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2022-11-25

新课程 2022年22期
关键词:典故中华幼儿园

胡 静

(岷县西城区幼儿园,甘肃 定西)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引导幼儿思想价值,传递精神情感,运用多元化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优秀品质与思想品格,实现持续化德育。幼儿正处于人生启蒙期,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区域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发展中形成了特色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凝聚。现代幼儿教育强调德育、美育,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时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幼儿感受民族文化,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主要教育形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下,能够大幅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使幼儿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二)丰富区域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多样、形式各异,包括诗词歌赋、书画剪纸、饮食礼仪、陶瓷服饰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使区域活动更丰富,能够为幼儿提供差异化活动,避免幼儿在重复性游戏活动中失去参与兴趣,使幼儿在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区域活动中身心健康成长。

(三)实现立德树人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有助于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能够使幼儿近距离感受文化意蕴,并通过设计多元化文化主题活动,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幼儿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对于幼儿而言,幼儿园是除家庭以往最主要的活动区域,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对幼儿思想道德品质产生较好的引导,使幼儿教育更具实效。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路径

为保障幼儿参与到各类游戏活动中,幼儿园通常划分游戏区域,按照区域主题开展游戏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区域游戏中时,应根据语言区、美工区、音乐区的区域特点设计多元化区域游戏活动。

(一)语言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言区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区域,在该区域中引入典故,能使幼儿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从中学习典故精神。幼儿阶段对于趣味故事有良好的兴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典故的形式开展语言区域活动,能够通过故事将文化传递给幼儿。选取孔融让梨典故,在正式讲解前,塑造典故场景,随机询问一名幼儿,“有两个香梨,一大一小,分别给你和你的伙伴,你选哪一个”,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幼儿思考,进一步引出孔融让梨的典故。完成典故讲述后,还可引导幼儿将语言区域活动中的典故回家讲给父母,给幼儿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除此之外,还可将传统文化作为主题,在语言区域内开展故事会活动,使幼儿自主学习并讲述文化故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语言区域活动中得到有效应用。

(二)美工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传统节日

美工区域是幼儿动手创造实践的主要区域,备受幼儿欢迎。在美工区域内,幼儿可通过手工制作、绘画剪纸的形式开展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美工区域活动中时,可将传统节日作为活动主题,例如,春节主题美工区域活动时,可带领幼儿剪窗花、写福字;端午节主题美工区域活动时,可带领幼儿合作制作龙舟,绘画特色龙舟与粽子;元宵节主题美工区域互动时,可带领幼儿制作花灯,并设置灯谜,组织闹花灯、猜灯谜活动。以传统节日的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中,幼儿易联系日常生活,促使区域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

2.地方特色

除设置传统节日外,还可将地方特色文化作为美工区活动主题,选取当地特色工艺,带领幼儿感受民间工艺文化。开展区域活动时不能仅限于当地特色工艺文化,还可引入其他区域的民间文化,使幼儿感受到我国地方差异及文化差异,通过多元化地方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结合美工区域特征,可将布艺粘贴、国学经典、毛根制作、风筝艺术、剪纸艺术等作为美工区域活动,开展特色手工制作,激发幼儿想象力,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艺术审美。

(三)音乐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唱歌表演是音乐区域活动的主要形式,能够促进幼儿表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音乐区域活动中时,可带领幼儿学习《明月几时有》《在水一方》等由经典诗词改编而成的歌曲,以音乐的形式使幼儿感受中华诗词歌赋的美。此外,还可带领学生学习并演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教师为幼儿讲述国歌创作背景,使幼儿在国歌中感受红色精神,以此培养幼儿家国情怀,通过歌曲实现德育。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能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幼儿的思想品格与德育认知,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应结合不同区域特征设计游戏活动,使幼儿感受不同的文化特色。

猜你喜欢

典故中华幼儿园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读成语典故偶得六首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