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对策
2022-11-25石伟楠
石伟楠
(吉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青原大队,江西 吉安 343000)
与城市水源地不同的是,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具有规模小、分布广等特点,并且当地有关部门和农民对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导致饮水安全问题常常发生,对农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若想有效改变这一现象,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改善农民饮水现状,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1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当前,乡村振兴工作正不断推进,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来源,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农民幸福指数,但仍有很多地区不大重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导致农民日常生活用水质量较低,不符合有关规定。基于此,当地若想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应做好水源地周边环境保护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农村的主要饮水方式为:分散式和集中式,饮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地表水源主要包括附近水库、河流等,而地下水源主要包括潜水等。在正常情况下,很多农村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大多采用分散式饮水方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水井,水质的高低严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1]。
2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水源地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水源地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农村水源地环境保护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地政府由于缺少资金,各项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个别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没能设置相应的隔离网以及警示牌,导致附近居民极易将生活污水倒入水源地,甚至在水源地游泳、钓鱼,降低了饮用水的质量,加大工了作难度。另外,水源地基础设施不完善还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
2.2 政策不完善
现如今,城市化建设脚步逐渐加快,水资源保护工作被各个部门所重视,并且国家还颁发了有关政策,要求各个地区政府可以将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但大多数政策都是针对城市集中式饮水方式的保护政策,缺少对农村水源地环境的保护政策,即使涉及了也只是一笔带过,无法为具体工作提供帮助,农村水源地保护政策处于不完善状态,影响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进度[2]。
2.3 农民环保意识较差
在进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若得不到当地农民的重视,不仅会增加工作难度,还会导致工作效果较差,达不到预期的工作目的。由于农村地区的人民文化水平较低,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无法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直接将生活污水就近排放或将生活垃圾就近丢弃,严重破坏周围环境。同时,个别村民为增加经济效益,进行不合理的环境开发,随意砍伐树木,造成农村水土流失严重,不仅破坏了水源地环境,还不利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2.4 水源地监督能力较低
在对水源地进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部分县级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较低,不能实时有效地对水源地进行管理。同时,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制定可行性较高的监督管理制度,影响工作开展进度。
3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水源地基础设施
当前,水源地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影响工作进度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有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在水源地保护区设计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设立警示牌、隔离网、界桩隔离设施,禁止其他人员随意进入环境保护区域。同时,还要明确环境保护范围,仔细划分相应的责任,从根源上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证工作的有效性。
3.2 强化水源地环境保护政策的支持
现阶段,若想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不能只依赖工作人员,还应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促使此项工作能够得到政策支持,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其可以认真完成工作,并能遵守有关政策,降低工作压力。基于此,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求当地政府应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找到地下水源与地表水源的不同之处,并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水源地保护制度,规范农民的日常生活行为,杜绝破坏水源地环境的现象出现。并且,建立完善的制度,制约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其可以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过程中,还应找到责任主体。由于此项工作的特殊性,水利、环保等部门应共同合作、资源共享,每个部门都要掌握自身主要的工作任务,以及所承担的职责,合理划分每一项工作任务,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有属于自己的职责,明确工作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避免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可以从根本上优化当地水源地生态环境。另外,还要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以高标准要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定期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开展此项工作时,工作人员若不能充分了解有关政策,部门领导应仔细地向其讲解,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能熟知政策的具体内容,保证评估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仅如此,政府应将此项工作作为首要工作内容,划定水源保护区,促使各项政策可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3.3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对于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来说,相关工作人员若想提高工作能够效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能够配合工作人员开展各项工作,促使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很多工作人员不能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不重视宣传工作,并且工作方法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象,应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作为核心工作内容,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个农民都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地政府应投入适当的资金,全方位调查每家每户饮用水水质情况,之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宣传计划,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3]。
可以采用村内广播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村民播放有关视频进行宣传,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水源地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应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和方式,使其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让村民了解到水源地环境破坏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降低经济收益。相关工作人员应制定可行性较高的工作计划,做好饮水安全管理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另外,村委会干部应起到带头作用,为村民做好榜样,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不随意倾倒垃圾和生活废水,最大程度上强化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
3.4 加强水源地监管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加强对水源地的监管工作,可以快速达到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目的。基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而有效提高水源地监管力度,具体为:第一,建立专项机构。环保机构的建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强化对水源地的保护工作,能够对农民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污水进行统一治理,改善农村当前环境,为环境治理工作奠定基础。第二,完善监测监控体系。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完善监测监控体系,为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便利。与其他工作内容不同的是,环境监测不仅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实时掌握农民饮用水水源地具体情况,还能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工作的不足,使其可以在第一时间调整工作计划。另外,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根据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将其最大作用充分地体现出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还要制定应急监测措施,购买相应的检测设备。
4 其他对策
4.1 加大农村污染源治理力度
在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农村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加大农村污染源治理力度,不仅可以达到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预期效果,还能为农民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优化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益,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结合农村实际饮用水质量,注重农业污染源的控制,转变传统农业工作方式,促使农业生产逐渐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当地政府部门应投入适当的资金,对农民进行系统性培训,使其减少对各种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把控农田污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合理施肥,改变施肥方式,避免农民为了提高经济收益而增加施肥量,导致对水源地周边环境产生破坏[4]。
同时,应加大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利用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如“厌氧池+人工湿地”系统。此种系统主要是利用生物降解等方式,使其处理污水过程中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另外,应制定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及时处理农民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改善农村面貌,防止生活垃圾流入水源地降低饮用水的质量。应在农村设立垃圾分类场,让农民学会垃圾分类,合理处理生活垃圾。当农村生活垃圾被统一分类后,可以通过集中运输等方式将其运输到指定地点,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若想将上述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实现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当地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经费资金充足,并要招聘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
4.2 加强宣传,鼓励群众参与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应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应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尤其是当地农民。基于此,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力宣传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让农民认识到此项工作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具体工作时可以通过发宣传单、播放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当群众加入到此项工作中时,政府应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使其认识到水源地保护工作是每个群众应尽的义务。只有让当地村民加入到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中,才能真正降低水源地的污染程度,保证农民饮水安全。
当群众具有较高的水源地环境保护意识之后,政府应委派专业技术人员教会农民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村委会领导也应配合此项工作,这样有助于技术人员更加详细地向农民讲解,提高讲解效果,提高农民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生态化养殖和生态化种植,让每个农民都能掌握更多的知识,避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水源地环境造成污染。
4.3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进行分析,故以湖南省农村相关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主要调查了湖南省117个饮用水水源地,涉及人口数约为56万人,根据水源类型进行分类,地下水源地共有65个,占55.6%,地表型水源地共有52个,占44.4%;而按照供水类型进行分类,集中式和分散式各占50%。主要调查内容为全省各个地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现状,以及采取的措施。调查结果显示,各个地区水源地水质情况存在较大差别,在52个地表型水源地中,符合有关标准的有47个,占90.4%,而65个地下水源地,符合有关标准的为49个,占75.4%。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分析可知,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保护区划分率较低,各种基础设施得不到有效完善,部分农民直接将垃圾倒入河道中。并且,部分地区开展此项工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问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117个水源地中,其中有4个水源地周边存在工业生产,并且工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都缺少水源地环境保护意识,常常出现直接将工业废水倒入水源地附近的现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湖南省领导干部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各个地区、各个层级干部应重视此项工作,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严格控制各个污染源[5]。
5 总结
总而言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与农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各个部门应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根据各个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现状,在遵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高质量地开展此项工作,保证农民饮用水的水质。基于此,应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对有关案例进行分析,并加强宣传,鼓励群众参与,提高农村污染源治理水平,加强水源地监管,改善农民饮水现状和生活环境,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