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探究行为的支持与引导

2022-11-25

新课程 2022年14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影子科学

陈 新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实验幼儿园,福建 三明)

幼儿在3~6岁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活动内容知识性较强且抽象,而幼儿的抽象思维较弱,如何让幼儿愉快、轻松地掌握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内容呢?教师可让幼儿在观察认识、操作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科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融合,使科学活动生活化,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幼儿身心发展处于萌芽状态,各方面都不够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较弱,科学活动的开展应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及幼儿的思维方式进行,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融合,以克服科学内容抽象的特点,使科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生活化。幼儿好奇心强,对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充满好奇,有探索的欲望,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知识化和科学知识生活化,能够帮助幼儿理解科学知识,促使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并探索与科学有关的知识,能主动学习与科学有关的知识。

一、科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3~6岁的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观察和探究的欲望,对学龄前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是很重要的。科学活动生活化是指科学活动内容从生活中来,并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仅能让幼儿了解科学知识,还能让幼儿知道科学知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启示和便利,并掌握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将科学活动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幼儿在生活中感知科学现象、探究科学奥秘的能力。

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行为的支持与引导策略

(一)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主动、连续地探索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观察、善于发现,对周围世界永远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我们能敏锐地抓住这些契机,通过积极的支持和适宜的引导,帮助幼儿把探究的兴趣引发到探究行为中去,帮助幼儿把新的科学发现和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从而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增强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兴趣能保证幼儿充沛的学习热情,兴趣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源泉,因此,要提升幼儿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首先要吸引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那么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有趣的科学现象,让幼儿乐于观察、乐于探究、乐于发现。如在小班科学活动《认识苹果》中,教师让幼儿通过眼睛看、鼻子闻、用手摸、尝一尝等多种感官,认识苹果的形状、大小、味道等外形特征和物理属性,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获得全面的观察信息,获得苹果的相关知识经验。在大班科学活动《把水变干净》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利用单种过滤材料多次过滤脏水或多种过滤材料过滤脏水,幼儿通过认真观察,仔细记录,能够感受到水逐渐变干净的过程,也感受到要爱护环境,珍惜水资源,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对过滤的现象产生兴趣,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开展一些科普宣传活动,可以让幼儿观看科普类的电影,让他们感受科学的神奇,也可以让幼儿参与一些科技创新活动,让他们去感受创新活动的气氛,从而产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在每周的科学区的区域活动中也可以开展一些趣味小实验,让幼儿常常能参与其中,并获得亲身体验与感受。幼儿园还可以开发编程课程,让幼儿在获得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多体验、多尝试,从中发现科技创新的奥秘,从而产生兴趣,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领域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幼儿学习活动的需要,常常伴随着幼儿发出的疑问自然而然地发生。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问题、兴趣与需要,指导幼儿用适宜、多元的方式进行探究,并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幼儿获得体验探究过程的成功感。例如: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发现地面上有自己的影子,自然而然地就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戏,在游戏中发现影子会变化。为什么影子会变化?影子变化和什么有关系呢?带着问题和猜想,幼儿关注、观察影子的变化。有新的发现是幼儿连续探究的动力,在科学活动中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不只是对探究过程的梳理,也是对幼儿探究过程的尊重。

(二)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幼儿自主探索

为了鼓励幼儿的探究行为,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幼儿创造条件,如,自由开放的环境和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自然科学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在科学活动中尝试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从中体验探索的乐趣,积累探索的经验。自主探索的实践活动中丰富且适宜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如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在“瞎忙”的阶段,幼儿无目的地摆弄操作材料,这时候就要提供充足、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随意摆弄操作材料,发现问题;在“探究”的阶段,就要注意提供适宜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尝试性地摆弄操作材料,观察不同的科学现象,尝试着解决问题,并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在“领悟”的阶段,幼儿验证性地摆弄操作材料,这时候幼儿就能根据同伴的分享及教师对相关现象和知识经验的梳理,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有目的地探究,逐步达到领悟的水平。如在开展了大班科学活动《光和影子》后,在科学区投放丰富、充足的操作材料,如小动物、小人、彩色的、镂空的各种图案,甚至筛网式的垃圾篓等,让幼儿任意地玩影子游戏,发现各种各样的影子现象。在科学活动《影子的变化》中,让幼儿将发现影子大小、长短、方向的改变的时候,用图画或简单的符号将光和物体间的距离记录下来,这时候提供丰富的材料不太适合幼儿的记录,幼儿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记录上,教师便选择了玩具小人作为被观察的物体,幼儿用简单的火柴人画法就能快速地记录实验现象,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在幼儿与同伴展示、交流自己在操作实验中的发现后,教师用简单的图示将他们的发现汇总在观察记录表上,幼儿根据自己在“探究”阶段的成果发现自己的短板,选择自己需要的操作材料,有目的地进行探究。

(三)鼓励幼儿大胆质疑,支持幼儿灵活、多样化探索

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幼儿的好奇心也比较强,往往会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耐心的鼓励,使他们去大胆地探索,以寻求问题的答案,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如一次关于力学的科学活动中,开展一次拔河比赛或者是举重比赛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感受到只有用力才能获得拔河比赛的胜利,也只有用力才能将比较重的东西举起来。在游戏结束时,教师向幼儿提问:比赛最后的获胜者是谁?他获胜的原因是什么?让幼儿在观察和实践中去寻求答案,幼儿自己动手,自己思考,在质疑中进行求知。

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认识、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幼儿的探究活动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灵活、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能促使幼儿个性化的想法和观点得以充分的展现。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采用个人操作、小组操作或集体操作等形式,引导幼儿展开多样化的探究。随着大班幼儿学习能力的增强和探究经验的不断丰富,乐意尝试多元化、个性化的探究方式,喜欢边探究边交流讨论,教师在指导幼儿独立操作实验的同时,鼓励幼儿与同伴分工协作观察、记录、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猜想,重视对幼儿知识经验的梳理,帮助幼儿整理和积累经验。如在科学活动《影子的变化》中,教师提供平面、立面的影子投射背景板,甚至一大面墙的影子投射地,幼儿能模拟日常影子投射在地面上、墙面上、天花板上的科学现象,观察发现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幼儿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相互合作进行操作实验。幼儿可以将自己的身影投射在墙面上,玩具小人则更适合在桌面的影子投射板上操作实验。

(四)开展科学游戏,让幼儿快乐学习

放手让幼儿游戏,观察解读幼儿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氛围中学习,开发幼儿的智力,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行为,让幼儿快乐地学习。如幼儿在户外玩滑滑梯时,发现手与滑梯接触会有“麻”的感觉,就问老师:老师,滑滑梯怎么会有电?幼儿对静电现象充满了好奇。于是,教师组织了科学活动《纸屑吸起来了》,带领幼儿开启了探索静电之旅,教师准备了梳子、吸管、尺子等塑料材质的物品,让幼儿自主参加游戏,将塑料梳子与头发、衣服、布摩擦,然后尝试着触碰撕好的小纸屑,纸屑被吸起来了,这个现象使幼儿觉得非常神奇。通过探索和实践,幼儿对静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认识了静电,感受摩擦起电和静电吸附的现象,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可以通过摩擦产生静电。幼儿在探索静电的过程中感受了科学的奇妙,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科学游戏的开展,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学习科学知识。

总之,科学领域是幼儿园领域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活动生活化要秉承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新思想,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师要正确认识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有效支持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并引导幼儿构建科学知识体系,提升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影子科学
蜗牛看牙医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饮料瓶中的云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梦想中的学校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