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研究
2022-11-25博兴县城东街道畜牧兽医站山东滨州256500
●王 波(博兴县城东街道畜牧兽医站 山东 滨州 256500)
猪气喘病可感染不同日龄生猪,仔猪感染后呈急性发作,育肥猪和成年猪发病后主要为慢性经过。由于猪气喘病临床症状和猪巴氏杆菌、猪流行性感冒、猪蛔虫病和猪肺丝虫病在临床症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养殖户应注意鉴别,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1 病原特征
猪气喘病的病原体是猪肺炎霉形体或猪肺炎支原体,该病原体主要在猪呼吸道内存活,对高温、紫外照射、猪场常用消毒剂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该病原体耐低温,在4℃下可存活5~7 d,在-15~-20℃可存活1.5个月,当环境温度超过25℃,最多存活2 d。2%烧碱、20%石灰乳或30%草木灰水溶液可有效杀灭该病原体。
2 病因分析
猪气喘病是生猪易感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2.1 内源性病因
2.1.1 饲养管理粗放猪场卫生条件不良,缺乏规范的消毒管理;猪舍饲养密度大,生猪间过于拥挤;长期摄入的饲料种类单一,造成生猪营养失衡;猪舍防寒性能差,猪舍早晚温差较大;猪舍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且过于潮湿[1];疫苗未按说明书合理使用或贮藏不当造成接种失败。
2.1.2 滥用药物病猪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后,部分养殖户为降低饲养成本,自行购买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地塞米松等人药给病猪治疗,不能准确掌握用药剂量及用药间隔,错过了猪气喘病的最佳治疗时间,容易引发大群感染。
2.1.3 病死猪处理不当养猪场未按规定对病死猪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随意丢弃,造成病原体传播。
2.2 外源性病因
主要为引种不当,猪场在引种前未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或引种后缺乏有效的隔离,隔离后未经健康检查就混群饲养。
3 流行特点
3.1 易感动物
不同日龄生猪均可感染,且不受品种和性别限制。地方品种发病率早,一般9日龄即可感染,其他品种14~21日龄仔猪也易发病。由于该病原体的潜伏期较长,在42~70日龄发病时呈典型症状,若仔猪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可到90日龄发病。
3.2 传染源
病猪和隐性带菌猪。病原体可在生猪体内存活较长时间,病猪痊愈18个月后,其鼻腔或口腔分泌物仍可带菌。
3.3 传播途径
一是病猪喷嚏、咳嗽均含有大量猪气喘病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感染健康猪只。二是胎盘垂直传播,母猪在妊娠后期若感染猪肺炎霉形体,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3.4 流行季节
无典型季节性流行特点,以寒冷、潮湿的冬季和早春发病率高。
4 临床症状
4.1 急性型
急性型猪气喘病主要发生于第1次感染的养猪场,具有发病突然、高死亡率的特点,病程可持续7~14 d。病猪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喜卧,咳嗽,流鼻涕,睡觉时有较粗的喘气声,类似风箱,病猪由于呼吸不畅往往张口呼吸[2]。病程后期停止采食,少数病猪体温升高,剧烈咳嗽,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或病毒性疾病。
4.2 慢性型
慢性型猪气喘病表现为急性型药物治疗后或成年猪症状,慢性型病程可持续60~90 d,部分病猪体质较强,病程可持续150~180 d。病猪站立不稳,精神不振,被毛凌乱,咳嗽,咽喉部肿胀。病猪食欲下降,生长发育迟缓。总体来说,慢性型猪气喘病病情较轻,病程较长,死亡率低于10%。
4.3 隐性型
无典型症状,采食正常,生长发育无迟缓迹象,隐性型猪只无咳嗽症状,但X线检测或病理解剖后可见肺炎病灶。
5 剖检病变
病猪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肺部,急性型猪气喘病猪肺部体积增大,出现水肿或气肿,病猪支气管及微支气管附近的淋巴组织明显增生,肺泡间隙变小,肺心叶、肺尖叶出现炎性病变,与正常部分有一条紫红色分界线,肺脏病变组织呈粉红色,切面仿佛切开的鲜嫩肌肉,气管切开后可见许多白色浆性或黏性液体,并夹杂许多气泡。病情严重的病猪肺部组织呈紫红色,肿大充血。
6 诊断方法
6.1 实验室诊断
6.1.1 细菌学诊断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猪的气管、肺部等组织,接种到普通琼脂培养基,在37℃条件下培养18 h,若固体培养基表面长出菌落,且呈煎蛋状,挑取单菌落,制作成涂片,通过吉姆萨染色,然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球状、棒状、杆状等形态多样的支原体,即可初步诊断为猪霉形体肺炎。
6.1.2 血清学诊断间接血凝试验(IHA):在96孔微量滴定板内的第1行第1~6孔内加入稀释液,第7行第1~4孔和第8行第1~6孔分别加入25 μL稀释液,向第1行第1孔加入25 μL待检血清,混匀,再从第1行第1孔中吸出25 μL置于第1行第2孔中,依次稀释,直至第1行第6个孔,然后从第1行第6个孔吸出25 μL,弃掉。第7行第1孔加入阴性血清,第8行第1孔加入阳性血清,相同方法稀释。每孔加入25 μL致敏红细胞,混匀后,25℃室温下静置90~120 min,将96孔微量滴定板放置于白纸上方,观察试验结果,若阴性血清孔均无凝集反应或仅出现“+”凝集反应,则为阴性正常,若阳性血清孔出现“++”或“+++”,则为合格,表明本次试验结果具有可判定性。若待检血清孔中的抗原致敏红细胞出现“++”或“+++”,则为阳性,“-”则为阴性,若为“+”则为可疑。也可用试管乳胶凝集试验(L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实验室诊断。
6.2 鉴别诊断
6.2.1 猪气喘病与猪巴氏杆菌的鉴别诊断两者相同之处为两种病原体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均易感染仔猪,猪只感染后出现干咳,呼吸困难,口角流有泡沫状液体,病猪消瘦,食欲和精神不振,病猪呈犬坐姿势。区别在于患气喘病的猪只呈阵性干咳,肺脏正常部分与病变分界明显,而患巴氏杆菌病的猪只肺部质地坚硬,切面呈大理石状,有多种色彩。
6.2.2 猪气喘病与猪流行性感冒的鉴别诊断两者相同之处为寒冷季节发病率高,病猪呼吸困难,咳嗽,肺部淋巴结肿大,气管内有浆性黏液,夹杂许多气泡。区别在于猪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为A型流感病毒,发病突然,许多病猪出现关节疼痛,无法站立,且病猪体温升高,整个病程最多持续1周。
6.2.3 猪气喘病与猪蛔虫病的鉴别诊断两者相同之处为病猪喜卧,呼吸加快,咳嗽,仔猪生长发育迟缓。区别在于感染蛔虫病的猪只出现明显腹痛,部分病猪磨牙,当蛔虫在胆管中大量团聚,可堵塞胆管进而出现黄疸。可采集病猪粪便,取适量粪便置于饱和盐水内,混合后静置一会儿便可发现虫卵。
6.2.4 猪气喘病与猪肺丝虫病的鉴别诊断两者相同之处为病猪食欲不振,被毛凌乱,呼吸困难,咳嗽。区别在于感染猪肺丝虫病的猪只肺部有许多斑点状出血点,肺泡萎缩,肺部切开后可见许多虫体和黏液,肺尖叶内有许多气肿小叶。
7 治疗方法
7.1 注射用药
一是肌肉注射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使用量为0.2 g/kgBW,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4~5 d。二是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使用量为10 mg/kgBW,每天注射2次,续注射3~5 d。三是肌肉注射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使用量为0.5~1 g/kgBW,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2~3 d[3]。
7.2 拌料用药
一是在病猪基础日粮中添加泰乐菌素,使用量为100 mg/kgBW,连续饲喂14 d,若是预防,药量减半。二是在生猪日粮中添加盐酸林可霉素,每1000 kg饲料添加量为500~1000 g。三是在生猪日粮中添加金霉素,每1000 kg饲料添加量为300 g。
7.3 预防用药
母猪分娩前7 d在其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金霉素+0.01%~0.02%泰乐菌素,连续饲用7 d。仔猪断奶前后7 d也使用金霉素+泰乐菌素进行预防,药物使用量减半。
中药防治方法:选用清热解毒的大青叶10 g、消炎退肿的金银花10 g、祛痰开窍的远志10 g、泻肺平喘的葶苈子5 g、宽胸散结的瓜蒌5 g、清肺止咳的枇杷叶5 g、镇咳平喘的杏仁5 g、清肺化痰的马兜铃5 g和地龙5 g、补脾益气的甘草3 g、解表散寒的紫苏3 g,研制成粉末,混匀后加入到猪群基础日粮中,每天1次,连续饲喂3~5 d。
8 预防措施
8.1 做好日常清洁
猪气喘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病原体可在病猪喘气、咳嗽时排出体外,若猪舍环境较为密闭,可至全群感染,冬季养殖户可利用电暖炉提高室内温度后再通风,加强与外界空气交换能减少猪气喘发病率。另一方面,由于猪气喘病病原体对2%烧碱不耐受,可用2%烧碱喷洒消毒,并定期更换高效安全的消毒剂。饲养员进出生产区必须更换衣物和紫外消毒,这样可减少病原扩散。
8.2 科学免疫接种
养猪场对猪气喘病的主要防治方法为定时接种疫苗,同时加强对生猪日常呼吸频率、咳嗽、食欲、精神状态的观察,一般在仔猪1周龄和3周龄时分别接种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肌肉注射2 mL /只,母猪分娩前2周接种2 mL/只,公猪间隔6个月接种1次。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接种前后14 d停止使用抗生素或其他疫苗药物,以防降低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8.3 定期除虫管理
猪群每年春、秋季各进行1次驱虫,后备母猪配种14~21 d、分娩前21~28 d各进行1次驱虫。驱虫药物选择广谱、安全、低毒的药物,如阿苯达唑。
8.4 合理引种饲养
尽量选择自繁自养的管理方式,若必须引种,引种前需对引种猪场及其所在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审核资质后再引种,引种猪只混养前须隔离饲养30 d。养猪场要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生猪出栏后对猪舍和圈栏进行彻底消毒[4]。
8.5 提高饲喂水平
由于猪群饲料单一,营养失衡可降低猪群免疫力,引发猪气喘病,因此要根据猪群日龄和生理发育特点合理搭配日粮,丰富饲料种类,并为其提供适量的块根、瓜类等青绿多汁饲料。每日饲喂前对料槽、水槽进行消毒,采食过后也要及时清理,以防生猪采食霉变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