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探讨*

2022-11-24周殿芳何丽针李朝晖周燕霞谢青华

云南化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药学思政

周殿芳,何丽针,李朝晖,周燕霞,谢青华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上饶 334099)

课程思政是顺应新时代发展,实现“三全育人”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理念。我们要按照中央2016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2017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次教师充分把握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融合,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专业课程发挥着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作用,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每位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相关的社会问题,利用书本知识,充分发扬各专业的特长,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把知识传授、思政教育和技能培养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技能[2]。

分析化学是药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后续学习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以及天然药物化学的重要基础及这些知识的沟通桥梁。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药学发展的需求,不断加强分析化学与药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是非常必要的。要引导学生从分析化学专业的角度去理解并解决实际存在的药学问题,最终达到专业与技能同步发展。课程本身包含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内容丰富,知识体系完整、脉络清晰。药学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需要掌握大量的基本理论、概念、方法和计算,能够准确树立“量”的概念,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分析化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承载着思政教育的功能。以学生发展为主,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学以致用,要求教师在教授该课程的时候能够做到兼顾培养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全局性理解和科学的思维习惯,另外还需要加强并不断寻找到分析化学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及其两者的平衡点。

1 化学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

分析化学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尤其对于现代社会,医药、化工、能源、食品等等都需要分析化学的专业知识及其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面向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将分析化学在药品质量控制以及新药研发中的作用等案例写入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更多的教学环节,挖掘更多的课程思政要点[3]。

分析化学是在大一学生学习完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基础上开设的,理论课时50,实践课时22,课时相对紧张。如何实现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既需要考虑如何实现教学内容和课堂设计的层次感和实效性的同时,又能在课程教学中实现思政元素的隐性渗透,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体而言需要考虑下面三个因素。

1.1 学生层面

当代大学生基本属于00后,他们是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这使得部分同学博闻广见,积极向上、朝气蓬勃;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因远离父母的监督与管教,沉溺于网络游戏,学习能力极其薄弱。总体而言,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这名课程中存在如下三个特点:第一,有一部分学生有继续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计划,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渴望知识,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全面;第二,目前药学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文科生,他们本身的化学知识非常薄弱,对知识的理解存在非常吃力的状态,继而对课程也越来越没有兴趣;第三,高职高专的学生整体上而言,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差。如此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简单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既不能促进其思想观念的进步,也不能掌握专业知识,必须要探索合适的教育方法,促使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的融合。

1.2 教师层面

教师担当教书育人的职责,需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大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有片面性。对于“课程思政”,少部分教师的态度和认识,客观上不排斥,但主观上有所欠缺。首先教师必须在规定学时内完成教学内容都相对比较吃力,更无暇顾及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政教学,所以最终导致育人环节被忽视和淡化。其次部分专业教师意识上认为专业知识是第一位的,至于思政教育本身就是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作为知识、思想、真理的传播者,灵魂、生命、新人的塑造者[4],教师需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还必须做好榜样作用,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向正确和前进的方向发展。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当然,教师自身深厚的专业沉淀是知识传授的精准度的保证,还有利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实现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向同行,如此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1.3 教材层面

对于专业性基础课程而言,课程思政的建设既不能离开“课程”本身,也不能离开它将来所使用到的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本身包含了很多的哲学思想和思政元素,教师需要充分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且不断融入课堂教学中,最终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统一[5-6]。分析化学在药品质量控制及新药研发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所以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养成相应的药物研究职业道德。只用准确把握学科定位,尊重课程自身规律,强化专业素养和教学细节,课程建设才可以扎实基石,并不断前进,不会导致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7]。

2 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改革举措

2.1 教学内容改革目标

鉴于以上三个层面的原因分析,理论课程教学中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内容和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是保证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环节。高校阶段是学生思维模式升华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高职高专学生,整体学时比较少,专业知识相对宽泛,进入社会工作中需要更多的技能,因此思想政治与价值取向的培养很为重要。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最主要是传授其正确的思维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对科学发展的正确探索途径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要培养学生利用哲学思维去了解分析化学的理论、原理和掌握具体的研究方法,同时在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思想。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及人生观,同时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思政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提升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药物研究职业道德。为满足人才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改革分析化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在课堂上悄无声息地融入思政教学,多采用启发式、自主探究式、项目教学法、研讨法、角色扮演法、互动式教学[8]。

2.2 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对于高职中医药院校学生而言,药品的含量和质量的控制、临床疾病的检验与诊断、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药物制剂的研发等学科都离不开分析化学[9]。分析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课程本身就具有非常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蕴含了大量的哲学元素和思政理论。比如,概念中的酸碱质子理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解池的阴阳极等等均是对立而统一的关系[10]。再譬如,教师在教授氧化还原滴定的重铬酸钾法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金属铬属于重金属,而重金属的不适量排放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从而让学上认识并从自身出发保护环境,可以通过实验教学中的剩余重铬酸钾试剂进行环保收集,妥善处理,确保不当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经过理论和实践加深环境保护意识的课程思政教育[11]。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迅速并席卷全球,我国的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这归功于党和政府对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责任感。目前核酸检测技术大都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它是一个高选择性的定量仪器分析方法。基于对仪器分析的使用,为疫情的控制做出重大的贡献,学生要为国家发展而自豪,同时也要为国家发展继续奋斗。下表是具体教学案例相关的案例及思路。

表1 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具体案例及思路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课程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思考,剖析了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相应措施。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药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现场操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绿色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