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茭白种植现状及发展建议研究

2022-11-25曾燕红邹乐红

江西农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茭白品种生长

曾燕红,邹乐红

(江西省乐安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乐安 344300)

茭白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植株可作为蔬菜食用,也可入药。全球范围内,将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国家只有我国和越南。在我国山东新泰白庄子地区,茭白与春芽、野鸭蛋并称“三好”;在江浙地区,茭白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是餐桌上的必备菜品。在我国茭白有多年种植历史,适合生长在江河湖地的淡水中,但与其他知名蔬菜相比,传播范围并不广泛,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对此种蔬菜知者甚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茭白的种植和运输产业链有关,对于这方面的研究需重点探讨。

1 茭白种植现状

1.1 茭白的形态特征

茭白植株的高度一般介于1.6~2米之间,根部形态为须根,在分蘖节和匍匐茎的各节环形生长,总长度介于20~70厘米之间,宽度介于2~3毫米之间,通常分布在地下30厘米的土层之中。作为一种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茭白的主茎和分蘖枝进入生殖生长期之后,基部如果寄生茭白黑粉菌,则无法正常生长,会形成椭圆形或圆形肉质茎。茭白植株的叶片呈现扁平、长披针形态,长度介于30~100厘米之间,宽度为3厘米。秋冬季会进入花果期,花呈现圆锥状,花序大,长度介于30~60厘米之间。茭白一般被作为蔬菜栽培,除了人工栽植之外,在我国上海等地区经常会发现野生茭白。

1.2 茭白的生长环境

茭白是一种喜温性植物,其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介于10℃~25℃之间,既不耐寒也无法抵御高温、干旱。因此,茭白种植对温度和水分的要求极高,在平原地区种植茭白时,选用的品种以双季茭白为主。此类品种对日照时间的要求不高,但对水肥条件有较高要求。总体而言,茭白的根系较为发达,种植期间必须保证水分充足、灌水方便。此外,还要求地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较为松软,宜选择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粘壤土或壤土。

茭白种植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的环境温度如下:①萌芽阶段。一般在春季3、4月份发芽,要求该阶段的最低温度为5℃,若能控制在10℃~20℃之间为最佳。②分蘖阶段。从每年4月下旬开始至8月末截止,每一株的分蘖数量最少为10个,最多可达20个以上,此期间适宜温度为20℃~30℃。③孕茭阶段。双季茭在6月上旬到下旬之间会进行第一次孕茭,8月下旬到9月下旬之间会进行第二次孕茭。单季茭直到8月下旬到9月上旬之间才会进行一次孕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茭白,孕茭阶段的生长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15℃~25℃之间,如果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都不会发生孕茭。④生长停滞以及休眠阶段(孕茭后)。温度必须控制在15℃以上,否则分蘖和地面以上部分的生长会停止,若温度低于5℃,则地上部分直接枯死,地下部分会进入越冬状态。

1.3 茭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1 优质品种数量相对较少

由于茭白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故当前种植茭白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优质品种数量相对较少,只有京茭三号、宁波四九茭、六月白、水珍1号、丽水高山茭等品种。现阶段培育的优质茭白品种必须具备早期收获的特性,且应保持产量稳定、拉长采收期,并在高质量、高抗逆性等方面着手进行探究。此外,茭白是一种无性繁殖下培育出的蔬菜(药物),由于没有发生“交配”的过程,导致同一物种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常年积累之下,茭白的质量、口感均大幅度降低,一些曾经的优质品种也在不断退化。目前已经呈现出的结果为:部分茭白品种的植株大小、形态和生长时限的差异较为明显。此外,抵御病虫害侵蚀的能力显著下降,感染各类病虫害疾病的几率大幅度增加,使得茭白产量、质量均明显下滑。

1.3.2 生产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较弱

在一些地区,由于茭白栽培基地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落后,加之容易受到土地流转的影响,导致茭白生产规模长时间无法扩大。由此造成的问题是:这类地区茭白基本处于自产自销状态,或是种植户自家食用,或是供周围少数消费者食用,经营范围十分有限。不仅如此,由于我国农业保险的针对对象目前只集中在粮食、油品作物中,包含茭白在内的一些蔬菜由于保质期短、价格和经济效益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保险措施缺失。受此影响,很多茭白种植户不愿意扩大种植规模,因为在没有形成完善的栽植体系的情况下,茭白种植抗风险能力也较弱。

2 茭白产业发展相关思考

2.1 提高人工栽植的合理性

若要使茭白产业良好发展,首先应该提高茭白人工栽植的合理性。

2.1.1 栽种时间选择

在我国南方地区,双季茭白一般选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之间进行栽植。若选在6月到8月之间栽植,只能收获秋茭。因此为提升产量,最好在每年4月底之前完成栽植。若茭白品种为单季茭,则适宜种植期为春季,一般在农历8月进行采收。

2.1.2 种株选择

茭白是无性繁殖产物,繁殖的具体方法为“分株”。因此,种株的好坏从根本上影响茭白的结茭率、品质以及产量。此期间的栽植难点为:黑粉菌侵入的时间、数量会受到栽培管理水平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栽植人员缺乏经验,很可能引起茭白种性退化,有极大可能出现雄茭、灰茭。因此,必须慎重选择种株。茭白优质母株的特点为:当年的株形整体上要保持整齐的面貌,且要保证孕茭时间早、结茭数量多、茭肉肥大、茭形好看。此外,还要保证结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无雄茭、灰茭,无壳里青、畸形茭的茭墩留种。符合上述特征的种株才可被视为优质品种。

2.1.3 水田选择

茭田管理的具体方式取决于栽植区所在的位置。如果是南方地区,且培育的品种为双季茭白,则高海拔水田结茭期早于低海拔水田,迎风的山背田比避风的低洼田早结茭,土层浅(最好20~27 cm)的比土层深的田早结茭。总体而言,在南方地区栽植茭白时,应尽量选择水源充足、方便灌溉、通风良好、土层较浅的水田。

2.2 保证储藏方法的科学性

收获茭白后,储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茭白产业链能否成功建立。因此,保证茭白储藏方法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具体而言,需要挑选不嫩、不老、肉质洁白、粗壮且坚实的茭白(去鞘,带2~3片包叶),可直接或装入蒲包后,将茭白放入清水池中浸泡(水完全没过茭白,且水应该是无污染的清洁水质)。定期更换水可保证茭白长时间处于清洁、新鲜、无损耗的状态,无论是在外观还是肉质口感、营养成分方面均不会下降。进入运输状态时,不宜采用浸泡的方法,可采用冷藏方式。具体而言:将带有2~3片包叶的茭白装箱(筐)放进冷库摆放好,或将其捆成5.0~7.5 kg的一捆,放入网袋,摆放在冷库贮藏架上,冷库温度保持在0℃~1℃,相对湿度95%~98%,可安全贮藏2个月左右。

2.3 深入挖掘茭白价值,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茭白在我国南方地区以及北方的山东地区较为知名。但在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基本没有此种物质的概念。为形成茭白栽植销售产业链,可深入挖掘茭白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加深潜在消费者对此种物质的了解,再围绕上述内容进行宣传推广,才具备可行性。茭白的营养价值在于: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物质,且具有维生素B1、B2、E等。经常食用茭白可补充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其药用价值主要在于补虚健体,且能够利尿止渴,可辅助治疗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总之,做好宣传工作,有助于茭白的推广。

3 结语

茭白种植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其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而此种要求与地貌特征有关,经由人工改变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茭白的适宜栽种地相对有限,在推广方面存在先天制约因素。为了建立完善的茭白生产销售产业链,突破口应集中在产地管理、储存及交通运输管理、宣传推广三个方面。产地管理的要点为:培育更多高产、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保证茭白产量和质量;储存及运输要点为:使茭白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尽量不发生或少发生营养成分、口感下降的情况;推广宣传要点为:扩大茭白的知名度,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这种物质的食用及药用价值。三者并行,可助力茭白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茭白品种生长
太湖茭白
3月水产养殖品种市场预测
2月水产养殖品种市场预测
碗莲生长记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这小狗是啥品种?”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