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奶牛免疫无布鲁氏菌病和 牛结核病小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2022-11-25程国明东营市畜牧兽医站山东东营257091
●程国明(东营市畜牧兽医站 山东 东营 257091)
为做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农业农村部将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大力推进,近年来先后制定印发《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评估管理办法》《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等文件[1]。东营市畜牧部门立足职能,扎实推进,以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为重点,指导养殖企业组织风险评估、制定标准程序、进行内部审核、健全完善体系,高标准实施缓冲区及周边区域、从业人员、动物检疫、消毒设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官方监管,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东营神州澳亚现代牧场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个奶牛免疫无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小区。本文归纳总结了奶牛免疫无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小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的经验做法,以期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1 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的作用和内涵
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Specific Animal Disease Free Compartment,以下简称无疫小区),指在同一生物安全体系监督控制下,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发生规定动物疫病,由养殖场区和辅助设施共同构成的小型区域。建设无疫小区的目的,是通过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对规定动物疫病进行预防控制和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实现本小区内养殖场区和辅助设施的无疫状态并加以维持[2-3]。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陆生动物卫生法典》(2019年第28版)的主要内容有:定义无疫小区的原则,包括应进行清晰界定,说明其所有组成部分的位置,明确组成部分间的关系及其分隔不同卫生状态的作用等;无疫小区与潜在感染源的隔离,应向兽医主管部门提供影响生物安全的物理或空间因素、基础设施因素、生物安全计划、标识追溯系统等;足够的文件记录证据,包括规定疫病发生的历史状况、动物移动信息、基准动物卫生报告、免疫接种记录以及畜禽生产记录、饲料来源等信息;疫病监测,内部监测应包含疫病或感染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以便兽医主管部门证实本小区动物的动物疫病状态,外部监测可以识别规定疫病进入本小区传播途径的暴露水平;诊断能力和程序,所有实验室试验和程序应符合检测规定疫病相关要求,并具备向兽医主管部门快速报告的系统;应急反应和通报,包括发生规定动物疫病、发生基准动物卫生报告未规定的传染病、周边发生异常导致小区处于危险状态等情况下的应对;监督管理,主要是主管部门应持续进行有效官方监管,并保证向外界迅速提供相关信息[4]。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在《关于推进牛羊布病等动物疫病无疫小区和无疫区建设与评估工作的通知》中,结合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免疫无布鲁氏菌病小区标准和无牛结核病小区标准。
2 奶牛免疫无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小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要点
2.1 管理体系设置
成立无疫小区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由牧场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各职能部门生物安全管理人员担任组员,小组职责主要包括:负责《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的制订与修订;定期组织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内审,根据评估结果和内审结果,及时调整改进生物安全管控措施;负责年度生物安全计划的制定、组织和实施;负责收集、分析各部门及流通运输环节规定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风险调查;负责制定和及时调整生物安全预防措施;负责不断改进生物安全计划;负责组织调配防疫应急资源和物资;负责监督各部门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负责定期组织开展行业法律法规、《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等内容的培训;负责对各个生产单元的生物安全检查;负责生物安全计划的有效实施。
2.2 风险评估
2.2.1 基本要求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结合本小区实际情况,根据免疫无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小区及其周边区域规定动物疫病的状况,每年至少开展1次风险评估工作。
2.2.2 评估准备评估小组在评估启动前应充分了解规定动物疫病防控有关的法规政策、流行病学特征、企业生产体系和风险评估方法等。
2.2.3 风险识别从周边环境、选址布局、设施设备、防疫管理、人员管理、投入品管理、运输管理、内部转运、精液管理、饲料管理、水源管理、病死动物处理、垃圾清理、废污管理等方面制定详细清单,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逐一识别。风险识别清单应细化明确,且具备可操作性。
2.2.4 风险评估程序评估小组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结合规定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特征,对牧场周边环境、选址布局、设施设备、防疫管理、人员管理、投入品管理、运输管理等各种潜在风险因素进行系统性评估。评估人员应就评估的风险因素、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等与管理人员、兽医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交流,确定存在的主要风险,判定风险等级。应具备相应的风险等级表和生物安全检查表。
2.2.5 风险评估报告评估小组在风险评估结束后 5 个工作日内完成风险评估报告。报告应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免疫无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小区生物安全计划,并提出养殖等生产环节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意见和建议。
2.3 生物安全计划
2.3.1 目的为加强牧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等动物疫病防控净化机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生物安全计划,采取针对性生物安全措施,完善生物安全程序。
2.3.2 生物安全计划列表除可忽略风险因素外,对其他所有风险因素,应提出相应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并制定生物安全计划表。生物安全计划表应包含风险因素、风险分级、风险描述、关键控制点和生物安全措施等要素,从屏障因素、外来人员管理、内部人员管理、饲料运输储存、死尸污物废弃物处理、车辆和生产物资消毒、流产和死胎等疑似感染动物、食品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等方面进行逐一规范。
2.3.3 制定生物安全措施标准操作程序完善的标准操作程序应包括人员和车辆进出场管理、消毒管理、疫苗接收管理、饲料管理、无害化处理、防疫管理、冻精管理、灭鼠灭蝇防鸟管理等各内容。制定时要结合本小区生产实际,注意可操作性。
2.3.4 培训方案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来强化员工的认知。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各类疫病的防治以及文件精神的宣讲。
2.3.5 内部审核与改进生物安全管理小组至少每年对生物安全计划进行1次内部审核和评估,并根据结果进行跟进,确保生物安全计划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3 经验与建议
3.1 合理制定生物安全措施
从单纯的动物疫病防控角度来考虑,生物安全措施越严密、执行越严格越好[5]。但是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需要人力物力成本,如果生物安全设施和管理投入过高,企业无法承受。反之如果企业为了追求降低成本,生物安全措施的投入不足、落实不到位,就可能导致病原传入,从而引发疫情。因此,企业应在风险管控和成本投入中寻找适合的平衡点,既要对高风险因素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疫病传入和发生,又要避免过度增加生物安全投入。这个平衡点需要经过长时间摸索尝试,在实践中予以合理确定[6]。
3.2 要高度重视隔离、清洗和消毒作用
隔离、清洗和消毒被称为生物安全三要素,是预防和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生物安全措施[7]。隔离能有效阻断病原输入和传播,如患病动物或污染物进入无疫小区;清洗能清除外来物品上的病原,以及车辆、人员、物资和器械上面的大部分污垢;消毒能杀灭环境、物品中存在或残留的病原。养殖场应做好隔离、清洗和消毒三大措施,积极采取适合自身的生物安全管控措施,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减少疫病发生概率,促进无疫小区的建设和维持[8]。
3.3 科学制定生物安全计划
生物安全计划一定要周密全面,立足高效能和实际情况,尽可能将所有风险因素全部列入,并经实践检验后不断改进完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动员全体职工集思广益,全面查找动物疫病传入、发生和传播的各种风险因素。对于识别出的每个风险因素,均应具体描述并设置关键控制点。对于重要的关键控制点,应逐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措施,直至形成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标准操作程序[9]。
3.4 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是否彻底、到位,直接关系到生物安全体系作用的发挥效果。生物安全措施没有统一的细化标准,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和管理实际情况,确保覆盖到无疫小区建设、管理和维持的各个环节[10]。在日常工作中,应赋予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必要的权责,确保生物安全措施严格落实,不能流于形式,还要经常性地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审核,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还要做好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实施的记录和保存,便于监管机构核查。
3.5 注重人员生物安全防护
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是两种主要的、典型的人兽共患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被《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列为仅次于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优先防治病种,对人类健康有直接、严重的危害。牧场应高度重视人员防护,经常性开展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场内职工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建立职工健康状况档案,定期开展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健康体检,在工作中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用品,一旦发现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或结核病,要及时送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规范治疗。在免疫、采样检测、转运处置病死牛或流产牛及其排泄物、污染物等高危工作中,应规范穿戴防护用品,切实保障人员自身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