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化学实验》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2022-11-24高艳红张晟瑞卢久富

云南化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思政实验

黄 佩,高艳红,李 丽,王 芹,张晟瑞,卢久富

(陕西理工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局面”[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人的培养和国家的发展。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新时代的产物。当今社会发展、信息传播日益快速,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受复杂环境的影响,需要学校正确的引导。因此,高校课堂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而是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这也是国家对教育工作者全方位育人的新要求,是高校围绕“立德树人”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在传授课程知识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不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道德品质[2]。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渠道,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最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创新创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和较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同时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育人的目的已成为高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核心任务[3]。现阶段,教学过程仍存在教师的思政意识不强、思政教育融入课堂不足和切入点缺乏等问题。因此,对于挖掘思政元素和如何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1 提高专业教师思政水平和育德能力

在推行课程思政的道路上,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意识不强,二是教师思政教育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传授思政内容的教师,首先应该加强理论武装,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将其传递给学生,才能令学生信服和容易接纳思政教育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师不同,非思政专业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由于对思政教育理解不透彻,难以较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导致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和育人能力有限。对此,学校组织专业思政教师对广大教师进行思政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把握。学院定期组织思想政治学习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教师积极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过程。此外,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相关思政课程,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心得交流,探讨思政的实践效果,提出改进的办法和落实思政教育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政水平和育德能力,从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改进,真正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2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立德树人的根本是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在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由于课时短,内容多,通常教师在讲述完课程后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实验。课程思政内容的时间往往被压缩,严重阻碍了课程思政的实施。因此,有必要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如图1所示。

图1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思政设计示意图

2.1 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思政教育的出发点。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又称为成果导向理念,该理念传达的是以人为本、成果导向,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目标需要与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一致[4]。相应地,从思政教育方面出发,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能力和德育三种目标。知识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实践、创新和科研创造的能力,该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和课后实践活动的拓展。德育目标是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品德。三个目标有机融合,从学生出发开展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2 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除了包含传授知识、能力培养,还有课程思政教育环节。课程思政的发展,首先要将其内容摆在首位,但不影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在挖掘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思政元素时,我们根据每个实验内容,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思政融入教学的切入点,设计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2.2.1 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

在讲解分析化学实验绪论部分时,需要对我国分析化学领域的发展进行介绍。我国培养了诸多优秀的化学科学家,如果能在讲解分析化学领域发展时讲好中国科学家的故事,那么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信,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例如中国科学院梁树权院士修订了铁的原子量,在国家发展需求下,结合现实需要开展了稀土分析研究,解决了选矿及冶炼白云铁矿中的疑难分析问题。我国分析化学家周同惠建立了常用中药材包括单味药和复方中药活性成分分析方法百余种和五大类100种兴奋剂药物的检测方法,并通过国际奥委会的资格考试,于1987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兴奋剂检测中心,填补了我国体育运动禁用药物检测工作的空白。当时科研条件简陋,但是在这种环境下,科学家们能克服困难,勇于创新,正是凭借自身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强国信念。通过以上榜样的故事,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其勇于担当,志存高远。

2.2.2 严谨认真和求真务实

分析化学实验要求严谨、细心,在进行“分析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和“物质含量的测定”实验内容时,从天平的校准、化合物的称量、溶液的配制、玻璃仪器的使用到溶液浓度的标定和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实验过程要求严格、细心,实验记录要求认真整理、分析、归纳和计算。但是,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缺乏思考,实验做完后很快就忘了,对于实验结果的记录不准确或不真实,没有得到真正达到实验目的。对此,考虑到分析化学实验的共同特点,我们要求学生以拍照的方式记录实验现象,采用小组同学互相监督、互评的方式,对实验记录的数据和照片进行检查核实,以此提高大家对知识和技能锻炼的积极性。此外,针对实验教学存在玻璃仪器时常损坏的问题,要求上课教师加强教育,同时做好破损玻璃仪器的登记,以此提高学生的节俭意识和责任感。最后,安排小组同学在实验结束后认真打扫整个实验室卫生。以上所有实验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塑造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品德。

2.2.3 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刘安《淮南子(主术训)》中提到,“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包含需要学生协作完成的实验。要求同学们自行分组,相互合作完成实验内容。在该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合作精神。此外,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引导学生结合社会需要,围绕快速、安全、便捷检测物质等领域开展,积极投身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项目立项到实施和结题的整个过程,始终由学生本人主导进行,学生通过ppt答辩的形式进行项目申请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和创新思维。

2.2.4 环境保护和安全意识

对待测物质含量分析的实验,如“水的总硬度的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的测定”“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等,涉及工业用水质量的监测、具有炼铁价值矿石含量的测定以及铸铁工业有关物质的检测,该教学内容与社会工业发展紧密贴合,可培养学生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理念。此外,引导学生调研和了解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物质的分析和检测研究现状。例如苏丹红具有致癌性,被禁止用于食品增色[5]。关于食品中苏丹红的检测涉及食品安全,对于有毒物质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学生调研文献后设计化学品分析和检测等实验项目,激发同学们的热情和创造力。在分析测定物质含量前,实验要求学生对使用的化学药品、试剂提前预习,了解其化学性质和安全技术信息;实验时带好安全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眼镜,做好安全防护;实验中对于废液分类回收,以此强化保护环境和安全防范意识。此外,通过定期开展安全讲座,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交流和讨论,学习安全知识并提高安全意识。

2.3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有利于教学的改革和优化。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发展和推广,关于教学评价的改革也在推陈出新。2021年,刘娟等人以七所部属高校为例,对高校教学评价的实践和发展进行研究,讨论了国内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6]。结合该研究和国内外的教学评价方式,我们将课程思政教育纳入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中,设计新型的教学评价机制,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多位一体”的教学评价模式、以“学生效果”为主的教学评价指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标准。其中,教学评价模式中学生评价内容占主要部分,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学生评价在教育评价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多已超过50%。但是,以往学生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的收获,对课程思政教育和师德师风方面的评价涉及很少。因此,我们把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和师德师风加入到教学评价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评价指导教学的改革。以“学生效果”作为主导的评价指标,将学生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使得教师及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反馈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法。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一般认为,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约占30%~40%,定量指标约占60%~70%,比较合理[7]。此外,教师们以听课的方式对教学的思政效果进行互相评价,并定期开展会议进行交流,探讨课程思政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好的案例,以此提高思政意识和能力。学校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活动,收集和分享思政教改方案和成果,以此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积极性。

图2 教学评价设计示意图

3 结语

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如何更好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施行。首先,从教学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评价三方面出发,将课程思政提到首要位置,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围绕“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严谨认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环境保护和安全意识”等进行思政教育。通过教学评价改革将师德师风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以学生效果和评价为主,避免思政和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以此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润物细无声地培育好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思政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现场操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绿色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