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几点思考
2022-11-25娄燕
娄 燕
(甘肃省合作市第一幼儿园,甘肃 甘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加工与再制造等活动,能有效萌发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一、收集废旧材料,学会分类
垃圾分类是一种能够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的处理方式。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较弱且认知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收集废旧的材料并学会对其进行分类,从而促进他们提高自身的分辨能力与整理能力,培养其环保意识。
例如,在教学时,首先创设情境,教师指着地面上的零食袋向孩子们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地上的东西是什么啊?”孩子们纷纷答道:“垃圾。”随后教师提问:“大家设想一下,如果地上到处都是这种垃圾,那么教室的环境将会变成怎样?你们是否还能在这样脏、乱、差的环境下认真学习、愉快玩耍呢?”孩子们纷纷摇头,于是教师继续提问:“大家觉得垃圾应该放到什么地方呢?扔在地面上可不可以?”有的孩子发言:“不可以,应当放进垃圾桶里。”教师表示了认可:“没错,我们应该把垃圾宝宝送到它的家里,那么小朋友们知道如何把垃圾宝宝送到属于它的家吗?”由此引出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学会通过对垃圾进行观察、分析与比较,从而顺利地进行垃圾分类。
二、收集废旧材料,优化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通过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将其布置在教室、走廊等场所,从而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使他们亲身体验到废旧材料再利用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引导:“大家有没有觉得教室的环境有些单调呢?我这里有一些废旧的塑料瓶与纸盒,老师觉得如果直接扔掉非常可惜,不如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一些小制作。当然大家也可以自行去收集身边的一些废旧材料,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意,用这些材料装饰我们的教室,看看哪个小朋友的作品最富有新意。”在布置了活动任务后,孩子们便积极投入制作当中,最后制作了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如有的小朋友利用纸杯、硬卡片与彩笔等材料,制作了一个可爱的小企鹅,摆放在教室的窗台处。在上述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创造优美环境,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艺术潜能,使他们发现废旧物品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三、收集废旧材料,创造加工
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孩子们身边常见的废旧材料,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尝试对废旧材料进行创造性加工,使其产生“变废为宝”的兴趣,引发他们参与环保的行为。
在进行手工课教学时,教师引导并提问:“对于空的塑料瓶、看过的报纸等废弃物品,我们通常会选择直接丢进垃圾桶中。然而这并不是最环保的方法,大家能想到怎样处理这些废弃物品更加环保吗?”通过提问,孩子们都感到非常困惑,教师可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并讲道:“图片中大家所看到的玩具、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常见的生活垃圾制作的,如易拉罐、玻璃瓶、纸杯、纸盒、报纸等。”孩子们都感到非常神奇,对这些物品充满了兴趣,紧接着组织他们亲自利用废旧材料创造加工,尝试制作一些玩具与工艺品。
四、收集废旧材料,丰富区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师应当注重引导他们发现并收集废物品,通过变废为宝、多元融入,充分凸显环保理念。
幼儿园可以在教室内设置美工区、建构区、益智区、表演区等区角。考虑到教材来源于生活,教师总结:“大家可以多留意、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积极去收集周围的废旧材料,然后变废为宝,将这些材料作为我们区域活动的素材,在实现学习目标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激励与指导下,孩子们都非常积极地去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并将其放置在班级内合适的区角。例如,将各种纸盒、酸奶杯、纸筒、牙膏盒、木头、牙签等废旧材料放置在班级的建构区,极大地丰富了这一区角。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利用建构区内的废旧材料,制作了各种图形,包括房屋、火箭、飞机等。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收集废旧材料去丰富班级区角,不仅成功满足了游戏与活动的需要,同时有效地向孩子们渗透了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明白了废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