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园户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022-11-25史雨萍
史雨萍
(丹阳市胡桥中心幼儿园,江苏 丹阳)
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而要保证基础教育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从当下的幼儿园教育现状来看,主要的活动方式是游戏,也就是要将教育、游戏结合起来,而要保证这个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必须将教育资源予以利用,尤其是要保证户外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
从当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来看,必须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予以重点关注。若想保证幼儿园教育更具实效性,必须保证现有资源能够整合起来。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的话,户外课程资源就难以得到充分开发,而且利用效率也无法得到保证。所以说,在对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时必须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确保教育环境贴近幼儿的内在需要,如此方可使幼儿教育真正和时代发展同步。
一、支持与建构——建立课程支持系统,保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对户外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时,要将可用资源全部纳入其中,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等均是不可缺少的,如此方可为幼儿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保证户外课程教学更具实效性,教师应该带领幼儿从室内走向室外,深入社区、自然、社会之中,而这就使得活动组织必须予以强化,否则发生风险的概率就会大幅增加,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途径就是构建支持系统。具体来说,一是要构建专门的研修系统,众所周知,在对户外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时,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是较高的,为了保证相关问题可以顺利解决,应该组建“学习共同体”,针对课程资源展开探讨、研究,将其应用价值提取出来[1]。二是要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系统,并要确保资金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如此才能保证户外课程有序开展。三是构建安全保障系统,在对户外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时,安全是不可忽视的,这就要求幼儿园对安全教育予以强化,确保教师能够形成牢固的安全意识,寻找到可行的措施消除隐患,使得安全风险能够明显降低。
二、互动与对话——建立户外课程资源协同共享机制
对户外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加以关注,在幼儿课程体系中要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切实融入其中,尤其是要完成好协调共享机制的构建,如此方可保证资源开发更为全面、深入[2]。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要将课程资源建设纳入其中,并给予政策支持,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完成政策制定,并组建专业能力较强的课程开发队伍,确保幼儿园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得到满足,保证公共资源间形成紧密的关联性,共享目的也可切实达成。
三、突破与解放——突破教材的制约,以儿童观儿童,保持共同思考
在各类课程资源中,处于重点位置的是教师、儿童。对教师而言,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将幼儿视角作为出发点,创造出更为适宜的学习环境,促使其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够对身边存在的相关资源进行利用。当然,教师对幼儿也要充分尊重,确保幼儿能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样一来,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得到提升。教师应该和幼儿共同去观察、发现,并展开深入思考,如此可以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并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学习能力也会明显提高[3]。幼儿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局限于教材,应该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空间,引导其主动创造,并将个人的学习所得展现出来。在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的需求应该作为出发点,尤其是要将教师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保证课程资源能够真正得到优化。
四、融合与共生——利用信息技术,建构科学、适宜的户外课程资源数据库
幼儿园户外课程资源作为幼儿园课程组织与实施的重要载体,在开发与运用中,必须顺应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以儿童的经验、兴趣、需要为主,坚持科学性、教育性、适宜性、均衡性、发展性、共享性等原则,将家庭、社区、社会机构等课程资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建构具有地方、园本特色的课程资源数据库。课程资源开发者必须明确课程的功能与价值,具有目标意识,根据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生态水平的发展,基于幼儿园社会、文化、人力资本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宜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家长、社区、社会机构及其他幼儿园资源优势,建立相关教育者长期合作、参与机制,包括家长审议机制、家长评议机制等,鼓励家长及社区人员以多种形式参与到课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将更多的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科研机构、不同园所的教育资源引入课程开发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各园的实际情况,拓展思路,建立并分享各园特色课程资源库,拓宽园所之间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形成优势互补[4]。课程资源库的建立能够满足不同教育者的育儿需求,家长可以随时与相关专家、科研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与幼儿园形成一致的教育期望和教育力量。一旦家长成为幼儿园的“重要伙伴”,那么家长对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各环节的参与都将更深入,家长对课程改革的认可度、支持度也会提高。
五、回归与创新——科学、合理地利用空间,创建回归儿童本真的自然式教育环境
惣
仓桥 三指出: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他们能动地运用其感觉去感知外部世界,并探索事物。同时,他们以其自身独有的方式自成体系地表达对外部世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幼儿园的空间,在重视物质环境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幼儿的精神世界和内在生命力的发展,重视挖掘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自然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生活素材,使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隐含在环境中,诱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意志来开展活动。同时,教师应将幼儿个人天性与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融合起来,以保护和培养幼儿的兴趣为主,启迪其自由天性,将个体成长置于社会的场域之中,让个体获得一种融贯了社会性的真实人性。作为具有学习性的户外环境,大自然无疑是最丰富、最合适的。幼儿仔细观察他人、感受他人、体贴他人的能力,是在与自然的对话中习得的。为了使幼儿能够拥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宇宙,形成良好的生存能力,教师必须认真地从组织好每一天与自然相关的户外活动做起[5]。
六、户外环境——从注重美观到挖掘课程价值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园在原有的设施上采用叠加方式添加适宜的辅助设备,让这些设备的教育功能更加多元立体。如我们在攀爬架上面增加木条、在侧面增加木板和迷彩布、在下方增加竹梯,让单一的攀爬架变为多功能的大型运动器械。学校原有的玩水池上增加两个难易程度不同的荡桥,在原有小坡上加放轮胎变成多层次的游戏区,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改造,我园户外游戏场所由原来单一体育运动拓展区域变为集运动、生活、探索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场所。
七、构建丰富的课程资源库
自课程游戏化项目开展以来,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梳理,以课程游戏化理念为引领进行调整,形成了以运动项目内容为课程基础、以户外游戏活动为补充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资源建设中我们设立了三级资源库,一是建立学校网络资源库,我们将每个运动主题相关的一些信息、资源放在网络资源库里,让大家共享,从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二是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室,我们专门开辟了课程实施中物质资源的存储间,有和运动主题相关的教具,给活动的开展带来便捷;三是建立班级资源角,如我们每个班门口都会有收集东西的材料箱,孩子们随时都可以把一些废旧材料收集起来放进箱子里,为班级运动环境的创设、区域运动游戏的开展提供材料支持[6]。
由上可知,幼儿园在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该确保和课程改革同步,各个环节必须做到协同发展。在对课程体系予以构建、实施时,必须将课程资源的保障作用展现出来,而且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则要将课程实施的具体需求作为出发点,确保和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吻合,如此可以使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