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欣赏的幼儿美术活动实践研究
2022-11-25史苏超
史苏超
(溧阳市昆仑实验幼儿园,江苏 溧阳)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活动。幼儿的审美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耳濡目染及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要引导幼儿欣赏生活中、自然中、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将“游戏精神”融入美术欣赏活动中,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提升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欣赏的多元化内容
为给予幼儿多样化的文化熏陶和情感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选择可从身边的自然题材、人文题材入手,以此唤醒幼儿感知身边美好事物的主动性和敏感性。
(一)在自然中寻觅欣赏内容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自然界既能呈现静态美,又能表现动态美,如草地、假山、下雪、流水等,这些都能与幼儿进行美的对话。如春天就是一年中最绚丽的季节,引导幼儿观察欣赏春天的生态美、线条美、色彩美。小区里的鸟语花香、幼儿园的一草一木、种植园的勃勃生机,这些幼儿熟悉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运用美术的形式进行创意表达。
(二)在节日中发现欣赏内容
中国有许多内涵丰富的民俗节日,教师可让节日的文化背景、庆祝活动与美术欣赏相融,让节日民俗文化与艺术之美紧密相连。如元宵节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依托“元宵灯会”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如红包灯、小兔灯、荷花灯、金鱼灯等造型各异的花灯,让孩子感受花灯的造型美、对称美、色彩美,体验节日浓浓的乡土风情。
(三)在绘本中挖掘欣赏内容
绘本结合了趣味的故事和多元的美术表现元素,能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挖掘优秀儿童绘本中的美术元素进行欣赏,能激发孩子们欣赏阅读的兴趣。水墨画《漏》,油画《爷爷一定有办法》,拼贴画《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等,都具有美术欣赏的价值,能激发幼儿进行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如绘本《蚂蚁西瓜》,画面呈现简单而夸张的线条,让孩子们感受姿态各异、神情夸张的可爱蚂蚁。绘本《小黑鱼》的水彩拓印,让孩子们爱上了水彩拓印,创作出多元排列、重复拓印的美术作品。
二、欣赏的游戏化策略
陈鹤琴先生的游戏教育理论提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幼儿在游戏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将全部精神拿出来。”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美术欣赏活动游戏,多样的游戏策略让幼儿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策略一:故事情境贯穿始终
以美术欣赏《花草地》为例,教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美丽的花仙子,今天来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出示花仙子PPT 和魔法棒)我有一支神奇的魔法棒,我的魔法棒能请出许多彩色小精灵呢!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呼唤彩色精灵!学习口令:彩色小精灵呼啦,呼啦,变……(加动作)看,红色精灵来啦!看,黄色精灵来啦!看,绿色精灵来啦……以这样的故事贯穿整个活动,孩子们的欣赏兴趣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不断被激活。
策略二:音美交融快乐多
剪纸画《老鼠娶亲》中吹吹打打的场面很是热闹,让孩子也来体验一把娶亲的场景。播放锣鼓喧天的娶亲音乐,选个小女生头顶红围巾当盖头,其他孩子有的扮新郎,有的做轿夫,有的当乐手,迎亲队伍随着喜庆的音乐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婚礼的情境体验着实让孩子们开心愉悦,感受到了年画洋溢的浓浓民俗风情。
策略三:儿歌创编学创意
教师尝试增强欣赏活动趣味性,让幼儿轻松收获创作的方法。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尝试创编儿歌渗透创作的方法。绘本欣赏《吹泡泡》,将游戏编成短小的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串大泡泡,五颜六色多美丽,小朋友们拍手笑。”幼儿在说儿歌的过程中联想到玩“吹泡泡”游戏时的情景,想到自己吹出的泡泡的样子,调动起幼儿想画泡泡的欲望,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美术欣赏恰恰就是唤醒孩子内在的审美能力。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领下,教师基于儿童视角和需求,采用适宜的欣赏策略,让艺术之花在每位儿童心间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