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栽培圣女果主要病害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2-11-25李建国山东省郓城县农业农村局山东菏泽274700
●李建国(山东省郓城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 菏泽 274700)
圣女果又名葡萄番茄、樱桃番茄,俗名小西红柿,其外观艳丽,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番茄红素等营养素,具有护肝、润肤等功效,是一种生食的优良水果,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近年来,山东省郓城县大面积发展圣女果温室栽培,但受温室内独特的小气候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温室栽培圣女果易出现各种病害,管理不当容易蔓延,严重影响果实商品性及经济效益。
1 常见病害
1.1 晚疫病
1.1.1 发病症状晚疫病在圣女果生长周期内均可发病,可侵染圣女果叶、茎、花、果等各个部位,尤以叶和果易感。叶片被侵染后可产生具同心轮纹的水渍状褐色病斑;茎受侵染后病斑为黑色腐败状,稍凹陷,植株易从病处折断;果实受侵染后产生不规则云纹油渍状暗绿色病斑,后病斑变硬,当温室湿度大时,病斑处出现白霉层。
1.1.2 发病因素及规律圣女果晚疫病的病原菌为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病原菌可通过田间操作及雨水进行传播,常表现为中心发病。棚内湿度大、温度偏低,可造成晚疫病发病快且发展迅猛,如棚内相对湿度达90%以上、温度15~25℃时,病菌很快繁殖侵入植株,出现中心病株,如不防控,第2天即会发展成一片,再不及时防控,2 d后整个温室发病,甚至绝产。另外温室土壤肥力差、管理粗放也可引发该病。栽培过密,修剪整枝不到位,导致棚内不能很好的通风透光,圣女果容易染病。重茬不轮作的温室发病重。
1.2 早疫病
1.2.1 发病症状病原菌可侵害叶、茎、花、果各个部位。受害叶片会形成具有同心轮纹水渍状褐色病斑;茎部发病出现具同心轮纹的褐色椭圆形病斑,一般不缠绕一周;果实被害产生有轮纹的圆形或椭圆形凹陷病斑,棚内湿度大时,受害部位均会出现黑色霉层,这点与晚疫病有明显区别。
1.2.2 发病因素及规律病原菌附着在种子或病残体上传播,借气流、浇水及农事操作从气孔或伤口侵染。据棚内观察,高温、高湿的环境易导致该病流行暴发,当棚内温度达25℃以上,湿度达到75%以上,早疫病发病严重,叶片从下往上依次枯死。另外,若棚内土壤肥力差,管理粗放,连作重茬,也易发病。
1.3 叶霉病
1.3.1 发病症状主要侵染叶片,茎、花、果实亦可受害。受侵染的叶片正面会出现边缘不明显的黄绿色斑点,背面有褐色霉层,并逐渐布满叶背。受害果实出现黑色凹陷病斑,后果实硬化,无商品价值。
1.3.2 发病因素及规律该病菌可附着在种子或病残体上传播。连作2年以上的温室,棚内病原菌数量积累多,容易发病;当棚内湿度高于80%时,病害迅速蔓延;若温室内经常大水漫灌,造成棚内积水,或栽培密度大,整枝不及时,导致棚内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也易引发该病。
1.4 灰霉病
1.4.1 发病症状叶片受害后在叶尖或叶缘形成“V”形褐色病斑,受害果实出现水渍状病斑并软腐,棚内湿度大时可形成生灰色霉层。
1.4.2 发病因素及规律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可附着在病残体上传播,借气流、水源或农事操作经伤口、花器或衰老的器官侵入产生危害。棚内温度16~23℃,湿度达到90%时,往往发病严重;栽培密度过大,棚内通风透光差,则发病严重;偏施氮肥,引起土壤缺钙,也易染病。
1.5 枯萎病
1.5.1 发病症状最初感染发病的植株叶片在中午表现萎蔫下垂,发病部位内部维管束变成褐色,色泽偏淡,如同缺水,但其余时间正常,随后植株病情加重枯死,病叶仍留在植株上不脱落。
1.5.2 发病因素及规律该病为尖镰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传播,通过浇水从幼根或伤口侵染。连年栽培、不换茬、土壤板结的棚室易引起该病的发生;栽培管理不当可造成大量根系受损,植株抗病力弱,发病严重;不注意防控土壤害虫,也会加重该病发生。
1.6 青枯病
1.6.1 为害症状受害植株在结果初期病情显现,一般先上部,后下部,最后中部叶片病情显现,具体表现为叶片中午萎蔫,早晨和晚上叶片正常,经多次重复后死亡,但植株茎叶不褪绿,挤压茎切口可渗出白色黏液。
1.6.2 发病因素及规律该病为假单孢属杆菌病害,细菌附着在残体上或在土中存活。土壤温度超过20℃时,病原菌开始侵染植株。圣女果连作栽培,土壤病原菌基数大,病害易发生蔓延;偏施氮肥,少施钾肥,造成植株抗病能力差,植株易感病。碱性土壤一般不易发病或病情轻。
2 绿色防控技术
2.1 提倡科学栽培
2.1.1 选用良种壮苗选择抗病品种,利用无病种子培育壮苗。
2.1.2 轮茬换作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茬换作,避免连年重茬栽培。
2.1.3 栽培嫁接苗选择抗逆性强的嫁接苗,一方面可以保持接穗优良的繁殖特性,另一方面可以发挥砧木抗寒、抗旱、抗病虫及耐盐碱优势。
2.1.4 施足基肥圣女果定植前施入足量腐熟的有机肥,同时增施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改变土壤理化性质。
2.1.5 加强棚室管理选择无病壮苗高畦种植;合理密植,避免密度过大;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少施氮肥;精细修剪,及时整枝打杈;农事操作中尽量减少伤根;采用科学浇水的方式,如膜下滴灌,节水控湿;及时通风透光,调控棚内温湿度;及时剪除病叶、病果、病株并集中销毁。
2.2 药剂防控
2.2.1 病害预防病害发生前喷1∶1∶150的波尔多液、48%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悬浮剂2000倍液,或50%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可有效预防病害侵染及蔓延。
2.2.2 病害防控早疫病、晚疫病发病初期喷施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等,可有效防控病情发展蔓延。灰霉病发病初期,可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控病害发展。叶霉病发病初期,喷施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或30%爱苗(苯甲·丙环唑)乳油4000倍液,可有效防控病害蔓延。枯萎病发病初期,采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1%申嗪霉素悬浮剂1500倍液灌根3次,每次间隔7 d,防效良好。青枯病发病初期,采用0.5%小檗碱青枯立克水剂2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灌根3次,每次间隔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