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双创”教育模式下应用型高校建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2022-11-25杨忠国王亚轩解国梁

关键词:双创应用型课程体系

杨忠国,王亚轩,刘 丹,解国梁,郭 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土木水利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OBE理念是当前被公认的“追求教育卓越的正确教育改革理念”,同时在“双创”教育理念的加持下,人才培养目标变得更加明确。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其在培养建环专业人才时,也要关注其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以满足“OBE+双创”教育模式下建环专业对人才的需求。现阶段,我国部分应用型高校建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完善,还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应用型高校建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建筑行业对建环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重视其创新能力,基于此,应用型高校建环专业也在不断更新课程体系。但相较于行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度还有待改进。当前,应用型高校建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课程体系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当前我国部分应用型高校在划分学科时,主要将其单一地划分为理论基础、学科基础和软件技能等单一学科,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学生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无法满足学生能力持续提升的需要;二是缺乏创新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建环专业的重点关注点,结合这一要求可知,我国大部分应用型高校缺乏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具体体现为实践课程占比低、创新思维培养课程少等。

二、“OBE+双创”教育模式下应用型高校建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优化思路

在“OBE+双创”教育模式下,建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应以学习产出为目的进行设置,构建灵活的时间框架,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进度。

1.围绕预期学习产出优化课程体系

在OBE教学理念下,注重学习者的预期学习产出,同时围绕毕业能力确定课程目标,以此来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在具体优化课程体系时,把握好课程目标服务与学习产出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各课程之间高度协调。建环专业全体教师在设置课程体系前,应考量多方面的诉求。例如,需要到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相关知识和能力需求,以此明确建立相应课程的预期学习产出,优化课程体系内容。

2.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优化课程体系

OBE教育理念和“双创”教育理念的融合旨在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的人才,在此教学模式下,建环专业应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合理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提高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课程,强调与其他专业的协调性。同时要始终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正式开展授课前,应向学生讲解建环专业课程实施方案、教学重点难点、预期目标以及考核方式等。同时,要注重课程体系优化的前后联系,将课程体系设计与前期课程导入、后期课程巩固结合在一起,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MOOC(慕课)、微课等,为课程体系设计增添新元素,提高课程体系活力,以此增加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3.围绕教学转化评估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构建良好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将学生学习成果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来,且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围绕个人能力提升目标,改变学习方式,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基于此,教师在优化设计课程体系时,还要考虑到课程设置中的评价机制,在OBE教育理念下,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学习成果评价机制,侧重从校内、行业、社会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且注重从不同层次,即课堂、课程以及项目维度进行评价,此外还要将素质、技能、知识与学习效果充分结合在一起,确保实现全方位评价。最后,在设置评价指标时,还要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相关评价指标的占比,确保实现对课程体系优化的针对性引导。

三、“OBE+双创”教育模式下应用型高校建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构策略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建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培养方案作为支撑,其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实施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三者共同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建环专业不断吸纳高等教育发展新思潮,把握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把握“宽基础、强主干、拓前沿、显特色”的总要求,奠定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主基调,注重培养特色人才。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时,注重结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科研教育、跨学科教育等内容,搭建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确保其在视野、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有良好表现。

2.优化整体课程体系设计

在完善的培养方案下,可推广“4+3+X”课程体系,其中“4”指将整个课程体系划分为4大模块,具体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按照人才培养需求合理确定各模块的占比,通过各类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艺术修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要进一步对课程模块进行细分,按照“人-建筑-环境”的学习理念和“双创”人才培养要求,对建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统筹整合各章节,将课程系统分为几大模块,具体可分为建筑外环境、建筑内空气环境(热湿环境与空气质量)、人与建筑内环境的关系等模块。并强调以人为本、创新为要等课程体系设计理念,梳理学生高阶学历脉络,打下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同时,应用型高校在建构建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时,还要结合市场需求、岗位能力需求,可针对性地增加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课程,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突出OBE成果导向,提高课程体系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

3.细化各模块课程内容

(1)通识教育课程细化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为建环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课程、能源资源科学概论课程、大学语文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美育课程等。上述课程的设置和学习是开展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建环专业全体教师应将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出发点,同时,应结合建环专业和“双创”人才培养需求,调整通识课程内容模块和所占比重,注重选择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

(2)专业大类基础课程细化设置

建环专业侧重于理科专业,在设置专业大类基础课程时,应合理设置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机械以及电工电子等工科大类,奠定建环专业人才培养主基调,确保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并能够适应行业动态发展变化。各个高校可实施大类培养政策,将建环专业纳入土木工程大类招生,在某一固定学期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学习,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某高校按照这一思路,在设置专业大类基础课程时,面向土木大类大一年级全体学生,开设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主要为专业导论、新生研讨等,并协同土木工程、建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共同加强建环专业建设,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宽广性、开放性等,邀请知名学者、行业专家等,围绕土木大类学科前沿动态、职业发展状况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3)专业课程细化设置

在设置专业课程方面,应注重在丰富与细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加强科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国际协作,提高协同育人成效。首先,建环学科在地下空间环境调节控制、建筑节能以及新能源利用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基于此,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从开展高水平、有特色的科学研究角度出发,在专业课程细化设置的同时,增加建环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建环专业的行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更新课程内容,开设地下工程人工环境调节、建筑节能和新能源利用技术、BIM技术原理等相关课程,依托科研推动教学获得更好的成效。其次,围绕核心课程,如通风与空气调节、冷热源工程、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等,打造校企共建课程,在相关企业中吸纳行业精英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和联合授课,在教学中融入企业优质资源,进一步丰富课程内涵,更新课程内容,将行业、企业在教学中的引导优势发挥出来,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的建环专业进行了中外合作办学,在这一条件下,建环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更加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思维。基于此,此类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条件,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融入先进的教学资源,引进高水平的师资,提高国际合作的育人能力。在引入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程进行本土化建设。同时开展海外实习计划和国际交流项目,确保教学过程中贯穿国际化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拓展课程细化设置

在建环专业课程体系中,拓展课程是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直接课程,因此,在设置拓展课程时,要围绕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握课程设置重点。具体而言,应把握拓展课程的设置方向,可具化为跨学科交叉融合拓展、专业深入拓展、挑战性课程拓展三个方向,同时进一步细化每一拓展方向,包含若干个(X)课程组,即“3+X”多样化拓展课程体系。其中课程组可设置为跨专业选修课程组、跨专业本硕一体化课程组、专业高阶深入选修课程组以及科研训练挑战性课程组、创新教育挑战性课程组等,学生要在上述课程组中选择,并确保修满相应学分,多角度开拓学生思维。

4.细化毕业要求指标体系

应用型高校应将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作为建环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重要依据,OBE理念能够将毕业要求指标体系转变为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运用OBE理念中反向设计方法建构课程体系。要结合对照HEEC专业认证标准明确建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将相应的课程与所具备的能力逐一对应。如在锅炉房设计二级指标中强调学生应具备制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对应开设的课程为工程制图、画法几何、锅炉与锅炉房工艺设计基础等。结合“双创”要求,学生应具备创新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对应开设的课程为创新实践学分等。

5.科学加强课程间的联系

在“OBE+双创”教育模式下,应用型高校在构建建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时,应注重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具体可采用横纵向分析法。依托OBE理念,将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作为导向,据此划分课程权重,可划分为高支撑(H)、中支撑(M)及低支撑(L)三个等级。并依据支撑能力难度、课程自身特点确定课程模块,应包括理论基础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等模块,每一模块对应相应课程,并确保课程间有一主线相连。在横向分析法下,应扩展横向能力,将不同模块课程横向并列设置。在纵向分析法下,则要挖掘不同年级和板块对应课程串的纵向能力,结合毕业设计,对相应能力进行纵向循环递进排列。可将流体输配管网、通风空调工程、空调用制冷技术作为课程串,并据此对通风空调设计及能源应用技术等课程加以设置,在交叉课程支撑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有效培养。

结语

“OBE+双创”教育模式是培养建环专业新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应用型高校都在追求变革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人才的培养需要。近年来,建环专业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应用型高校,应明确建环专业的行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大力推广“OBE+双创”教育模式,通过增强课程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科学分配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占比等,充分优化课程体系,以契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猜你喜欢

双创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双新双创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