上广泛推崇。
(三)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方案
化学作为九年级才开始接触学习的新学科,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较大。因为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可以较快地学习并且掌握化学知识,从而使成绩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由于大家都没有接触过,认真学习还是能够学会的;而对于那些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来说,应该从一开始就认真对待化学,不能在化学这门科目上面拖后腿。九年级化学是为以后学习化学打基础,是让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性质、结构等有初步的认识。化学中确实有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但是并不是要靠死记硬背,近年来,化学考试的考查点越来越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学生不光要知道知识框架,对于一些细节的基础知识点也要牢牢掌握,所以,花费在化学知识学习上的时间需要很多。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运用分组教学方式,组员之间互问互答,学习的同时不断加深印象,记忆更加深刻。
(四)合理运用新型资源,丰富学生视听感受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量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层出不穷,对优化课堂教学以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师应在充分了解自身教学实际的情况下,合理、巧妙地将各种新型信息资源运用到课堂中,借助信息资源简单明了地在良好课堂情境的感染下深入探究所学知识,加强对抽象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从而促进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以“原子的结构”这课内容为例,原子本身属于微观世界的物质,肉眼是看不到的。为了使学生直观认识原子的结构形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微观世界的事物,使学生直观认识到原子是由质子、中子以及核外电子构成的。同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增强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了解和认识。如此,通过对现代化新型教育资源的合理、巧妙利用,增强了学生对抽象化学知识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强化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推动着化学教学的顺利进展和实施。
(五)重视实验教学开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了解化学变化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观察现如今的初中化学教材不难发现,大多数的教学内容与化学实验有关。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在亲自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化学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探索意识的发展,使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得以不断改进和提升。
例如,以“金属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有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介绍基本的实验原理和步骤,之后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如试管、镁条、铝箔、锌粒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每种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通过对比的形式判断金属活泼性的排序。如此,通过操作型实验的设置,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促进了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为构建高效化学教学课堂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升,教师要着眼于目前的教学现状,有效改善学习心态和学习主动性,意识到初中化学的重要性、丰富性和趣味性。结合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模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课堂上师生互动以及自主探究,有效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在的教学改革工作仍然在不断进行中,所以化学教师的教学思想要有长久性,持之以恒地关注综合能力的培养,致力打造创新型课堂,为学生以后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