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路径探究

2022-11-25顾吟秋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影响

朱 云,顾吟秋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学生工作部, 江苏 无锡 214153)

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生活秩序、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后疫情时代指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过去后的时期,其内涵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各国间的经贸往来相较于疫情初始阶段有所恢复;二是民众对于政治、经济、文化、健康理念、生活方式等有了新的认识;三是疫情使得世界政治、经济矛盾日益凸显。在这三个维度中,每个维度都包含经济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就业问题,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后疫情时代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路径探究的现实动因

(一)疫情变化及防控现状

新型肺炎疫情发生三年以来,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遏制了疫情的快速蔓延。但从全球范围看,疫情没有明显好转,有些国家“躺平”的态度给我国的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和压力,境外输入的人或货物引起散发疫情的风险依然突出,边境口岸的防疫压力依然显著。过去三年内,各地零星散发的疫情对生产生活影响巨大,隔离、封闭式管理、静默等疫情防控措施陆续出台,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学校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从目前全国及全球疫情看,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动态清零的目标不会改变,疫情防控不会松懈,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仍然较大。

(二)疫情影响下的经济现状及走势

疫情发生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我国经济发展压力重重,困难巨大。国内经济总体恢复较快,但是消费和制造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恢复偏慢。另外,国内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大,亏损面达20.6%。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但是制造业成本逐渐上升,疫情影响下“逆全球化”加速,给国家制造业带来不利影响。消费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但我国消费在疫情影响下持续低迷,目前消费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1.对产业的近期影响

从短期来看,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我国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消费端、生产端、投资端和出口端都面临多重困难,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最明显。2019年,我国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2020年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同比下降61.1%。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疫情对旅游业影响巨大。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餐饮收入为39527亿元,较2019年下降15.4%。从行业大类分析,各行业受疫情影响不一。建筑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跌幅较小,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增速仍在提升。疫情防控对农林渔牧、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影响也较大。

2.对经济的远期影响

从长远来看,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很大,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根据202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世界经济可能会以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增长。2020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认为世界经济已陷入“大封锁”,衰退程度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从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还引发了严重的就业危机和经济危机。在美国,申请失业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标志着长达十年的全球经济扩张已经结束。

(三)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市场现状

疫情影响下,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稳就业”“保就业”成为国家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一方面,疫情期间的交通管制导致很多劳动力无法返岗复工,造成劳动供给减少;另一方面,部分中小微企业陷入生存困境,用工需求锐减。此外,由于疫情影响,就业新形态出现,线上和平台用工需求大增。近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加之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路径探究的关键问题

(一)企业用工需求减少

疫情给我国就业带来的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等方面。从劳动力供给来看:第一,疫情期间的交通管制使得返乡劳动力无法及时返城复工,甚至退出劳动力市场,造成劳动力供给减少;第二,居家隔离令限制了线下工作的开展,使得线下劳动力供给减少,线上和平台劳动力供给增加。此外,疫情也对用工需求造成了显著影响:第一,因融资环境恶化,部分中小微企业陷入困境,用工需求减少;第二,受疫情防控要求影响,工作场所人员密集企业的用工需求也大幅减少;第三,疫情期间居民消费需求受到约束,导致企业减产,用工需求减少。

综上,疫情对企业冲击较大,为了控制用工成本,企业必然减少新员工招聘数量。就业岗位有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二)传统求职渠道不畅

自疫情发生以来,为了有效防止疫情传播,做好防控工作,传统的现场就业招聘会常被取消或延迟,线上招聘会成为求职招聘的主要载体。根据教育部的就业工作指导意见,部、省、校要建立联通的就业网络体系,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网络招聘。线上招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招聘难题,但与线下招聘相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招聘单位无法与应聘者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求职者因对用人单位了解不够而影响最终决策。

(三)大学生的心理定位偏差

“慢就业”是近几年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一种消极就业态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慢就业”现象越演越烈,已然成为就业工作的新常态之一。疫情期间,随着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很多学生思想懈怠、行为懒散,自我要求降低,形成消极就业的心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封闭管理使毕业生难以外出实习,缺乏真实岗位的实践技能训练,不利于培养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也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导致很多应届毕业生缺乏就业自信。

三、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就业工作体系,营造积极就业氛围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贡献度的重要标志,全校上下应把好就业工作的“方向盘”,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及全局性,聚集校内外各方力量,共同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学校要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校院联动、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就业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将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应召开党委会和行政办公会,听取就业情况汇报,精准指导促就业。学校要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灵活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督促指导相关工作任务的落实,动员毕业生积极面对就业、参加各种就业活动,鼓励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西部计划,保证“就业工作不暂停”“就业服务不断线”,营造浓厚的就业氛围。

(二)加强就业价值引领,树立就业信心

学校要重视职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深入探寻就业指导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加强“就业思政”工作体系建设,构建“普遍指导、分类指导、个性化指导”相结合、“课程平台、活动平台、咨询平台”相互支撑的分年级生涯发展指导体系,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定期跟踪寻访赴基层就业的校友,组建基层就业宣讲团,通过基层就业动员会或主题班会等形式,宣传、解读基层就业政策;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基层就业政策解读专题。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联合进校园,共同宣传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增强毕业生的就业信心。

(三)拓宽就业工作渠道,优化服务模式

主动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升级学校就业信息网,实现就业服务网络化。一是求职招聘走向“云端”。调整招聘形式,搭建“云招聘”平台,组织线上双选会,指导用人单位将线下宣讲调整为线上直播,由“面对面”到“屏对屏”,打造全天候、常态化网络招聘平台,摆脱时空限制,节省成本,提高人岗匹配率、对接成功率,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挖潜拓岗走向“云端”。积极与各省市人社部门及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机构合作共建网络招聘平台,全力打造“政府—学校—人力资源机构—企业—学生”五位一体的空中就业平台。利用“云端”平台积极举办各类空中招聘活动,拓宽毕业生求职就业渠道,努力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岗位不断供,守住特殊时期的就业主阵地。

高校和省就业主管部门应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的服务范围,建成覆盖全网的教育类就业信息数据库,对用人单位和职位进行系统的分类管理,形成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据库,智能匹配毕业生求职需求,实现用人单位端、学校管理端、毕业生端一体互联,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同时,毕业生可以通过电脑端、移动端双平台核对信息、投递简历、匹配岗位、参加面试、签订合约、申请求职创业补贴。政府、学校、企业能够及时了解毕业生供需情况,确保科学完成毕业生就业管理各项工作。

(四)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提升就业能力

积极推进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丰富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开设就业指导及各类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创新发展概论”“创业概论与实训”“创业管理基础”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邀请各领域专家和杰出代表担任校外就业导师,通过开设“求职微课堂”等形式,帮助毕业生了解职场环境,提升就业竞争力;建设“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推行探究式教学改革,研发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开设“职涯云课”,邀请学科骨干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等围绕升学考试、校招求职、行业分析等专题直播授课;依托学校就业创业直播平台,推出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精品课程供学生“云端”学习。

着力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教育实训体系,建立多维指导“求职实验室”,涵盖面试指导、个体咨询、团体辅导、考试指导等专题模块。积极引入社会资源,邀请校内外专家参与赛事评审、沙龙座谈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邀请行业专家举办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积极举办职业素质训练营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提高就业能力。重视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工作交流等方式,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五)着力破难点,帮扶就业困难学生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建成由班主任、辅导员、心理指导教师参与的“就业指导工作微网格”,坚持实行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制度,逐个摸清就业困难学生的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一生一策;根据困难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安排专人全天候提供就业补贴申领、就业心理辅导、就业技能提升、就业岗位推荐、择业期跟踪等精准服务。

四、结 语

毕业生就业事关国计民生大局,事关人才培养成效。未来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疫情防控常态化给就业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和挑战,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就业指导工作者应当聚焦国家战略,强化价值引领,优化就业服务,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创新就业服务举措,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影响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