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新”建设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路径创新研究

2022-11-25何诗瑜李小虎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四新辅导员育人

何诗瑜,李小虎

(铜陵学院金融学院,铜陵 244000)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崛起,中国现代化发展步入快车道,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在新技术、新需求以及新国情的不断推动下,国家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标志着我国要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下简称“四新”建设),“四新”建设正式启动。作为国家战略,“四新”建设立足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必将对未来中国的教育事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四新”建设立足于学科建设,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当前国际形势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国内外文化冲突与融合不断加深。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政工作的主力军,是陪伴和指引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参与者。“四新”建设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高校辅导员工作要立足地方应用型高校,明确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提高其能力素质,不断创新工作路径。

1 “四新”建设新亮点

“四新”建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社会不断发展,出现的问题趋向于复杂化,前沿学科和人类社会发展开始面临全球性挑战,单一学科的知识、方法体系已经不能解决新的难题,多学科开始趋向于交叉研究发展,同时学科自身也开始不断变革创新[1]。“四新”建设在现有的学科基础上,强调学科交叉,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各个学科,促进学科发展。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做好高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时,不仅要做好“四新”建设要求下的应用型学科建设,还要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科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手段等方面做好配套工作。

“四新”建设的目标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契合社会发展的更高需求。一直以来,高等学校为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培养并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随着先进科技文化的发展,新时代人力资源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对传统学科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学科人才供给又不足。辅导员要在新形势下做好育人工作就应当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将新需求落脚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贡献力量。

新的国情要求“四新”建设强调中国文化、中国特色对学科建设的影响。当前我国国情出现新变化:在国内,中国特色进一步凸显,树立文化自信,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国际上,随着中国大国崛起,在世界学术舞台上要发出中国声音。这就要求必须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将中国特色根植于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同时,也借此参与国际竞争和规则制定,更多地将中国方案贡献到世界舞台之上。

2 “四新”建设背景下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能力素质新要求

由内涵单一到角色多样、由突出政治到全方位兼顾、由单打独斗到全员育人,一直以来,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新时期社会需求不断发展,国际国内经济与社会形势不断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四新”建设顺应时代变化,紧抓创新要求,开创高等教育新变革。而为了顺应高等教育的这一重大变革,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产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对其工作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

2.1 提高合力育人意识,做好多方配合的“协同发力者”

“四新”建设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强调学科协同、信息技术融入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前沿领域同传统文、理、工学科实现深度交叉融合,社会发展的同时,需求也不断变化,促使高校要在协同育人方面精准发力[2]。面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新变革,辅导员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力量,应当承担起学生学习、思想等多方面“协同发力者”的角色。

“四新”建设需要学校层面的整体布局和把控,多学科融合发展。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四新”建设中把握地方特色的同时做好新学科的构思与搭建,与此同时也更需要辅导员做好基础工作,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党团班级建设等方面担当起“协同发力者”的角色。高等教育质量变革以及新学科的衍生和发展不断加深,随之而来的是对高校协同育人能力的考验。地方应用型高校正处于学科转型的重要时期,一方面涉及高校管理结构、学科体系、教学方式、培养方案等全方位、系统性改革,另一方面改革阵痛期在所难免,随之产生的定位模糊、制度空缺等改革弊端也一并凸显,种种变化和问题都会对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辅导员工作与学生群体最为亲密,决定了他们对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思想动态更为了解,能够协同高校质量改革取得实效,缓解阵痛期痛感,将各方育人力量更好地融入学生工作中[3]。因此辅导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协调策划能力,主动承担并明晰育人职责,努力成为凝结各方教学资源、手段和方式的 “纽带”,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协同作用。

2.2 加强责任担当意识,做教育引领的“主动出击者”

辅导员长期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他们作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战斗员”的身份毋庸置疑。但是一方面部分辅导员入职时间短,缺少工作经验,处理日常事务效率不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情况难以科学预判和及时应对;另一方面,部分岗位工作时间长的辅导员,凭借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尽管能够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开展,但有的辅导员仍然欠缺工作热情,缺少主动创新意识。

当前高等教育“四新”建设正在大刀阔斧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地方应用型高等院校也尚处于转型的深水期,新的学科建设和办学内涵还处在不断发展和摸索的阶段。在这样一个处于变革中的办学环境下,学生的专业认知、价值观念、人生追求等都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复杂并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对这些思想变化,辅导员必须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被动参与者和经验论者转变为思想教育的主动出击者。在学科建设中不断观察和思考学生的细微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主动做好思想引导和学科教育。

2.3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做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开拓者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产业革命和前沿技术发展融入各个学科。这一发展趋势必将推动高等教育在形态、理念和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就人才培养而言,原有人才培养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传承,而如今更多的则是强调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和创新。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手段等人才培养方式丰富多元,学科建设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四新”建设迎接新技术的挑战,必须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努力实现新技术和新学科融合。

学科创新的同时,辅导员也应当不断更新学科思路,争做新学科思政教育的创新开拓者。教育活动的本质是知识的传递,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都已经不再满足于只从传统课堂获取知识。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推进“四新”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例如,不少高校推出各类优质慕课、金课,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学科知识[4]。此外,学生的思想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随着社会的开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更加多元。辅导员在这样的学科建设步伐和学生个性特点变化中,更应当提高对新兴技术和前沿发展的敏锐嗅觉,将创新发展理念贯穿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将各类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创新理念根植于头脑。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创新战略定位,既是“四新”建设下高等教育对辅导员工作的现实需要,也应当是教育者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3 “四新”建设背景下辅导员工作路径创新

3.1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作为时代的产物,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空间。调查显示,20~30岁的网民占比达到近20%[5]。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是与互联网密不可分。“四新”建设在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融入学科教育的同时,也为新学科建设背景下的辅导员育人工作路径创新提供了思路。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最亲近的教师,应当将各类新技术融入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网络作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重要连接媒介,除了基本的沟通交流功能之外,也是辅导员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

3.2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简称“两微一端”)是高校大学生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网络平台。辅导员可充分利用网络育人的工作模式,以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渠道和手段进行思想引导,不断丰富网络内容,巧妙运用“互联网+”手段,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积极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6]。

一方面,加强网络宣传主阵地建设,多在“两微一端”中拓宽各类宣传交流平台,注册各类公众号等,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各类丰富多元的教育素材以及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网络内容,增加内容趣味性和吸引力,打造优质网络文化产品,正向激励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和网络技术能力,将辅导员原有的思想政治引导能力与网络技术新渠道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高点击量的网络空间,动员学生团队和专业教师形成网络教育新力量,构建闭环网络育人体系。

3.3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平台越来越丰富,传播速度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校园网络文化空间的舆论成为影响学生思想变化的重要风向。在当前社会,要积极应对网络信息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高校学科“四新”建设不断推进,学科思想内涵不断迭代更新,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不断深化,都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重要影响。加强校园网络空间的舆论引导工作,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对于校园意识形态工作的把控力,是培养新时代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证。

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必须组建强有力的网络团队,充分掌握“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吸取各种先进思想和前沿技术,把握网络文化传播的主动权。时刻关注网络舆论走向,及时做好舆情预警和研判,净化网络空间。以新时代主流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动疏导舆论导向。其次,要从学生成长个性出发,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导向,积极培养学生的网络风险意识,学会独立思考,减少盲从,提高网络信息甄别能力。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根植责任意识,树立网络新思想,提升网络文明素质[7]。

4 打造高质量育人新模式

4.1 紧抓立德树人,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四新”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于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来说,高等学校层次不一,都会有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型大学注重通识教育,重基础,宽范围,注重科学研究和培养高精尖人才。地方应用型高校则更多的注重以赛促学,通过学科竞赛等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或者通过各种创新创业实践,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一个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要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推进本科教育“四新”建设,必须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教育质量改革,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中国”建设。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一环,必须将立德树人根本理念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培养的方方面面[8]。广大辅导员要将道德修养作为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准绳,要从自身做起将国家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学生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成长成才,为中国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添砖加瓦。

4.2 突出个性化育人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人的个性追求更加多元,各种信息文化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不断凸显,对差异性和区别有着强烈的愿望,随之一同产生的便是多元的个性化需求。当前“四新”建设不断推进,新的学科思想和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而这一阶段正是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调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方式,只会扼杀学生多渠道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地方应用型高校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首要任务,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找到与当今大学生最匹配、最紧密的交流和引导方式,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

个性化育人其实也是在教育中体现公平公正,保证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和谐的发展。辅导员是学生最亲近的人,每一个称职的辅导员都应该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差异。首先,要创新育人方式,注重个性化高质量育人,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辅导员老师要帮助学生找准自我定位,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优势;同时也要批判性的认识到学生身上的不足,进行多维度全方位评价,帮助学生多角度反思和感悟。其次,社会不断变迁,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改变,辅导员既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量身定制精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也要不断丰富教育内涵,鼓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从思想上引导他们打好基础,积极适应社会变化[9]。再次,在进行“四新”建设的同时,也要突出高等教育的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进行有益的探索和选择,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当下高等教育新的发展时期,各高校应当深刻把握“四新”建设发展契机,将“四新”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使学科建设的硬件与辅导员育人能力的软件相匹配,认真总结“四新”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新规律,不断探索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新路径,为实现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的在“十四五”期间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到2035年基本建成教育强国目标而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四新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彭州市:“四新”创建廉洁城区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浅谈勘察设计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品产业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