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和课程中的渗透
2022-11-25阙宝童
阙宝童
(福建省福鼎市桐城第二中心幼儿园,福建 福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种类繁多。古人特别擅长借物言志,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形象也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其中,竹子更是形成了体系庞大的竹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有句古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由此可知,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同时代,竹子的寓意也不尽相同,在唐宋年间,竹子代表着虚心自持、高风亮节。因此,很多时候竹子成为吟诵、传唱的主题。下面主要讲解竹文化在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和课程编排中的灵活应用。
一、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竹文化的意义
(一)利用竹文化丰富幼儿课堂活动
利用多姿多彩的竹文化,可以丰富幼儿园的课堂活动。幼儿园的很多角落充满大自然的颜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幼儿,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大自然中,观察竹子,收集竹叶,谈论竹子的习性。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玩耍能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在交流中锻炼幼儿说话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幼儿园的教育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可有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在幼儿园环境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使幼儿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对竹子产生符合现代气息的情感。当然,在教导幼儿学习竹文化的同时,幼儿园的老师也在不断丰富自己对竹文化的认知。相信这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园老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不再是课程的指导人,而是课程的研发人,在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净化了教师的心灵。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学习、领会丰富的竹文化,一起感受家乡的魅力。幼儿与教师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社会气息,领悟人与自然相依相敬的微妙关系,将竹文化的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教会幼儿亲近自然、敬畏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构建具有“竹艺”特色的园本课程
“竹艺”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师幼互动共同构建的课程。我们以竹之特点、竹之形态、竹之秘密等为媒介,开发了以竹为“媒”的“竹艺”教育内容,创新了以竹为“选”的“竹艺”五大区域,形成了以竹为“材”的“竹艺”户外游戏,从走近竹资源到走进竹艺,教师和幼儿深深体会到了“竹艺”园本课程的丰富多彩。“竹艺”课程资源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三)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社会情感和艺术表现能力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竹之韵”提高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竹之趣”促进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竹之美”激发了幼儿的艺术表现创造力。幼儿在摸竹、闻竹、探竹中,较好地激发和满足了对“竹”的好奇心,并进一步关注竹,思考竹之奥秘。在“竹之趣“活动“玩竹梯”中,幼儿小组合作想象了多种玩法:两人扶住竹梯,其他人在梯子间进行钻爬;将竹梯架在轮胎上进行竹跷跷板的游戏。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更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实践表明,幼儿的观察兴趣、探究热情、合作、谦让、与人交往、艺术创造、表达表现等能力在竹韵、竹趣、竹美中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竹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和课程中的渗透措施
(一)依托竹文化,开发竹乡园本课程资源
园本课程资源是幼儿园特色的基础和保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园利用本土独特的竹资源背景,找到了文化和育人的契合点,开发了具有本土气息的竹文化特色课程资源,并整编为主题活动融入原有课程中,充实了幼儿园课程,形成了独特的办园特色。如今幼儿园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竹文化气息,张扬了个性与特色。
1.竹乡特色“幼儿园玩墨游戏”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玩笔、玩墨、玩砚、玩纸等内容,通过玩墨游戏,让幼儿感受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以达到开发其多元智能的目的。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深受孩子和教师的喜欢。
2.新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资源具有生活性、社会性、主动性和互动性特点,并且根据这一特点大胆改编和创新了利用地方资源开展的竹类民间游戏,编写了《新编民间游戏120 例》一书,其内容涵盖健康民间游戏、科学民间游戏、社会民间游戏、艺术民间游戏、亲子民间游戏五大类,非常富有地域与地方特色,深得幼儿园和孩子的喜欢。
3.竹乡“幼儿园生态式区域活动”课程资源主要是积极挖掘主题背景下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区角活动内容与模式,重点关注幼儿的兴趣、热点,关注乡土资源的有机渗透和材料的互动。
(二)根据常规活动设计富有个性的课题
幼儿园的活动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户外活动,户外的游戏活动视野开阔,幼儿的活动空间大,是最主要的体育活动形式。要融入竹文化,从户外游戏活动环节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幼儿园的日常安排中,幼儿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一般不会低于两小时。在游戏中,幼儿奔跑、嬉戏,增加了运动量,对其身体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运动量的增加也使幼儿在活动中锻炼了手脚的协调能力。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竹资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如四川的大熊猫,大熊猫的主要食物就是竹子。教师灵活利用这一特色,提倡将国宝大熊猫和国宝的食物融入幼儿园环境。因为竹子资源丰富,方便种植。因此,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园中采集随处可见的竹叶。采集活动新鲜有趣,幼儿可以组团收集,也可以独自探险,采集游戏的热情高涨。当然,幼儿园也可以设计一些亲子互动的课题。组织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动脑,可以比赛用竹子制作高跷、手推车,或者制作梯子、搭盖迷你小屋等。还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一双竹筷子,并鼓励幼儿将自己动手制作的竹筷子带回家。幼儿用自己做的竹筷子吃饭更香,更有成就感。或者,还可以教幼儿做竹筒饭。幼儿可以自由结组,喜欢木工活动的可以负责砍竹子制作竹筒,喜欢烹饪的则可以负责蒸煮米饭。幼儿在活动中明确分工,协作有序,共同享用劳动成果。这样做就将竹文化渗透到幼儿骨子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性格特点,制作一些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活动器材。幼儿在玩耍器材时,游戏性强,气氛活跃。传统的游戏方式过于老套、死板,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幼儿园需要不断创新,改革旧的游戏内容,添加新时代的元素。还要积极开发新的游戏项目,丰富幼儿园的游戏体系。比如,幼儿园可以先组织幼儿动手采集优质的竹子,然后让幼儿用收集的竹子制作个性手推车。制作游戏结束以后,制作出的个性手推车不要丢弃,可以将这些制作好的个性手推车保存起来。在下一次体育活动中利用这些手推车开展推车车比赛等。在推车车比赛游戏中,幼儿快速奔跑,锻炼了腿部肌肉。在奔跑的同时,幼儿还要用双手扶住小车,并且保持平衡不让小车翻倒,另外还要掌控小车的前进方向。这样既锻炼了幼儿双臂的肌肉,又让幼儿在奔跑中手、眼、腿协调前进。简单有趣的推车车比赛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全面发展,实现一举多得。这些用竹子制作的玩具器械,从材料的选取到玩具的每一个加工制作过程,都是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的,真正实现了就地取材,材料无成本,过程安全又有趣。利用自己亲手制作的玩具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既有趣又满足,幼儿的玩耍热情高涨,形成了一种温馨有爱,团结、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走进竹文化
在幼儿园的实践课题中,要善于利用富有地域特色的竹资源,以竹子为重点开展一些有竹子特色的主题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以竹子为主题的特色活动,挖掘各种各样的竹文化中富含的教育资源。进而发展研究以各种独特的竹文化资源为主题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在学习竹文化的同时,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眼球,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快乐地探索。例如,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以探险为主题的远足活动。幼儿园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将随处可见的竹资源利用起来,设计别具风格的竹子主题活动。同样,这也是将地域特色融入幼儿园活动的过程。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首先,教师要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到附近的竹林进行有趣的探险活动。教师可以领着幼儿一起扛起锄头,结伴而行,走到竹林深处去挖掘刚出土的竹笋。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睁大眼睛去发现刚冒芽的竹笋。另外,在探险结束以后,教师和幼儿可以把挖到的竹笋带回幼儿园进行仔细观察,或者把这些竹笋宝宝削成碎屑,制作贴画。这样的探险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体力,又培养了幼儿勇敢的性格。
(四)体验竹文化
通过实践活动,不难发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课程内容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富有地域特色的主题活动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让幼儿乐于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快乐。幼儿园更注重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在幼儿园的所有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因此,要想办法将竹文化融入集体活动中。
1.将特色主题融入众多活动
经过长久的实践与总结,我们发现若是从幼儿平时的生活当中选取相应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各地的文化作为课堂的主题时,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他们有更大的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主动探寻发现课堂更多内容。如与竹文化有着深度关联的名胜景点,都可以与竹文化主题相结合,以此来举办相关的竹文化主题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让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景点的美丽风景,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相关的绘画艺术活动,再让幼儿运用手中的画笔来展现他们心目中的优美景色。最后,可以开展相应的旅游活动,让家长带领幼儿一同前往名胜景点,使幼儿可以体验到这些景点中的自然风貌,对竹文化产生更深的感想心得,为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
2.用现代技术展现家乡新貌
最近几年来,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将各地的自然美景与优秀的地域文化直观地展现于幼儿面前,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促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能有较大的发展。例如,在为“家乡的未来”这一主题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家乡的新面貌用摄影机记录下,再将其应用至与之相关的教学当中;或是让幼儿自己去见证影视画面中竹子生长的过程。这样的方式既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对家乡的深爱之情,又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开阔幼儿的眼界,延伸其思维,进而促使其意识到如何去关心、呵护自己生活居住的地方。
3.促进师幼互动,生成可持续资源
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教师自行拟定编排的主题网络活动当中会有一定的主观意识,并不能完全反映幼儿的思维与想法。因此,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样的错误,保障主题活动开展的质量,需要教师注意将自身考虑的角度放到幼儿的视角,去倾听幼儿的心声,去了解幼儿的想法,去掌握幼儿的兴趣,多方面、多角度地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以更好地让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较好的互动,从而让主题活动的开展更具价值,更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阐述富有意义的内容。比如,在“竹”的主题活动当中,可以发现幼儿对竹笋的好奇心与研究欲被点燃。于是教师就可以基于此去组织开展与竹笋有关的系列活动,如挖竹笋。在这样的活动模式下,幼儿很快就能提起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去思考、实践、尝试、创造。
(五)创建教育环境,营造竹文化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也就是说,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可以在幼儿教育的课堂深入营造竹文化的学习氛围,进而让幼儿更了解竹文化,加深对幼儿的竹文化熏陶。
1.活动室内的环境创建
要让幼儿充分地感受竹文化,从始至终得到竹文化的熏陶,就需要教师与每一位幼儿深入互动,依据不同幼儿的情况来充分将幼儿动员起来,激励他们共同参与到竹文化环境的创建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与竹文化产生互动,与环境关联,从而深入体会竹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在创建完成后,活动室内也形成了丰富的竹文化氛围,能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头到尾受到竹文化的熏陶,进而进一步发现家乡之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活动室外的环境创建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竹文化,课下也能受到竹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广泛收集或是制作各类精美的竹工艺品,将其摆放至走廊当中,将整个走廊打造成竹工艺品主题的艺术长廊;可以将与竹相关的食物素材图片以及竹笋等原材料展示在走廊当中,将其打造成竹类饮食文化长廊;也可以将竹文化主题的摄影作品、影视作品、歌谣等展示于走廊的墙面,将其打造成竹文化精神文化长廊。如此一来,幼儿可以在这些长廊当中阅览更多竹文化延伸出来的新奇事物,从而进一步受到竹文化的熏陶。
3.幼儿园大环境创建
幼儿园楼下用于支撑的外围,也可以用各类竹子来进行装饰与布置,其余地方可采用竹子风铃等来进行相应的装饰,将整个幼儿园与浓厚的竹文化相匹配,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