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如何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
2022-11-25丁有香
丁有香
(甘肃省兰州新区西岔镇中心幼儿园,甘肃 兰州)
科学是幼儿五大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进而使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小实验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能够满足幼儿的科学探索欲望。而且幼儿的动手意愿非常强,他们喜欢操作生活中的各种小物件,一块小石子就能让幼儿玩弄半天。因此,教师要设计简单、趣味性强、实验效果明显的科学实验活动,且实验材料要注意生活化与简单化,从而便于幼儿操作和探索,进而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活动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是科学家诞生的摇篮,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景观充满着好奇和敬畏。日常生活与教学中,我们总是能听到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不是说树叶在秋天就变黄了吗?为什么秋天到了,树上还有树叶呢?为什么白天还能看见月亮呢?傍晚,太阳落到了哪里呢?蚂蚁住在哪里呢?它们那么小,平常都吃什么呢?泡泡水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当幼儿提出这些问题时,家长或者教师会运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解释,然而幼儿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他们有时候不能完全理解家长和教师所解释的语言,而且有时候家长和教师也未必能解释清楚。科学实验能够引导幼儿经历观察、探究、记录、分析以及归纳的思维认知过程,能够培养幼儿发现问题以及自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以及思维力和学习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还能够培养幼儿认真、坚持、独立思考、耐心的良好品质,还能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以及团结互助能力。因为很多实验活动的实验周期比较长,且部分实验活动需要多人之间的密切配合,那么日积月累,幼儿就能逐步获得良好品质以及人格素养等方面的发展。比如,幼儿园区角的种植实验活动,任何一种植物的栽培都要经历播种、发芽,甚至包括开花、结果的过程,这一过程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而幼儿就需要加强对植物的观察,且要对植物进行细心照看,所以这一过程就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成长。
当幼儿在科学实验中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那么他们就会将这一思维品质延伸到其他学习活动中,进而逐步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
二、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活动的组织与引导
当教师认识到了科学小实验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那么就要结合幼儿园周围的环境资源以及班级幼儿的特点,组织展开多样化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中获得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一)组织幼儿展开观察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能力
观察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是幼儿科学思维形成的重要基础。比如,对一年四季景色特点的感知,有的幼儿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验简要描述一年四季的特点,而有的幼儿只能用热来形容夏天,用冷来形容冬天,这就是观察力与感知力的区别。而且大部分实验都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与归纳的,都需要实验者具备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观察蚂蚁或者其他小昆虫的实验。幼儿对大自然中的各种小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当他们看到成群结队的蚂蚁时会大声喊道:“看!蚂蚁,这么多蚂蚁!”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观看蚂蚁的活动以及饮食喜好等。而且观察实验活动之前,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猜想蚂蚁喜欢吃的食物,并准备好相应的食物,包括带上纸和笔,画出蚂蚁的外形轮廓等。而且观察实验之前,教师要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引导幼儿不要用手触摸蚂蚁以及其他小虫子等。在充分观察蚂蚁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如几只蚂蚁一起搬运幼儿放在地上的食物、蚂蚁大致的外形特点等。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展开“会变色的花”的科学观察实验。花朵的颜色几乎都是自然形成的,然而如果被人为地加上了相应的化学剂,那么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浅色月季花,或者是常见的芹菜和香菜等展开实验探究。具体是将准备好的植物分别放入两个透明玻璃瓶中,并在透明玻璃瓶中注入相同多的水,其中一个滴入几滴蓝色墨水,静置,引导幼儿观察两个玻璃瓶中植物颜色的变化。
(二)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种植活动能够引导幼儿详细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耐心以及责任心。种植活动还会引导幼儿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进而能够有效启迪他们的思想。因此教师要尽力给幼儿创建种植活动的机会和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幼儿园的植物角展开种植实验活动。一般情况下,幼儿园内都会有植物角,在这小小的天地内,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经历播种、松土、浇水以及观察与采摘的种植过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幼儿园的植物角内种植当地易于生长的蔬菜,或是豆角,或是茄子,或是丝瓜,或是南瓜等。每隔一周的时间,教师都要引导幼儿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展开种植实验活动。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教师要充分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引导家长带领其子女参与到植物种植活动中,或是农作物种植,或是家庭内花朵的种植等,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实验能力。
(三)生活化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只能展开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所以基于生活常见物品的科学小实验就能深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就能初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意愿。因此教师要提供常见的生活用品,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常见的生活材料制作不倒翁。不倒翁的摇摆状态往往会让幼儿兴奋不已,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塑料乒乓球、橡皮泥、彩纸、绿豆等展开实验操作。教师要进行实验步骤的操作示范,将塑料乒乓球剪开一个小口,将橡皮泥放入小球底部中间位置,用彩纸做一个圆锥体,并与乒乓球粘贴好。教师要鼓励幼儿亲自动手,如果幼儿本身的动手能力比较欠缺,那么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也可以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共同经历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叶子、石头等展开实验探究。如常见的树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搜集生活中的树叶,然后将其带入幼儿园,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种类树叶的颜色以及外形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树叶,引导幼儿认识树叶的叶柄、叶脉以及叶片,引导幼儿制作树叶标本等。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制作泡泡水。晶莹透亮的泡泡常常能深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他们会在泡泡水的制作实验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那么教师就要准备好清水、洗洁精、洗衣液以及其他材料,引导幼儿将其按照一定的比例兑在一起,摇晃均匀,然后制作泡泡。
(四)教师要做幼儿科学实验的参与者、引导者与支持者
科学实验探究中,幼儿是实验探究的主体,然而由于年龄小,动手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不足,他们的实验探究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实验探究的参与者、引导者与支持者。
如上述内容中提到的泡泡水的实验操作,有幼儿制作出的泡泡水不能产生泡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那么教师就要带领幼儿重新制作泡泡水,引导幼儿认真参与每一个实验步骤,反思自己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如上述内容中提到的制作不倒翁的科学小实验,乒乓球本身的材料以及厚度就决定了剪小口的这个过程比较困难。而且幼儿剪刀很难操作,但是如果让幼儿用其他锋利的剪刀,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教师就要在实验探究之前准备好剪切好的乒乓球,并告诉幼儿基本的剪切方法和技巧,引导幼儿明白这个步骤是人为操作的,不是乒乓球本身的形状等。
如绘画植物生长变化的科学小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正面鼓励与引导,要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因为植物的外形比较复杂,然而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绘画能力又非常有限,如果教师再进行一味的批评与指责,那么就会让幼儿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就会影响幼儿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给予鼓励性和具体化的评价与引导。如松土环节,幼儿将泥土翻到了外边,那么教师可以运用幼儿听懂的形象语言,告诉他们泥土就是种子的家,如果泥土都被扔出了外边,那么种子会非常伤心的,自然就不会发芽,更不会生长。当幼儿学会了松土的动作,那么教师就要夸赞:“你真厉害,这么快就学会松土了!”
如上述内容中的蚂蚁观察实验,教师可以与小朋友一起观察蚂蚁的活动和外形特点,并将观察到的蚂蚁外形画出来。教师可以一边画画一边分享他观察到的蚂蚁外形,一边讲述画画的相关技巧,从而起到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总而言之,科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实验是幼儿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组织幼儿展开多元化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引导他们经历观察、分析、操作、记录以及总结归纳的实验探究过程,从而切实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